張玉珍
摘 要:初中是銜接學生小學與高中的重要過渡時期,因此在初中階段,教師的教學模式和教學質量就更加受到關注,而且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時代的進步,社會各行各業(yè)中對于信息技術的應用也越發(fā)廣泛,在初中階段,教師對于信息技術教學質量也更加重視,并且要將歷史教學與信息技術教育有效結合,發(fā)揮“1+1>2”的教學效果。基于此,本文針對中學歷史教學與現(xiàn)代信息技術教育有效整合的價值和對策作出系列研究。
關鍵詞:中學歷史教學;現(xiàn)代信息技術教育;有效整合
引言:在初中教學體系中,歷史教學是學生必須要掌握的一門學科,因為歷史代表著中華民族偉大的發(fā)展進程,并且在歷史發(fā)展過程中蘊含著無窮的智慧和知識,這些知識和品質都是學生應該了解和學習的內容,學生必須要對歷史有一定的了解,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和成長提供保障,同時信息技術教育是當今教育體系中必須要關注的一個應用型課程,重在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文化素質,因此,在初中教學體系中,將歷史教學與現(xiàn)代信息技術教學有效結合,必然會推動教學體系的發(fā)展和進步,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和成長提供保障,同時這也是教師有效保證教學質量提升的重要途徑,教師必須對歷史教學和信息技術教學相結合的模式進行重點研究。
一、、歷史教學與現(xiàn)代新技術教育有效結合的價值
(一)有利于推動初中教學質量的提升
歷史教學是學生初中階段必須學習和掌握的重點學科,隨著近年來新課程改革的推進,初中教師已經不僅滿足于學生的文化知識教育,也逐漸走出了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影響,更加關注學生知識的應用能力,過去教師也許對學生的信息技術教學不夠重視,認為信息技術并不是中考的必考學科,因此總是對信息技術教學有所忽略,然而隨著近年來社會的變化,教師越發(fā)注意到信息技術教學對于學生成長的重要性,因此更加關注將歷史教學與現(xiàn)代信息技術教學結合的重要價值。將歷史教學與現(xiàn)代信息技術教學相結合,可以幫助學生將歷史教學課堂變得更加生動化和趣味化,歷史知識一般較為枯燥,教師如果只依靠單純的語言教學,很容易引起學生的抵觸,因此將信息技術教學與歷史教學融合,學生就可以在信息技術興趣的指引下,加強學習歷史的興趣,有利于提升學生整體的學習效率,推動教學體系的發(fā)展。
(二)有利于推動教學任務的優(yōu)化
教師在初中教學過程中,既要保證教學質量,又要完成教學任務,不斷提升教學任務完成的效率。只有這樣,才能夠保證學生擁有一個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因此,將歷史教學與信息技術教育有效整合,可以保證學生在興趣的指引下主動學習,讓學生通過信息技術了解歷史知識,加深對歷史知識的了解和掌握,將靜態(tài)的知識變成動態(tài)的形式呈現(xiàn),也會給學生的學習中帶來新鮮的感受,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不斷提升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將信息技術教育與歷史教學相結合,教師也可以通過信息技術來加強備課的效率,學生在學習歷史的過程中也可以通過信息技術對教師的課件反復學習,對自己不理解的知識點重復研究,直到能夠很好地掌握知識點為止。
二、中學歷史教學與現(xiàn)代信息技術教育有效整合的對策
(一)應用信息技術知識創(chuàng)設歷史教學情境
在傳統(tǒng)的歷史教學模式中,由于歷史知識的繁瑣性,很多學生腦海中并沒有一條清晰的歷史發(fā)展脈絡,導致學生在學習歷史的過程中總是將時間點混淆,影響了學生學習歷史的心態(tài);另外,學生在學習歷史的過程中總是因為大量需要背誦的知識點而感到枯燥,這也是學生在學習歷史的過程中最大難點之一,而將信息技術教學與歷史教學相結合,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解決這一問題,教師要應用信息技術為學生創(chuàng)設歷史教學情境,讓學生將需要背誦的知識理解后記憶,而不是死記硬背,這樣可以增強學生的學習效率。例如:在部編版九年級《第二次工業(yè)革命》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就可以應用信息技術為學生播放一段工業(yè)革命時代背景的介紹,這種影片教學要比文字教學效果好得多。教師要敢于接受新的教學模式,正確認識信息技術教學與歷史教學整合的重要性,并且不斷研究和創(chuàng)新兩者教學整合的方式,為學生綜合學習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礎。
(二)引導學生應用信息技術進行合作學習
在初中歷史教學中,要想培養(yǎng)學生多元化的學習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教師就要將課堂上的主導地位交還給學生,也就是說,教師要重在培養(yǎng)學生自主思考與合作學習的能力,讓學生在親身參與的過程中提高學習質量和學習效率。這主要表現(xiàn)在:教師要提前向學生下達歷史預習的任務,讓學生通過自主分組,解決教師布置的一些問題,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要充分借助信息技術教學的知識,在網(wǎng)上進行資料的查閱,并且將查閱到的資料進行整理和分析,通過整合小組學生的不同意見,共同完成教師布置的預習任務,找到這些問題的答案。如果學生不能很好地掌握信息技術教學的知識,那么在歷史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就會遇到一定的困難。
(三)應用信息技術挖掘歷史教學資源
在當今的教育體系發(fā)展進程中,初中歷史教學已經不僅局限于教材上的教學內容,在社會的發(fā)展下,已經出現(xiàn)了很多種學習的模式,教師也要應用信息技術教學的知識不斷挖掘歷史教學資源,為學生創(chuàng)造最好的學習條件。例如:微課在當今教育體系中的應用就比較廣泛,因此教師可以將歷史課上的教學內容錄制成微視頻,課后進行相應的剪輯,學生可以在課后時間隨時觀看和學習,對于自己不理解的知識點也可以反復研究。不論是教師制作微視頻,還是學生下載微視頻的過程中,都必須要具備良好的信息技術水平,這也就要求教師必須要重視學生歷史教學和信息技術教育的整合,讓學生具備應用歷史微課資源學習的信息技術能力。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當今教育體系的發(fā)展下,隨著新課程要求的不斷改革,教師對于初中生的教學要更加注重模式,要走出傳統(tǒng)教學觀念的影響,與時俱進的更新教學思想和教學模式,這樣才能保證學生在一個良好輕松的環(huán)境下學習。教師要正確認識歷史教學與信息技術教育整合的必要性,通過研究不斷創(chuàng)新兩者有效整合的策略,促進學生歷史知識和信息技術水平的雙重提高,保障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和成長提供堅實的保障,同時幫助學生在學習和成長的過程中養(yǎng)成良好的心態(tài)。
參考文獻:
[1]徐珊珊. 高中歷史教學與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有效整合[J]. 中學歷史教學參考, 2016(6x):48-49.
[2]楊鐵柱. 淺談新課程下的高中歷史教學與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整合[J]. 神州, 2012(23):192-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