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益鋒
摘 要:新課標指出:學生獲得知識,必須建立在自己思考的基礎上,積累數(shù)學活動經驗、培養(yǎng)學生應用意識和創(chuàng)新意識是數(shù)學課程的重要目標,貫穿整個數(shù)學課程之中。實踐是實現(xiàn)這些目標的重要和有效的載體。實踐的教學,重在實踐。注重學生自主參與、全過程參與,重視學生積極動腦、動手、動口。只有親身參與教師精心設計的教學活動,才能在數(shù)學思考、問題解決和情感態(tài)度方面得到發(fā)展。讓學生講題,為學生提供一個展示數(shù)學思考成果的平臺,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快樂,“寓學于樂”就是肯吃苦、肯下力,并從中尋找樂趣。
關鍵詞:初中數(shù)學,活動;培養(yǎng);提高;創(chuàng)新
正文
一、學生講題的意義
1、這是新課標對教師素質的必然要求,變革學習模式,建立探究式教學格局,師生共同探究,在探究活動中培養(yǎng)探究能力,提高綜合素質,“學生講題”正是學生對試題的探究,通過探究提高學生的研究能力,只有研究和分析,才能使教師從平凡的、極其平凡的試題中看出新東西,能夠從平凡的、極其平凡、司空見慣的試題看出新的方面、新的特征、新的細節(jié)。
2、“學生講題”,體現(xiàn)了數(shù)學課堂雙邊教學的理想模式,教與學交往互動,師生互相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fā)、相互補充。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分享著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教師為主導,通過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合作、交流,通過師生之間角色之間的轉換,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平等、合作、探究、論證以及“各抒己見”的探究性學習平臺,從而形成學生自主、主動學習的興趣點,從而不斷推進數(shù)學課堂探究活動的進行。
3、“學生講題”有利于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有接受式學習和發(fā)現(xiàn)式學習,與學生以往的接受式學習相比,發(fā)現(xiàn)式學習更符合新課標的要求,更有利與學生的成長,而“學生講題”教學,學生是真正的主角,通過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小組交流形成意見、進行全班交流、論證、形成共識,及時歸納概括,從而啟發(fā)其學習動力,變知識儲備教育為智力開發(fā)教育,變被動為主動,讓其參與知識的發(fā)現(xiàn)、探究和應用,強化學生的獨立意識,有效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
4、有助于轉變教師的教育教學觀念,提高教育教學能力,學生講題對教師提出更高的要求,學生之間鮮活的思想互相碰撞,使得教師不可能按照事先所設想的那樣按部就班,這就需要教師吃透教材,進行精心研究和設計,需要教師拓寬視野,完善知識結構,需要教師具有臨場組織和應變能力,學生講題,它給予學生廣闊的學習空間,也促使教師轉變教育教學觀念,提高教育教學能力。
二、學生講題的實施應用
1、“學生講題”旨在給學生提供學習數(shù)學的“知識展示平臺”,碰撞思維的火花,讓學生在分析、對比、歸納、講解、概括等思維過程中,增強學生對數(shù)學問題的理性認識。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起到點、扶、放的作用,點指從學生認為非常熟悉、非常簡單的問題開始。給予一個準確、完整的方法分析講解的過程,指導學生有一個明確的思路,扶和放是指在合適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把更多的時間放手給學生,讓學生多練,而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自主的探索,并通過與小組的合作、交流,不斷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深化,通過課堂展示出來,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邏輯推理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綜合能力。
2、初中數(shù)學“學生講題”中老師應該做什么?
(1)教師選題、選人。
關于選題,應滿足以下幾點:能否鞏固新學知識的核心概念、性質;能否讓學生習得通性、通法;問題是否具有“生長性”,讓講題學生易于變式,深入拓展;問題解決后是否易于悟出重要的數(shù)學思想方法等等。關于選人,遵循“合適的人做合適的事”.經過前期的培訓,雖然學生掌握了講題的要領,但教師還是要根據(jù)班級的學情,非常清楚地選擇怎樣的學生適合講怎樣的題.選對了講題的學生不但可以使課堂生成與思維碰撞更精彩,而且有利于學生積極性和學習效果的提升.
(2)教師組織學生“備題”。
作為教師要參與到學生的備題過程中,必要時應該提供幫助和支持,及時了解學生的備題情況.另外教師自身也需要備題:此題哪些地方是重難點,需要適時“追問”?此題的“模型”及“變式”是什么?題目中蘊含哪些思想方法?
(3)講題學生在講題時,教師要善于傾聽,這既是對講題學生的 尊重,更是為之后的有效評價奠定基礎.當教師發(fā)現(xiàn)講題學生講解步驟跨度較大,部分聽講學生不求甚解時,及時發(fā)出追問參與進來,“逼迫”學生講出每一步驟的數(shù)學依據(jù),從而促使學生的認知水平不斷提升,對問題的理解也更加趨于深刻,接觸本質.
(4)“學生講題”后,教師對講題學生中講題過程中“兩點”放大,特別地,評價學生時重視“賞識激勵”,,這里的賞識要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對他講題的某一細節(jié)的認可、欣賞,如對學生表達清楚、邏輯嚴謹、變式豐富、思維深刻等方面做出及時的評價。
三、寫在最后
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促使課題實驗班學生的學習成績有了長足的進步,通過學生的自覺反思,學生嘗試著仔細讀題、鎮(zhèn)定解題、轉化做題,從而有效突破解題障礙,探究多種思考方法,尋求最優(yōu)化解題思路,標研究多種問題的數(shù)學本質,從而把反思轉化為講題,通過講題又促進反思,在提升學生數(shù)學思維品質的同時,數(shù)學學習變得主動、幸福、高效。學生在更高層次上學習數(shù)學知識、體驗數(shù)學的力量、形成數(shù)學基本素養(yǎng)和創(chuàng)新意識,閱讀理解能力、探究能力、主動學習與合作學習的能力、創(chuàng)新精神、數(shù)學學習情感等方面均有明顯的提升。基于學生成長與未來發(fā)展,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以問題為導向、以學生講題為主要形式、以培養(yǎng)學生能力為目標,做到了過程與結果并重、自主與合作并重,更加關注思維能力培養(yǎng)、思想方法滲透、活動經驗積累,更加突出理性精神的培育、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數(shù)學課程標準,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