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曉敏
摘要:小學生活潑、好動,其情感可塑性很強,教師應圍繞他們的生活與學習,引導他們進行情感的體驗,形成情感意識。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需求,因材施教。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來喚醒學生內心的情感。只有這樣,才能培養(yǎng)出思維敏銳、有見解、有豐富思想的佼佼者。
關鍵詞:小學語文;情感教學;學生
小學生年齡小,各方面能力還不健全。需要我們教師在教學中一點點的培養(yǎng)。就比如情感的培養(yǎng)。情感大致分兩種:外在的情感和內在的情感。外在的情感比較簡單,就是喜、怒、哀、樂。一般出生后就具備了。內心的情感是小學生還不具備的,是需要教師去培養(yǎng)的情感。
一、發(fā)揮朗讀作用一一培養(yǎng)學生情感價值
在開展小學語文教學時,教師要重視對學生情感價值進行培養(yǎng)的重要性,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把握文本情感的表達,這是教學中的重點內容。在語文教學中,朗讀是閱讀的起點,是理解課文的重要方式,能夠讓學生領會文本情感,發(fā)展智力,獲得思想的熏陶。教師要充分發(fā)揮朗讀的作用,挖掘其價值,并激起學生學習課文的熱情。在朗讀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注意結合課文風格的不同,調整好朗讀的語調與節(jié)奏。
在教學《高爾基和他的兒子》一文時,教師注重發(fā)揮朗讀的作用,對學生的情感價值進行培養(yǎng)。教師首先進行語言引導:“同學們,什么時候你覺得很快樂,心里感覺特別的愉快???”學生們對這個問題非常感興趣,并紛紛回答各自的快樂。這時教師出示課文中的句子:‘給’永遠比‘拿’愉快。這是怎么回事呢,道理是這樣的嗎?讓我們來朗讀一下課文,然后請大家談談自己的理解。”在朗讀時,教師首先明確情感教育的目標,讓學生通過朗讀對課文主旨進行領悟,并認識到人生的快樂在于付出。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在無形中開展了情感教育,所取得的教學效果自然不會差。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分組朗讀課文,對文中人物的角色情感進行揣摩,從而形成正確的思想認識,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領悟到“給”的意思,體會“愉快”,感悟“美好”。課堂教學充滿了情感元素,學生學習的熱情高漲,課堂效率也非常高。
二、挖掘教材情感一一陶冶學生情感意識
課文閱讀的過程,實際上也是讀者與文本實現(xiàn)雙向交流的過程。在教學時,教師要抓住文本情感,實現(xiàn)學生與作者之間的有效溝通交流,激發(fā)學生已有的情感經驗與作者的情感進行交融,讓學生產生情感共鳴。在此情況下,開展課堂教學,情感氛圍更加濃厚,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也會入木三分。
在小學語文教材中,很多課文都有非常生動且鮮明的人物,也都有非常感人的情節(jié)描述,這些都充分體現(xiàn)了作者的創(chuàng)作情感。在教學時,教師要抓住教學的關鍵點,充分體現(xiàn)作者的情感,在抓住人物動作與語言等特征的同時,促使學生對課文人物的情感形成更加正確的認識。教師要從實際情況出發(fā),將自身情感與作者以及學生的情感進行融合。在教學《美麗的南沙群島》一文時,教師運用這樣的教學思想,引導學生了解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體會作者的情感表達,這樣既能讓學生感受南沙群島美麗的景色,又能讓學生認識到南沙群島目前而臨的困境,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與憂國情感,在課堂教學中實現(xiàn)情感的滲透。
三、強化情感交流——構建和諧高效課堂
在小學語文課堂上,要想更好的融入情感要素,教師首先要做到平等對待學生,賦予學生足夠的民主,構建師生之間和諧的關系。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才能輕松愉快地投入到學習中。所以,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發(fā)揮好主導作用,實現(xiàn)與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消除學生內心的緊張感與防御感。在教學中,教師要真誠對待學生,充分了解學生的需求和思想動態(tài),并且認真觀察學生的表情,從學生視角出發(fā)思考問題,并將自己真實的情感與學生進行分享,營造起和諧的課堂氛圍。
教學《哪吒鬧?!罚驮撜n文的內容來講,主要是表達哪吒為百姓著想,不畏強權,憑借自己的本領制服龍王父子,人們此后又能過上安定的生活。但是就本文的主人公來看,哪吒無疑是很多小學生心中非常喜歡的神話人物,也是小學生心中崇拜的對象。因此,在教學時,教師可以以此為契機,與學生共同探討與哪吒相關的事情,以此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教師問學生:“你們知道哪吒鬧海的故事嗎?”學生們紛紛回答“知道”,而且學生也知道哪吒是托塔天王的第三個兒子,是一個小英雄,在很多神話故事中都有哪吒。然后,教師又問學生:“你們知道哪吒的法寶是什么嗎?”這時學生們大多回答“不知道”。教師告訴學生:“我知道哪吒的法寶是混天綾和乾坤圈?!蓖ㄟ^這種方式,可以激起學生的好奇心,同時拉近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學生也更加愿意與老師進行課文相關內容的探討交流,讓課堂氛圍更加融洽。
總之,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是貫穿整個語文教學的紐帶,是培養(yǎng)學生豐富情感、陶冶學生情操的主要教學方式。沒有情感的教學,是空洞的教學,是沒有意義的教學。學生也不會從中學會如何做人、如何生活、如何表達自己的情感。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剖析課文內容,著重點化學生的情感,運用作者筆下優(yōu)美的詞句打動學生的內心,使學生與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從而使情感教學達到培養(yǎng)人、教育人的目的,這樣才能達到教學目標。促進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和高尚的品質,達到全而教育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孫貴.課堂教學中要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J].寧夏教育科研.2009(04).
[2]魏文強.研究微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問題[J].新智慧.20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