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澤文
親愛的炎黃子孫:
你們好!
我,就是你們口中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千百年來薪火相傳的中華文化。要問我的出身,大概可以追溯到遠古的女媧時代吧。那時候,天地萬物處于一片混沌,人類才剛剛降臨到這片土地,我便這樣隨你們誕生了。你們的先祖——炎帝、黃帝帶領(lǐng)著自己的部落來到了黃河流域的中原一帶,融合成了“華夏民族”,我也因此有了自己的“首名”——華夏文明。歲月不居,時節(jié)如流,轉(zhuǎn)眼間又過了幾千年,我也在不斷地成長。從雄才大略的秦始皇一掃六國、叱咤風云之時起,便是我壯大、生長的“黃金年華”,有著諸子百家“基因”的我像初生嬰兒般吮吸著天地的營養(yǎng),茁壯成長。此時的我,早已有了多個分支,日漸“龐大”“復(fù)雜”起來。
歲月如白駒過隙,我歷盡了朝代更迭,看透了人間滄桑,竟也有了幾分沉淀,成了一個穩(wěn)重的“中年大叔”。可我沒能料到,邪惡的命運之手竟會伸向我這里來!那日,一把大火熏得我睜開了惺忪的睡眼,極目遠望,看見的是一張張陌生卻令人生畏的可怕面孔:他們面目猙獰,眼里充滿了欲望——那是覬覦我多年來積淀下來的“財富”的欲望,他們毫不留情,燒殺搶掠,在我的身上留下了永遠無法抹去的傷疤,使我支離破碎,血淚成河。我知道這個世界上還有我的很多兄弟姐妹——古埃及文化、古巴比倫文化、古印度文化……他們幾乎與我同時誕生,但沒有如我一般幸運,“活”到了今天!不然,他們看到我這樣被西方列強所欺凌,一定都會為我伸張正義的吧!那日,我哭了,悲慟欲絕。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華夏大地終于恢復(fù)了許久前的靜謐祥和。滄海桑田,一片欣欣向榮之景,我暗暗地想著:這又是我蓬勃“生長”的大好光景!
“改革開放”“一帶一路”“構(gòu)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凡此種種,都為我提供了大量的機會,我得以和那些素未謀面的兄弟姐妹們相互切磋媲美,也在一次次的交流之中不斷地汲取他們的“營養(yǎng)”,我覺得自己比從前任何時候都顯得更加成熟和豐滿了!然而,生活總不是風平浪靜的。本以為就可以這樣和兄妹們一起和平度過似水年華,卻發(fā)現(xiàn),我太傻太天真。
不知從何時起,我漸漸地覺察到,你們——我生命的締造者,漸漸對我冷淡了起來:不肯陪我共研甲骨文字背后的秘密,不愿聽我講述孔孟思想哲理,不想與我探討四大名著的樂趣,不屑幫我傳承毛筆字的精妙超凡……
一項項古老手藝在無人問津中漸漸失傳,一位位大國工匠在孤獨寂寥中抱憾而終,一件件價值不菲的國之重器在陰冷昏暗的地下室不見天日……
我們一起走過了5000多個歲月,到頭來,竟比不過一個剛“出生”不久的“小弟”。當你們大部分人連二十四節(jié)氣都知之甚少,甚至揚言它毫無價值時,卻在12月24日的夜晚走上大街,開心地隨著人潮涌動,啃著蘋果,大喊“平安夜快樂”“圣誕節(jié)萬歲”,我再一次哭了,和若干年前一樣,悲慟欲絕。
我絕不是為了和“小弟”爭寵,也更不會大肆地抵制他,他確有很多優(yōu)秀的地方值得我去學(xué)習(xí)。我只是感到悲哀,你們靠祖先一粥一飯地“喂”大,你們本應(yīng)當思來之不易,可為何“棄我如泥沙”?一種莫名的失落感、挫敗感涌上心間,使得我全身發(fā)燙,心在滴血!
心灰意冷的我已完全不愿再做任何掙扎,長江后浪推前浪,我也是時候退出歷史舞臺了吧?就在這時,讓我回心轉(zhuǎn)意的聲音在耳畔回響,我國最高領(lǐng)導(dǎo)人莊嚴發(fā)聲:要熱愛和傳承我們自己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字字如金,猶如一股久違清泉,滋潤了我干涸已久的心。
我要站起來!
你們,果然沒有令我失望!
聰明的你們借助21世紀最具有力量的手段——媒體,讓我重煥生機與活力?!鞍偌抑v壇”講國學(xué);“漢字聽寫大會”“中國成語大會”“中國詩詞大會”促進全民學(xué)國學(xué);“經(jīng)典詠流傳”“出彩中國人”讓人領(lǐng)略中華文化獨特魅力;“我在故宮修文物”“國家寶藏”更是讓那些塵封已久的文物“開口說話”,鼓舞著新一代年輕人為其發(fā)力……這一些極具特色的節(jié)目,不僅讓我在國內(nèi)名氣大漲,更是在國外掀起了一股“中國風”,讓越來越多的“歪果仁”愛上了我,想想還有點小激動呢。
感謝這個時代。在未來的征程中,我定會堅守自我,堅定自信,兼容并包,博采眾長,迎接挑戰(zhàn),攻堅克難,與時俱進,把握時代的脈搏,爭做世界的寵兒,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也希望你們能夠一起見證屬于我的成長!
中華文化
2018年12月31日
指導(dǎo)老師點評
本文至少在如下幾個方面有特色:1.題目采用主、副標題相結(jié)合,用書信的形式較好闡釋了當代借助于新媒體傳播中華文化的立意;2.文章以凝練而富有文氣的筆觸描繪了一段中華傳統(tǒng)文化從起源到興盛,從受國人冷落到受到高度重視的歷史軌跡,內(nèi)涵豐富,表現(xiàn)力強;3.文章把握時代脈搏,緊扣文化主旋律,關(guān)注社會熱點問題,大量具有時代特色的詞匯進入習(xí)作,體現(xiàn)了學(xué)生對當今社會文化現(xiàn)象的思考;4.文章多用四字短語,整句與散句的有機結(jié)合也使文章書卷氣十足,顯示了作者較強的語言文字功底。本文的不足之處在于詳略不很恰當,中心突出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