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佳凝
蘇州護理院創(chuàng)新推出“獎孝金”管理制度,將現(xiàn)金抵用券獎勵給看望父母次數多的子女,結果子女看望老人的次數暴漲。可是我認為,真正的孝心并不是通過物質的誘惑去激發(fā)的,而應是發(fā)自內心去感恩關愛自己的父母,靠金錢激發(fā)出的孝心,是令人心寒的假象。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游子吟》中令人感動與震撼的孝心仍鎖于書中;古代流傳已久的名言“百善孝為先”“父母在,不遠游”還在空中回蕩不息;李密因為要照顧身體虛弱的祖母而主動放棄做官的機會。孝心是源于愛與關懷,而非僅僅源于物質上的充足。讓父母感到溫暖的絕非錦衣玉食,而是子女真摯的關心。
在《山河表》中,晏航與他的父親一同生活,平時他與父親很少說話,可以連續(xù)幾天不進行任何交流,家中的氣氛十分壓抑,但是在他父親失蹤后,他才表現(xiàn)出惶恐與擔憂。在《逆旅來歸》里,莫教授生性懦弱,膽小怕事,甚至受到兒子莫南鄙視。但莫南得知父親去世后,雖一臉漠然,后來卻躲起來一邊抽煙一邊偷偷流淚。真正的孝不是虛偽的做戲,而是深刻的在意與關心。
在《脫軌》中,周子舒為了給重病的母親籌集醫(yī)藥費,起早貪黑,不間斷地工作與兼職,在接到母親病危通知書的一刻,堅強的他失聲痛哭。最終,他為母親進行了冬眠,希望在未來出現(xiàn)醫(yī)治良方時將其喚醒。東野圭吾先生寫過一本書——《時生》,小說用倒敘的手法寫時生長到17歲時回到了過去,幫助父親度過了一段艱難低迷的時期,使其生活重回正軌。最后,父親對病危的時生說:“我在過去等你?!?/p>
蘇州護理院也許是為了讓子女多來看望父母,其初衷無疑是好的,可是這種發(fā)“獎孝金”的做法無疑會使父母更加心寒。孝需要發(fā)自內心,出于本意。
當父母老了,拄著拐杖,步履蹣跚,不要嫌棄他們,因為他們曾教我們說話,扶我們走路,喂我們吃飯,教我們做人。就如《伶仃說》中所寫:“槐火紛亂,寒煙微涼。你在彼方,莫失莫忘?!?/p>
這是一篇觀點鮮明,認知深刻,并頗具可讀性的時評文。第一段是常規(guī)寫法,一句話簡要概述事件,并旗幟鮮明言簡意賅地進行評價;第二段用膾炙人口的詩篇以情感人,從傳統(tǒng)美德角度支撐觀點;第三、第四自然段打破時評文引事實,揭本質,明要害等常規(guī)寫法,援引一些文學作品中很人性化的親子情感故事,增強了文章的可讀性和趣味性,是全文一大亮點。結尾頗有“你陪我長大,我陪你變老”的警世效果,直擊人心,令人淚目。
——鄭鳳梅 (湖北語文名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