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奕卓
喧囂的市井,裹挾著悶熱的風和嘶叫的蟬音,讓人越發(fā)躁動。博物館靜謐地佇立著。熱天,本少有人去。但現(xiàn)在正有人朝里走。頭發(fā)花白,一步一步悠悠地步入館中。輕車熟路來到一處展區(qū),停下步伐。他一語不發(fā)看著一幅毛筆書法作品,在柔光中仿佛濾去了紙張的皺紋,上面的字體遒勁有力,鳳骨龍姿的一列大字:
博愛敬世,方續(xù)其脈;文化不滅,國家永生。
飄雪如絮,寒冬摧垮了僅存的生機。侵略者的鐵蹄早已踏至這片土地。一隊“黃大衣”急匆匆地小跑著,前方兩匹高大的棕紅軍馬馱著兩個軍官“呼哧呼哧”奔跑著?!熬褪沁@里了。”領頭的軍官看著望遠鏡中的小鎮(zhèn)。一隊人緊跟著“呼哧呼哧”地跑下坡。
鎮(zhèn)上人早得到消息,都緊張不已,有連拖帶拉把家屬藏進屋里的,有低頭站一旁不敢看的,小鎮(zhèn)失去了往日的安寧。“黃衣大隊”來到一戶人家門前,野蠻地用槍托把門砸開。只見一老者在前院悠然喝著茶,瞥了幾眼士兵,微微一笑。
“我是小野大志?!鳖I頭的軍官用一口混著日本腔的漢語說道,“想必你已知道我們此行來的意圖。那么,請快些展示書法吧。”
老者聞言,泰然自若,瞬間幾桿槍對準了他。老者放下茶杯,頭也不回走進屋內(nèi)。軍官跟了進去,只見老者抽出木屜子,拿出筆墨紙硯。在軍官厲聲呵斥下,老者一手提袖,一手握筆,輕輕蘸墨。只見他揮動手臂,在鋪開的宣紙上書寫著,時急時緩,鋒頓鮮明,蒼勁有力。老者寫完放下筆,長舒一口氣。軍官匆忙提起宣紙,見只有“大野小志”四個字,便破口大罵。
“重寫一幅,寫‘皇軍武運長久,無敵于天下’?!?/p>
“你覺得中國會被打敗,中華民族會滅亡嗎?”
老者抬起頭,笑而不語,提筆書寫,只見一列力透紙背的大字躍然其上:博愛敬世,方續(xù)其脈;文化不滅,國家永生。
軍官頓時臉色大變,怒火中燒。
“你且看這字跡,矯若驚龍,遒美健秀。蘊含天地自然之靈氣,流淌華夏千年之魂魄。不需刻意為之,凡胸懷博愛敬畏自然的人,勤加練習,定能練好書法。泱泱華夏五千年文化脈搏,積上古圣賢之智慧,貫自然萬物之規(guī)律,沸騰燃燒,永不磨滅。今倭寇橫行,縱鐵甲鋼炮蝕我同胞血肉,中華文化也不會消亡。野蠻是無法接觸文化本質(zhì)的?,F(xiàn)在你強迫我為你們書寫,玷污了中國書法!中國文化,還有這世傳之筆,唯有飲倭奴鮮血,方可平人神之共憤。”老者平靜地說。
憤怒中,軍官開槍擊中了老者。
槍聲似乎猶在耳旁,這位老人看著展柜里的書法作品,紙張的一角似乎有血跡,在燈光下仿佛越來越鮮艷。老者早已熱淚盈眶:“父親,您看到了嗎,我們中國強盛了,中華文明傳遍世界了……”
時光荏苒,四季變遷,書法等中國文化瑰寶在一代又一代人的生命中傳承著,煥發(fā)著不同的光芒。它突破時空限制,在歷史長河中走向無垠未來,直至永生,驚風雨而蔑雷電,渺四野而越千年。
指導老師點評
文章講述了抗日戰(zhàn)爭時期淪陷區(qū)老書法家誓死捍衛(wèi)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故事。形式上雖為虛構(gòu),但以其生動的細節(jié),展現(xiàn)出一位如毛筆書法一般有鋒有骨的老者形象,讀罷令人肅然起敬。作者選取“書法”這一載體,圍繞“文化不滅,國家永生”的主題,很好地契合了對中華傳統(tǒng)文化之根的感悟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