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紅群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請你從《包身工》里的“蘆柴棒”、《藥》里面的夏瑜、《記念劉和珍君》里的劉和珍、《沁園春·長沙》里描述的某位革命進步學生這四個人物之中,選擇一個人物,想象他通過時空隧道穿越到今天的中國,在對當前社會生活尤其是青年人的學習生活有了一定了解之后,參加你所在學校2019年舉辦的紀念五四運動一百周年活動并發(fā)表主題演講,請你為他寫一篇演講稿。
要求:演講內(nèi)容切合原文人物形象特征,符合當前社會實際和特定情境需要。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19年武昌區(qū)高三語文元月調研考試)
[命題意圖]
2019年,對于中國人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時間節(jié)點:新中國成立70周年和五四運動100周年。這樣兩個重大的歷史事件,必定會被國家和社會各界密切關注,自然地,這樣的時間節(jié)點也必然會被高考命題人高度關注。近些年來,教育部考試中心大力倡導高考命題要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服務選才和引導教學”的核心功能,所以2019年武漢市元月調考的命題者命制了這個作文題目,適逢其會,正當其時,緊緊扣住了時代熱點,堅持了立德樹人的定位。命制本題可以引導當代青年學生認知一百年來中國的巨大變遷,學習“五四青年”不懼困難、奮斗犧牲的精神,理解并傳承“五四運動”所表現(xiàn)出來的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精神,培養(yǎng)當代青年學生勇于擔當?shù)纳鐣熑胃小?/p>
作文材料之所以設置課本中的四個人物,不僅對文學作品的閱讀教學起到了很好的導向作用,更能積極引導教師、學生日常的教和學,引導師生重視和回歸課本。具體落實通過考試“引導教學”的目的??傊?,這個作文題蘊含了“新課標”學習任務群2和學習任務群9的主題:“當代文化參與”和“中國革命傳統(tǒng)作品研習”。命制本題,有助于當代青年學生繼承和弘揚革命傳統(tǒng),明確時代賦予青年的民族和社會責任。
[題目解讀]
對高中生而言,材料中的四個人物并不陌生。但寫作時要有材料意思,材料中“穿越到今天的中國”為我們的寫作創(chuàng)設了一個“穿越”的表達情境,但并不是說我們可以天馬行空地去寫,寫作時必須對四個人物生活的時代背景、精神風貌、性格特點等課文內(nèi)容有非常深入的了解?!皩Ξ斍吧鐣钣绕涫乔嗄耆说膶W習生活有了一定了解”為我們的寫作創(chuàng)設了一個時代情境,這就要求我們在寫作時必須緊扣當下的社會特點和青年人的學習生活。參加“紀念五四運動一百周年活動”則為我們設置了一個紀念情境,不管選哪一個人物,歸根到底還是要以“紀念五四運動一百周年活動”為寫作背景。這些情境和要求,緊扣社會現(xiàn)實和時代熱點,符合新課標“堅持立德樹人”的基本理念,
立意時,我們可以從不同角度去解讀。通過《包身工》里的“蘆柴棒”,我們可以感受無產(chǎn)階級的悲慘命運,從而挖掘出“珍惜幸福生活,為更加幸福的生活而奮斗”這個主旨;通過《藥》里面的夏瑜,我們可以認識到那個時代群眾的麻木和革命者的孤獨,從而挖掘出“文化是社會進步的靈魂”和“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才能讓我們的事業(yè)不斷前進”等主題;通過《記念劉和珍君》里的劉和珍,我們可以感受革命青年熾烈的愛國熱情,從而提煉出“熱愛祖國”等主題;通過《沁園春·長沙》里描述的某位革命進步學生,我們可以看出當年進步學生的精神風貌和博大胸襟——以天下為己任,從而明確青年人在當今社會的責任和擔當。
不管如何立意,我們都要將這些立意置于兩個背景中,一是“紀念五四運動一百周年活動”,這個背景要求我們在寫作時,將所立之意與“五四精神”結合起來。二是主題演講,這個背景又要求我們在寫作時注意兩點:一個是演講稿的格式,另一個是演講稿的特點——針對性、邏輯性、鼓動性和表達的綜合性。這一背景又將我們必修2所學的演說辭單元知識結合起來,仍然體現(xiàn)了“引導教學”的目標。
五四運動
從1919年初開始,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的戰(zhàn)勝國在法國巴黎召開和平會議,討論處理戰(zhàn)后的世界問題。中國政府代表在全國輿論的壓力下,提出了收回山東主權、取消“二十一條”不平等條約等正當要求。4月下旬,和會在各帝國主義國家的操縱下,悍然決定把戰(zhàn)前德國在山東的一切權益交給日本。這個消息在中國人民,首先是在知識界和學生中激起了強烈的憤慨。5月4日,北京13所大專學校學生三千余人在天安門集合,示威游行,主張拒絕在和約上簽字,要求懲辦親日派官僚曹汝霖、章宗祥、陸宗輿。北洋軍閥政府出動軍警,逮捕示威群眾32人。5月5日,北京學生總罷課,并通電全國,各地學生紛紛罷課響應。從6月5日起,上海工人罷工,支援學生的反帝愛國斗爭,參加罷工的產(chǎn)業(yè)工人有六七萬人;上海商人罷市。滬寧、滬杭鐵路工人,京漢鐵路的長辛店工人,京奉鐵路的唐山工人相繼罷工。漢口、長沙、蕪湖、南京、濟南等地也有工人相繼罷工。北洋軍閥政府在6月間被迫釋放被捕學生,免除曹、章、陸的職務。6月28日,在全國各界群眾和旅法華工、留學生及華僑的強大斗爭壓力下,中國代表拒絕在巴黎和約上簽字。五四運動取得重大勝利。
《藥》的寫作及人物原型
魯迅先生的《藥》寫于1919年4月25日,脫稿于“五四運動”時期。
1907年7月6日,徐錫麟刺殺安徽巡撫恩銘,失敗后被恩銘的親兵殘酷地挖出心肝炒食。秋瑾也因此被告發(fā)而入獄,7月15日在紹興軒亭口英勇就義。魯迅先生以此為背景,旨在“揭出病苦,引起療救的注意”,于是提筆開“藥”,即《藥》。
魯迅先生用秋瑾來做“夏瑜”的生活原型,用“夏瑜”來悼念鑒湖女俠秋瑾,從名字上聯(lián)系,“夏”“秋”相對,“瑜”“瑾”互映,“瑜”“瑾”皆從“玉”。這個名字不僅表現(xiàn)了魯迅先生對秋瑾女士的尊敬和悼念,還寄托了魯迅先生對民主革命者的崇敬和惋惜。
《沁園春·長沙》的寫作背景
《沁園春·長沙》是毛澤東1925年秋所作。長沙是毛澤東人格形成的地方,也是中國農(nóng)村革命的發(fā)源地,是毛澤東早期革命活動的中心。1911年,毛澤東來到湖南長沙第一師范學校。
1917年,毛澤東組織新民學會,抱著救國救民的理念,開展了早期的社會活動,并接受了馬克思辯證唯物主義的思想。1920年,毛澤東再度返回長沙,那時他已經(jīng)成為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1922年,毛澤東在安順組織工人補習學校,同年又領導過長沙土木工人罷工,促進了湖南省總工會的成立。1925年8月28日,毛澤東經(jīng)長沙等地去廣州主持農(nóng)民運動講習所。在長沙,毛澤東重游了學生時代常游的岳麓山、橘子洲等地。時值而立之年的他,站在橘子洲頭,回憶起自己在長沙求學生活和社會活動,感慨之余,寫下這首詞,展現(xiàn)出作者的激情壯志和遠大的理想和抱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