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楠 趙月美
摘要:合作作為影響幼兒社會性發(fā)展的關鍵因素,近年來引起了廣大研究者和家長的重視。大班階段幼兒的合作能力迅速發(fā)展,合作主體具有自主選擇性,在同伴交往尤其頻繁的角色游戲中更能促進幼兒合作行為的產生于發(fā)展。因此,通過觀察為主、訪談為輔的調查方式,了解到當前大班幼兒在角色游戲活動中達成合作行為較多,合作主題以由人導入的共同游戲為主,合作的實現方式以單向控制型的自覺配合為主,合作水平以自發(fā)性協同為主。根據這幾個方面的探討,從幼兒教師、幼兒家長及幼兒園三方面來分析原因并提出改進建議。
關鍵詞:角色游戲;幼兒;合作行為
一、問題的提出
合作是當今時代一個經常談論的話題,在現代社會中無論學習、生活還是工作都離不開合作。只有懂得合作才能更好地適應社會。通過查閱大量文獻發(fā)現,已有研究者關注幼兒合作行為的現狀、發(fā)展特點、影響因素及其培養(yǎng)策略等方面。但是,對游戲活動中特別是角色游戲中合作行為的研究相對較少。角色游戲是幼兒運用想象通過扮演日常生活中所了解的角色的一種游戲活動,是幼兒期最典型最具有特點的一種游戲。且已有研究表明角色游戲中幼兒需要與同伴頻繁的交流,有利于合作意識和行為的產生。本研究以合作水平迅速發(fā)展的大班幼兒為研究對象,通過觀察幼兒在角色游戲中合作行為的現狀,了解其發(fā)展特點,并提出合理建議,為家長和教師的培養(yǎng)提供思路和方法,幫助幼兒通過合作與同伴建立良好的關系,提高幼兒的社會交往能力。
二、研究方法
筆者主要采用觀察法,對周口市某民辦園的65名大班幼兒進行觀察,現場采集視頻,隨后進行轉錄與分析,共收集60例幼兒合作行為。同時,筆者運用訪談法對8名幼兒教師進行訪談,包括教師對幼兒、角色游戲、合作行為的了解與重視程度,以使研究分析更深入。
三、角色游戲中大班幼兒合作行為的現狀
(一)合作行為的實現方式方面
1.合作實現方式多為單向控制型
幼兒合作行為實現的方式有兩種,分別為單向控制型和雙向分享型。單向控制型是指一方通過命令指揮、威脅告狀、自覺配合、妥協服從、建議、提醒和判斷評價的方式對合作的另一方實施合作。雙向分享型是合作者雙方通過友好的交流方法,進行解釋說明,指導示范、幫助等來進行合作。其中,單向控制型共50次,占的比例最大為83.3%。而雙向分享型只有10次,占了16.7%。可知,大班幼兒合作更多的是單方面主動發(fā)起和控制,少有通過雙方友好交流方式實現的,說明大班幼兒在合作行為中的同伴溝通能力仍然有待提高。
(二)合作行為的水平方面
根據幼兒合作的目的性和策略使用的有效性,將幼兒合作行為水平由低到高分為意向性合作、自發(fā)性協同、適應性協同和組織化協作四類。意向性合作是指幼兒在一起游戲時,一個幼兒與另一個幼兒有合作意向,但沒有共同的目標,經過交流也沒有發(fā)生合作行為。
自發(fā)性協同是幼兒之間發(fā)生隨機合作,幼兒通過語言、肢體等方式進行了交流并嘗試解決合作中的問題,但嘗試沒有策略性。
適應性協同是幼兒為了達成合作,在游戲中有目的、有計劃并帶有一些合作策略的發(fā)起合作行為。
組織化協作是幼兒在游戲中能夠表現為去自我化,以別人的利益為主而與其他幼兒相互合作,以致于達成合作的目的。
大班幼兒合作行為水平處于自發(fā)性協同階段,所占百分比為75%,其次是意向性合作有10次,占16.7%。適應性協同有5次,占8.3%。而組織化協作所占比例為零,說明大班幼兒的合作還不能達到去自我中心化,難以從他人利益出發(fā)進行合作,這與該階段幼兒自我中心的認知發(fā)展特點相一致。
(四)合作行為的結果方面
幼兒合作行為結果分為兩種,一種是達成合作,有50次,占83.3%,而另一種未達成合作的有10次,占16.7%。由此我們可以得出,大班幼兒在角色游戲中的合作行為大多能達成合作意向,即圍繞合作的最初目的而達成合作,而未達成合作意向結果的幼兒只有合作過程不關心結果,不會為了最初的目標而付出行動從而達到合作的結果,僅占少數。
四 教育建議
(一)幼兒教師方面
1.引導幼兒選擇適宜的游戲主題
幼兒更傾向于同性游戲,相應地同性間的合作行為也要更多。為了改善異性幼兒間的游戲合作水平,教師要多創(chuàng)設不同主題的角色游戲,既要適合同性幼兒玩耍,更要關注對不同性別幼兒玩耍的適應性。比如在角色扮演中,女孩傾向于玩娃娃家,男生往往更傾向于警察抓小偷這類游戲。這時,教師就要結合兩者的特點,創(chuàng)設使兩者都愿意參與其中的游戲主題,如醫(yī)生與病人角色扮演。促使幼兒在角色游戲中與不同性別的幼兒相互配合,相互幫助,以提升其與不同性別幼兒進行合作的意愿和機會。
2.支持鼓勵幼兒的合作行為
當幼兒在角色游戲中與其他幼兒發(fā)生合作行為,并且這種合作表現為積極健康的方式時,教師要及時支持鼓勵,使幼兒的合作行為得到強化。教師強化的內容不僅包括幼兒合作行為的過程,還包括對幼兒的合作結果進行強化。這樣幼兒會覺得這種合作方式是對的,能得到教師的認可和支持,以后也會更偏向選擇這種合作方式。因為教師在幼兒心中具有權威性,所以教師這樣做會增強幼兒的合作情感體驗,這樣更有利于幼兒選擇合適的方式發(fā)生合作行為。
(二)家長方面
1.樹立合作榜樣
家長不僅是幼兒的安全島和情感依靠,而且其對待他人的方式也會深刻影響幼兒對待世界的方式。當與同伴交往和合作時,幼兒會模仿父母的做法。所以家長要樹立積極的榜樣意識,在生活中積極與他人交往,展開物質、精神等多類型的合作。其次,家長還應該為幼兒創(chuàng)造合適的機會,多鼓勵孩子和其他幼兒在多種場域進行交往。最后,家長也需要教給幼兒如何合作的策略。當幼兒玩游戲前,提示幼兒遇到問題要一起商量,自己無法解決時,可以向其他小朋友尋求幫助等方法。當幼兒成功合作時,家長要多支持鼓勵,讓幼兒懂得合作的益處和快樂。
2.改善父母教養(yǎng)方式
家庭是幼兒生活和游戲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場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幼兒的很多行為表現在很大程度上都受父母教養(yǎng)方式的影響。孩子是父母最愛的寶貝,但是愛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有的家庭教養(yǎng)方式屬于權威型,父母對孩子的管束比較嚴格,總是拒絕孩子的要求。這種情況不僅不利于幼兒的親社會行為的發(fā)展,相反還會增強幼兒的攻擊性行為,更不利于幼兒的合作行為產生。幼兒在游戲中也會無意識地模仿父母的行為表現,以強硬命令為主,缺乏友好協商。而有的父母對幼兒的任何要求都過分滿足,而不管其要求合理與否,過分溺愛幼兒,這樣的教養(yǎng)方式極易使孩子形成自私自利的性格,以致于幼兒會在游戲中完全以自我需求為中心,很難關注他人的需求,更不能與其他幼兒友好地合作。所以,家長應該采取民主型的教養(yǎng)方式,不隨意打罵孩子,對孩子的合理要求給予適當的滿足,家長拒絕孩子的要求時要做出合理的解釋,給孩子充分的選擇權,使其對世界抱有安全感和認同,促進合作等親社會行為的發(fā)生。
參考文獻:
[1] 呂光耀.角色游戲情境下中班幼兒合作行為的現狀及指導建議[D].保定:河北大學,2017.
[2] 王囡.大班幼兒在建構游戲中的合作行為研究[D].大連:遼寧師范大學,2015.
[3] 楊丹婷.角色游戲情境下中班幼兒合作行為養(yǎng)成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6,5
(作者單位:商丘工學院教育與現代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