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凱華
摘 ?要:學生的學習習慣關系到學生一生的成長,小學生正是良好習慣培養(yǎng)的關鍵期,教師要利用這個關鍵期,加強對學生施加良好的教育影響,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師要本著以人為本的思想,設計孩子感興趣的課程,讓學生由被動學變?yōu)橹鲃臃e極的參與。同時,教師要做好民工子女的思想工作,幫助他們擺脫自卑,揚起積極學習的風帆,珍惜學習時光,為了未來,不斷奮勇拼搏。
關鍵詞:小學美術;學習習慣;民工子女
【中圖分類號】G623.7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5-8877(2019)35-0124-01
習慣,是人長期養(yǎng)成的不易改變的動作、生活方式等。學習習慣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經(jīng)過反復練習形成一種自動化學習方式。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高速發(fā)展變化,外來民工的不斷涌入 ,其子女逐漸成為學校的重要生源之一。但由于外來民工工作崗位不穩(wěn)定,加上民工的自身素質(zhì)有所不同,對學生的教育存在著一定的缺陷,因此外來民工子女不良的行為習慣已成為學校教育的關注焦點。不少學生存在著許多不良的學習習慣,如不做作業(yè)、拖拉作業(yè)、上課不專心聽講、不知道要預習復習等。讓人憂慮的是,他們的不良學習習慣必將深深地影響著其今后的學習和生活。
學生的學習習慣關系到學生一生的成長,小學生正是良好習慣培養(yǎng)的關鍵期,教師要利用這個關鍵期,加強對學生施加良好的教育影響,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美術活動是一項創(chuàng)造性地活動,它通過學生觀察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并用恰當?shù)氖侄伪憩F(xiàn)出來,使學生獲得愉快的感受。因此,小學美術活動受到了許多小朋友的喜愛。那作為一名小學美術教師,該如何在美術教學中,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呢,下面談談自己的一些看法。
1.立足課堂,有機滲透良好學習習慣
行為矯正理論認為,教師應掌握小學生個體行為發(fā)展的一般規(guī)律和特點,抓住民工子女成長的有利時機,塑造小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預防和矯正其不良行為習慣。課堂是小學生學習習慣養(yǎng)成的重要陣地,教師要立足課堂,有機滲透良好習慣的培養(yǎng)。
民工由于沒時間陪孩子,導致一些孩子無人看管。但每一位孩子都有表現(xiàn)美的欲望,都是畫家,民工子女也有美術創(chuàng)作的愿望,渴望自己能獲得成功。教師要利用孩子愛繪畫這一特點,引導孩子主動學習,愛上學習。比如,小學一年級美術《由小變大的畫》中,教師根據(jù)孩子喜歡想象的特點,設計了此活動,旨在讓孩子們積極的創(chuàng)造想象,畫出心中所想,積極的投入到學習之中。有的孩子一開始不敢動筆,教師鼓勵“沒事,畫什么不要緊,重要的是能積極動筆。”孩子們解除了思想顧慮,畫面變得豐富多彩。圓圓小朋友雖然一開始是無意識的隨便畫了一個點,慢慢的,她有意識的將點點變成了花朵,再將花朵變成了一間大別墅的窗臺。孩子們盡情創(chuàng)造,產(chǎn)生相關聯(lián)想。 琪琪小朋友先畫了一個圓圈,再將圓圈變成一個車輪,接著許多的車輪出現(xiàn)了,最后呈現(xiàn)我們眼前的是一副《坐著火車去旅行》的兒童畫,畫面展示了孩子的愿望,是學生內(nèi)心真正思想與情感的表達。學生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專心,注意力高度集中,提高了學習效率。
小學美術課程,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特點,設計符合學生需要的課程,讓學生不再為了學而學,改被動為主動,積極投入的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
2.以生為本,提高學生自我教育能力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只有能夠激發(fā)學生去進行自我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民工子女大都不怕苦,不怕累,在家能夠幫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他們?nèi)狈Φ氖钦_的教育觀念的指引。教師要通過談話、討論、主題教育等活動,引導學生分辨是非善惡,知道自己的學習時光應該珍惜,上課是汲取知識最寶貴的時間,不能輕易浪費,更不能在應該學習的時間里,睡懶覺,做其他無關的事情。成功總會給有準備的人,只有珍惜時間,在有限的時間里,加緊學習各項技術與技能,提高自己的各方面能力,才能適應日新月異的社會變化,才能在將來不再跟著父母流離失所,有穩(wěn)定的工作,在社會上找到屬于自己的歸屬。
因此,教師要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教育,讓學生從小養(yǎng)成愛學習、愛動腦的良好學習品質(zhì),為自己的未來而不斷拼搏。
3.家校同步,促進學生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
教育孩子不只是學校的事情,家長是孩子第一任老師,也是最重要的老師,往往家長的一句否定的話,教師一切努力就有可能化為烏有,因此,只有家校合作,家長的思想與學校保持同步,才能更好的促進學生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
比如,有的民工在家閱讀的習慣,孩子見了,也會有樣學樣,養(yǎng)成閱讀的好習慣。有的家長做事認真負責,總是一絲不茍,孩子做事也會養(yǎng)成認真專心的習慣。身正言行,家長講禮貌用語,孩子也會對人有禮貌,家長書寫認真,坐姿端正,孩子也在自然而然的氛圍中,養(yǎng)成正確的坐姿與寫字姿勢。孩子良好學習習慣一旦形成,就成為一種內(nèi)在的自律需要,它引導和激勵著學生不斷進步,成為學生一生良好的助力,讓孩子一生受益。
總之,對農(nóng)民工子女良好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教育,教師要本著以人為本的思想,設計孩子感興趣的課程,讓學生由被動學變?yōu)橹鲃臃e極的參與。同時,教師要做好民工子女的思想工作,幫助他們擺脫自卑,揚起積極學習的風帆,鼓勵他們認真對待學習中的困難,做勇敢、自信的社會主義新兒童。
參考文獻
[1]毛巴永.淺談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J].課程教育研究,2019(21):121-122
[2]郭嫻.小學低年級美術趣味教學實踐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8
[3]張玉武.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策略探研[J].成才之路,2019(08):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