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瑞
摘要:在我國,新課改的不斷發(fā)展,促使我們的教育工作者越來越重視學生在能力上的培養(yǎng),而在初中的美術教學當中,要怎樣才能培養(yǎng)出學生的審美能力,并且將素質教育貫穿于教學當中,便成為我們教育者在教育教學中的重點內容。本方筆者結合實際經(jīng)驗,通過對教學觀念的轉變,情境教學的設計,充分了解學生的審美心理,引導學生參加美術鑒賞,并要積極的組織各種實踐活動讓學生提升審美的能力等多方面進行闡述,以此來達到培養(yǎng)學生審美能力的目的,且提高教學效率。
關鍵詞:初中美術教學;審美能力;培養(yǎng)
我們人類追求的最基本的價值觀分為三個維度,即對真、善、美的追求。初中美術的教育教學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目標就是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以下,筆者提出在初中美術教學中提升學生審美能力的策略,希望能在教學上為教育者提供有效的幫助。
一、積極轉變教學觀念
在中學生美術教育教學中,一定要積極的轉變教學觀念,才能有效的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首先,教師要積極的將學生的學習觀念轉變過來,要讓學生對美術尤其是對美術的教育功能要有一個清晰的認識,要將以往那種學習美術是一種浪費時間的陳腐觀念徹底的轉變過來。其次,教師也要讓自身的觀念得以轉變,因為在以往的教學中,讓學生學習美術就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和愛好,這種思想不僅在學生和家長的心中,在教師的腦子里也是根深蒂固的。而現(xiàn)實是,讓學生學習美術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愛好無可厚非,但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理念上將自己轉變過來。
二、積極的創(chuàng)設情境教學
在初中美術教育教學中,有效的情境教學利于將學生課堂的參與度迅速提高,也能更好的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調動起來。在課堂中,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是我們教學的主要目的,那么就要將學生學習美術的參與意識積極的調動起來,將學生的學習熱情有效的激發(fā)出來。在教學中,運用情境教學的模式,讓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學習興趣有所提高便是一個重要的途徑。例如,在教學中我們學習《春天的暢想》這一小節(jié)時,教師便可以在課前準備好一些和春天有關的影視佳作和文學作品等相關的資料,或者教師也可以搜集一些知名藝術家用于描繪春天的繪畫作品的照片,利用多媒體將這些照片一一的呈現(xiàn)在學生的眼前,與此同時,再用提前準備好的一些音樂,像笛子演奏《太湖春》又或者是《姑蘇行》來將此時的教學內容進行有效的渲染。在美妙的音樂聲中欣賞著春天的圖片的同時,也在視覺沖擊中感受著音樂的盛宴,在這樣的情境里,學生內心的情感便會有效的被激發(fā)出來,自然也將他們學習的積極性迅速帶動起來,從而也會激發(fā)出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掌握學生的審美心理
處在青春期的初中學生有其獨特的審美心理,而我們作為教育者就需要對他進行整體的了解。首先,漸漸長大的初中生,他們對于審美的對象早己不是單單的自然界和社會,而是慢慢地向藝術以及其他方面涉足。并且在一些很抽象的事物上,他們在其背后那些深層的情感,早已有了自身獨特的感觸和體驗。例如,在創(chuàng)作美術作品時掌握色彩的冷色與暖色、掌握線條的硬度與柔和,如果細心去觀察,每個人的掌握都各不相同。其次,此時的初中生,他們不僅感知某些事物外在的美,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他們也能夠感知這些事物內在的魅力。比如說,在中國繪畫中那些留白或者說西方繪畫的黃金分割那種強烈的審美意識和繪畫中所體現(xiàn)的和諧,現(xiàn)在的中學生是都可以完全接受的。另外,初中生在學習中,每一個人對于繪畫的愛好也都是有所不同,有的同學可能喜歡東方韻味的國畫多一些,而有的學生卻可能更加熱愛西方的印象派,這就需要教師對每一個學生都要細心的觀察,并投其所好將學生內在的潛質挖掘出來,讓其發(fā)揮所長,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四、積極的引導學生進行美術鑒賞
在初中美術的教育教學中,作為一名合格的美術教師,最重要的就是課堂中讓學生和我們所鑒賞的美術作品能夠產生共鳴。這也就是說教師在選擇美術作品的時候必需要慎重。選擇作品時,要選那些極其具有個性的美術作品進行鑒賞,而在這樣的教學中所產生的效果自然也是極其明顯的。例如,我們可以選擇梵高的《向日葵》來進行教學,我們選擇這個作品的目的并不是因為它有多么大的名氣,而是因為這幅畫在簡單的、鮮明的顏色對比下所展現(xiàn)的那種熾熱的、強烈的生命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逐步的引導,讓學生對作品進行仔細的觀察,將向日葵這種植物的特點逐一分析給學生以后,再將梵高繪畫特點和他的生活背景向學生作個簡單的介紹,這樣,學生們對這幅畫也就有了更深一層的了解,也更容易理解作品想展示給世人的真諦。當然,除了《向日葵》以外,還有很多像它一樣具有代表性、個性鮮明的作品,教師都可以將它展現(xiàn)在美術課堂中,引導學生進行鑒賞,讓學生對其全面的了解并進行評價,這樣便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加深學生們對美術作品的理解,并達到提高初中學生審美能力的最終目的。
五、積極組織學生進行實踐活動
在新課標中,明確了對學生進行美育的更高要求。因此,在初中美術的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審美感受和視覺經(jīng)驗,也就自然的成為了我們的教學目標。另外,新課標又強調了一些原則,要求學生要學以致用,這也就充分地說明了想要更好的培養(yǎng)學生對審美的能力,就必須要把審美教學和實踐活動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才更有效。固而在初中美術教學中想要更好的對學生進行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一定要積極組織學生進行實踐活動。例如,在教學中我們學習《校園藝術節(jié)》的時候,就完全可以讓學生直接參與到活動中來,讓學生自己設計舞臺、制作道具、設計出個性的請柬,還可以組織和參加演出等等,而就在這一系列的教學實踐活動中,便可以十分有效的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更達到了提高學生審美能力的教學目的。
結語
美術課堂的教學目的首先是要讓學生感受藝術的魅力,并且要在美術作品的鑒賞中來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在教育教學中不斷的探索和求新、總結經(jīng)驗,并不斷提高自身水平結合具體的教學實況讓學生做到真正的學以致用,來達到教學的有效性。
參與文獻
[1]李成.初中生色彩審美能力培養(yǎng)的現(xiàn)狀與對策研究[D].湖南科技大學,2016.
[2]郭亞楠.視覺識讀能力在中學美術鑒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河南師范大學,2017.
[3]王陽.高中《美術鑒賞》的教學實踐與思考[D].河南師范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