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
【摘 ???要】 ???目的:探索心理干預對孕婦早孕反應的能力和耐受力影響性。方法:本次實驗對象為120例孕婦(在2017年2月19日至2018年2月19日期間選取),采用計算機分組模式,觀察組進行心理干預,有60例,對照組進行常規(guī)護理,有60例,隨后對比兩組產(chǎn)婦的疼痛評分、焦慮評分、抑郁評分、早孕反應評分。結(jié)果:觀察組孕婦的焦慮評分(14.87±1.39)分、抑郁評分(13.28±1.44)分、疼痛評分(1.08±0.34)分、初診時早孕反應評分(7.15±1.65)分、妊娠后6周早孕反應評分(6.31±1.47)分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結(jié)論:對孕婦實施心理干預,不僅能夠減輕孕婦心理壓力,還能夠緩解早孕反應,增強耐受力。
【關(guān)鍵詞】 ???心理干預;孕婦;早孕反應;耐受力;影響
【中圖分類號】R197.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9)04-0281-01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on the ability and tolerance of pregnant women to respond to early pregnancy. methods: 120 pregnant women(selected between february 19, 2017 and february 19, 2018) were tested, using a computer cluster model, and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was performed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ith 60 cas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60 in the control group for routine care. the two groups were then compared with pain score, anxiety score, depression score, and early pregnancy response score. results: the anxiety score(14.87 ± 1.39), depression score(13.28 ± 1.44), pain score(1.08 ± 0.34), early pregnancy response score(7.15 ± 1.65), and 6 weeks after pregnancy were all better than control group(6.31 ± 1.47). conclusion: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can not only relieve the psychological pressure of pregnant women, but also relieve the early pregnancy response and enhance the tolerance.
【Key words】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pregnant women; early pregnancy response; (a) resistance; effect
早孕反應是孕婦特有癥狀,主要表現(xiàn)為晨起嘔吐、惡心、厭惡油膩、喜食酸物、食欲缺乏、嗜睡、乏力、頭暈、畏寒等,主要是指在停經(jīng)六周左右出現(xiàn)的癥狀,正常情況下,在妊娠12周后便可消失[1],若未在早期進行干預,可影響胎兒器官發(fā)育和孕婦身心健康,早期的護理服務,較為機械化,無法滿足孕婦心理、生理需求,因此還需加強心理疏導,從而減輕孕婦焦慮、不安、緊張等情緒,增強自我保健意識,減輕早孕反應[2]。而本文旨在探索不同護理方式在孕婦中的價值性,如下文所述。
1 ???資料和方法
1.1 資料
將120例在2017年2月19日至2018年2月19日期間收治的存在孕婦作為本次實驗人員,采用計算機分組模式,各有60例。入選標準:(1)孕婦均存在意識清晰,溝通無障礙;(2)孕婦均自愿加入本次實驗;(3)孕婦均無精神家族史;(4)孕婦均無嚴重肝臟損傷現(xiàn)象;(5)孕婦均無心功能異?,F(xiàn)象。
觀察組60例孕婦中,平均年齡為(26.89±2.35)歲,平均孕周(5.18±1.35)周,平均孕次(2.15±1.35)次,平均產(chǎn)次(1.74±0.35)次。
對照組60例孕婦中,平均年齡為(26.52±2.97)歲,平均孕周(5.63±1.47)周,平均孕次(2.61±1.87)次,平均產(chǎn)次(1.56±0.64)次。
兩組孕婦一般資料存在對比性,但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干預,除了為孕婦講解緩解早孕反應的方法以及相應預防知識,還需進行胎心監(jiān)護,緩解孕婦內(nèi)心焦慮、不安、緊張等情緒。
觀察組采用心理干預,主要內(nèi)容如下:
(1)溝通交流:為了保證疏導的有效性,還需根據(jù)孕婦病情、年齡、心理特點,進行相應的心理疏導,為了加深對孕婦的了解,還需了解孕婦成長環(huán)境、學識背景、個人經(jīng)歷、文化環(huán)境、年齡等,并使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加深孕婦對妊娠知識和早孕反應等知識的了解、認知,盡可能消除孕婦緊張感和不安感,做好基礎(chǔ)的交流工作,耐心回答孕婦內(nèi)心不解之處,從而增強孕婦自我保健意識[3~4]。
(2)個體化的心理護理:為了減輕孕婦早孕反應,還需告知其正確的飲食方法和生活習慣,使用溫開水漱口,避免與化學物品和刺激性物品接觸,保持戒煙戒酒狀態(tài),且叮囑孕婦多食用易消化、高營養(yǎng)的食物,并多飲水,對于合并抑郁、焦慮、不安情緒孕婦,還需加強溝通護理,減輕孕婦因精神緊張而引起的早孕反應,同時為了降低刺激反應,還需提供一個通風、安靜、清潔的住院環(huán)境,了解孕婦焦慮不適,并給予相應的解釋工作和心理疏導,指導、教會孕婦放松方法[5]。
(3)家庭支持:懷孕不僅是女性一生中較為重要事件,還是一個家庭問題,對此還需鼓勵家屬、朋友多與孕婦溝通、交流,減輕早孕反應引起的負面情緒,讓孕婦感受到來自家庭的而支持和溫暖,促使其感受到愛與歸屬感,并耐心傾聽孕婦感受,教會孕婦更多自我調(diào)節(jié)方法和經(jīng)驗[6]。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孕婦的焦慮評分、抑郁評分、疼痛評分、早孕反應評分(可通過評價孕婦嘔吐程度、厭食持續(xù)時間、厭食量、每日嘔吐持續(xù)時間以及次數(shù),分為1~3分,分數(shù)越高,代表孕婦早孕反應越嚴重)。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實施統(tǒng)計學SPSS17.0軟件處理,當對比值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時,用P<0.05表示。
2 ???結(jié)果
觀察組孕婦初診時、妊娠后6周早孕反應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如表1所示:
觀察組護理后疼痛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如表2所示:
觀察組孕婦焦慮評分、抑郁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如表3所示:
3 ????討論
妊娠屬于一種自然的生理反應,但對于女性而言,無疑是一種挑戰(zhàn),屬于一生中較為重要的事件,因此部分孕婦容易出現(xiàn)不安、焦慮、緊張等情緒,進而引起早孕反應,對此還需加強心理疏導,從而減輕孕婦應激反應和早孕反應[7]。本次實驗中,通過溝通交流、個體化的心理護理、家庭支持等措施護理,能夠減輕因心理問題引起的精神性嘔吐,降低孕婦負面情緒,緩解其不良情緒,且能夠增強孕婦自我保健意識,獲取來自家屬和丈夫的精神支持,利于讓孕婦感受到愛與歸屬感,增加孕婦舒適度,提高孕婦對早孕反應的耐受力,減輕孕婦痛苦,利于緩解身心壓力和健康,保證胎兒的正常發(fā)育,為孕婦提供一個舒適、安靜等住院環(huán)境[8]。
總而言之,心理疏導具有全面性、針對性、個性化、系統(tǒng)性等特點,用于孕婦中,不僅能夠減輕孕婦焦慮、緊張、不安感,還能夠改善早孕反應,提高自身耐受力。
參考文獻
[1]常雋,楊凌艷,劉莉等.產(chǎn)后保健護理對產(chǎn)婦心理和生理康復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3,32(12):2853-2855.
[2]李曉慧.特殊護理干預對B族鏈球菌感染孕婦心理和妊娠結(jié)局的影響[J].中國醫(yī)藥科學,2016,6(13):105-107,111.
[3]楊秀娥.心理護理干預對試管嬰兒早孕孕婦的護理效果觀察[J].中國衛(wèi)生標準管理,2016,7(36):243-245.
[4]康春梅.護理干預對唐氏綜合征介入性產(chǎn)前診斷孕婦心理負擔的影響[J].護理研究,2016,30(9):1087-1089.
[5]班明勤.高齡孕婦先兆流產(chǎn)的心理護理及早期護理干預效果[J].中國保健營養(yǎng),2017,27(9):215.
[6]何英.手術(shù)室優(yōu)質(zhì)護理對急診剖宮產(chǎn)孕婦生理、心理的影響[J].醫(yī)藥前沿,2017,7(5):299-300.
[7]巨亦華.淺談孕婦產(chǎn)前相關(guān)因素分析及心理護理干預健康教育[J].母嬰世界,2016,21(10):211-212.
[8]陳麗.綜合護理干預對孕晚期孕婦認知及分娩結(jié)局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3,10(6):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