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紅梅
摘 要:《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規(guī)定:幼兒園必須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而幼兒期的孩子活潑好動,缺乏一些必要的生活經驗,自我保護的意識較弱,因此幼兒安全就成了教師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只有通過教給幼兒一些安全小知識,學習一些簡單的自我保護的方法,變消極躲避為積極預防,才能使各種意外傷害發(fā)生的可能性降低到最低限度,讓幼兒健康快樂的成長。
關鍵詞:安全;自我保護;行為習慣;家園配合
何為誠信?誠,即真誠。就是要實事求是,不擴大,不縮小。信,即守信。就是要一言九鼎,說到做到,不朝秦暮楚,不朝令夕改。誠信是一個道德范疇,即待人處事真誠、老實、講信譽,言必信、行必果。
以誠待人,以信取人,是我們中華民族最為優(yōu)秀的傳統(tǒng)之一。中國古代有一則這樣的故事:一位國王要選擇繼承人,于是發(fā)給每個孩子一?;ㄗ讶シN,并約好誰種出的花最美麗就讓誰當未來的國王。當評選時間到來時,絕大多數(shù)孩子都捧著最美麗的鮮花前來參選,只有一個叫楊平的孩子空手而來,最后他被選中了。因為孩子們得到的花籽都已經被蒸過,根本不會發(fā)芽。這次測試不是為了發(fā)現(xiàn)最好的花匠,而是選出最誠實的孩子。而在我們的生活中,這樣的花匠有很多,幼兒園作為啟蒙教育的搖籃,又如何從幼兒實際出發(fā),讓幼兒誠實,不說謊話,信守承諾呢?
1 以身作則,充分發(fā)揮教師在誠信教育中的表率作用
幼兒德育的基本方法是運用榜樣和范例,夸美紐斯說過,什么是好和什么是壞,任何語言解釋都不能像周圍眾行為所給予的概念來得明確。老師既是人類文明知識的傳播者,也是幼兒道德的啟蒙者,美好心靈的塑造者。教師在教育活動中有特殊的示范和導向作用,教師的一言一行所傳遞的思想、性格和品德對幼兒的滲透性影響也是難以估量的,因此,教師要教育幼兒誠實守信,必須自己要先嚴格要求,以身作則,才能教育好學生,收到較好的效果,才能在幼兒心目中有較高的威望。如果教師言行不一致,即使說得天花亂墜,幼兒也不會心悅誠服,對你提出的要求也不會踏踏實實的去做。
2 把誠信教育融入教育教學活動中
通過故事、兒歌、談話、繪畫、音樂、多媒體教育等綜合教育形式對幼兒進行誠信教育。
學校工作以教學為主,教學活動所占的時間較多,所以立足課堂,是對幼兒進行誠信教育最經常,最有效的途徑。在平日的教學活動中,經常設計一些以游戲和講故事為主的誠實守信的教育活動來教育幼兒,寓教育于游戲和故事之中,對幼兒產生潛移默化地影響。如教育活動《金斧頭》、《誠實的列寧》、《九個雞蛋》、《圖書是我撕破的》、《是誰丟了皮球》等,教育幼兒要做一個誠信的人,讓孩子從小就樹立起做人誠實、講信用的觀念。
3 誠信教育應滲透于幼兒的一日生活之中
誠信品質的養(yǎng)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需要我們持之以恒的從我們身邊的每一件小事每一點一滴做起。誠信教育,要從幼兒行為習慣抓起,在日常生活細節(jié)中正確引導。如做錯事情要知錯能改,拾到東西要歸還失主或上交給老師,不能占為己有,答應別人的事情就一定要做到。只有在日常學習、生活中,抓小事,抓點滴,才能積微見著。
4 引導幼兒兌現(xiàn)承諾
中國有一句古語叫一言既出,駟馬難追。我們雖然是孩子,但也要做到恪守誠信,言出必信。讓孩子知道,許諾是非常慎重的行為,答應他人的事,就一定要做到,對不應辦或辦不到的事情,不能輕易許諾,一旦許諾,就要努力兌現(xiàn)。如果我們在履行諾言過程中情況有變,以至無法兌現(xiàn)自己的諾言,就要向對方如實說明情況并表示歉意。莎士比亞說過這樣一句話:“如果要別人誠信,首先要自己誠信?!毖远鵁o信,出爾反爾,不僅是丑的表現(xiàn),而且可能真的是“狼來了”,自食其果。
5 通過通話故事、民間故事、寓言故事對幼兒進行誠信教育
故事是孩子們的最愛,把誠信教育滲透于童話故事、民間故事、寓言故事中,往往有利于幼兒接受。通過講故事、表演、朗誦等形式,把傳統(tǒng)美德中有關誠信的故事以活潑、孩子們喜聞樂見的形式表達出來,使孩子們感受、體會誠信是做人的根本。如我們大家都熟悉的《狼來了》的故事,講的是有一個放羊的孩子,本未沒到狼,卻喊:“狼來了!”多次欺騙山下的農夫來救。一天,狼真的來了,可他再怎么喊也無人相信他了,結果他的羊被狼叼走了。通過正反面的故事對孩子們以引導和教育。通過故事《宋江看瓜》、《完璧歸趙》、《曾子殺豬》、《查道吃棗留錢》、《趙氏孤兒》、《小珊迪的故事》等對幼兒進行誠信教育,有了童話、寓言故事的啟發(fā),再結合某些歷史故事和生活中的真人真事對幼兒進行誠信教育,就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6 聯(lián)系家庭,做到家園攜手共育,促進幼兒誠信品德的形成
《綱要》指出:“幼兒園應與家庭、社區(qū)密切合作,綜合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共同為幼兒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良好的條件”。家長是幼兒教育中不可忽視的后備力量,任何活動的開展都離不開家長的支持與配合,幼兒誠信品質的養(yǎng)成更不例外。在家庭里,父母與孩子朝夕相處,耳濡目染,潛移默化,所以,必須與家庭取得密切聯(lián)系,攜手合作。教師可采取多種方式,如:家訪,開家長會,發(fā)放家園聯(lián)系冊,辦家長學校,家長開放日活動等了解幼兒在家庭中的表現(xiàn),同時讓家長了解幼兒常有的一些撒謊的現(xiàn)象,共同探討教育對策,只有教師和家長相互配合,才能使孩子改掉壞毛病。
此外,父母的不良行為習慣,對孩子誠信品質的養(yǎng)成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如父母經常出爾反爾,失信于人,孩子把別人的東西拿到家,父母視而不見,也不加以批評等,久而久之使孩子喪失了正確的是非觀。
7 積極營造誠實守信的良好教育氛圍
陶行知先生說過:“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幼兒園誠信道德氛圍的營造對幼兒的誠信教育有積極的作用,我們要積極為幼兒營造一個誠實守信的良好生活環(huán)境。如通過宣傳壁畫、張貼名人名言、文藝演出、繪畫展示、誠信小公民等活動,為幼兒營造一個健康的誠信教育氛圍,孩子們在老師的教育引導中懂得了誠信的重要性,從而形成良好誠信品質。
幼兒是民族的未來,祖國的希望,我們必須使他們從小樹立誠信意識,使之養(yǎng)成良好道德行為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