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鵬
【摘要】? 素質教育和高考改革凸顯了語文教學的重要性。高中語文教學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語文深度閱讀是拓寬學生知識面,使學生深入了解文本內涵的主要途徑。文章從深度閱讀的內涵和意義出發(fā),探討深度閱讀對策,以提高語文教學效果。
【關鍵詞】? 高中語文 深度閱讀 對策
【中圖分類號】? G633.3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9)04-136-01
0
語文是一門工具學科和人文學科,教學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語文閱讀教學主要培養(yǎng)學生對文本語言的分析能力,以對文本內涵進行深入理解。在閱讀教學中加強深度閱讀的實踐,可以優(yōu)化閱讀教學方法,使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得到提升,進而實現全面發(fā)展。
一、語文深度閱讀內涵及意義
1.內涵
語文深度閱讀是指通過對文本字面意思的理解和分析,得出閱讀結論,是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深度學習目的性強,能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通過對文本知識的理解和整合,拓寬知識面,完成重點和難點的解讀,構建知識框架,發(fā)散思維,提升學習效果。
2.意義
語文深度閱讀教學已經成為素質教育背景下語文教學改革的必然趨勢,能增強學生的專注力,改善學生的學習狀況。高中教育屬于基礎教育,是向大學高等教育輸出人才的重要基地。語文作為人文性的工具學科,深度閱讀教學要與時俱進,給學生預留更多的閱讀時間,引導學生通過精讀深入理解文本內涵,以獲得豐富的體驗,與文本作者進行交流,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促進對實際問題的深入思考。語文深度閱讀主要包括批注法、深度對話和細節(jié)切入等,深度閱讀是真正意義的閱讀,是新高考制度的要求。深度閱讀可以促進學生個性化發(fā)展,拓寬學生知識面,培養(yǎng)學生專注力,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二、高中語文深度閱讀實踐
1.創(chuàng)造良好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興趣
在深度閱讀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學習資源,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推薦不同的閱讀文本,以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教師要為學生創(chuàng)造深度閱讀的環(huán)境和氛圍,使學生對深度閱讀產生興趣,使學生在閱讀和交流中進行歸納和總結,使教師了解學生的閱讀情況,以幫助學生制訂更為精準的深度閱讀計劃。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豐富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對文本進行細讀、熟讀,鼓勵學生與同學或教師進行交流,以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2.引導學生抓住文本立意,以全面理解文本
在深度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抓住文本的立意,以對文本進行全面解讀。教師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進行文本閱讀,以把握文本立意,提升閱讀能力。深度閱讀要從抓住文本的主旨開始,在掌握作者寫作意圖的基礎上找到文本的關鍵詞,以歸納出文本的意境。文本關鍵詞掌握著文本的立意和寫作基調,反映出的是文本的中心思想。關鍵詞也是文本對外的窗口,使讀者理清文本的脈絡,掌握文本的內涵。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的關鍵詞就是“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朱自清在創(chuàng)作《荷塘月色》時,是通過對景物的描寫來突顯內心的情感,作者通過景色描寫來反映心中的渴望。《荷塘月色》中作者的心靈世界是“隱約而朦朧”,但是在現實中,作者苦悶,卻又找不到出口,于是用“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來突顯自己想擺脫現實世界的渴望。高中語文教材中的文本都是中外名著,教師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對文本進行深度閱讀,以體會文本內涵,理解作者寫作的思路。
3.引導學生抓住文本細節(jié),以感悟作者情感
對文本細節(jié)進行揣摩一直是深度閱讀的核心,在深度閱讀過程中,學生會發(fā)現,很多文本的細節(jié)是非常有趣的。細節(jié)的趣味性可以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思考,以提升閱讀能力。高中語文教材所選用的都是優(yōu)秀的文本,學生可以通過深度閱讀的細節(jié)閱讀感悟作者的寫作情感。如在學習《紅樓夢》時,我們會發(fā)現,在文本《林黛玉進賈府》中有非常多的細節(jié)描寫,如賈母的大哭,表面是因為黛玉孤苦伶仃,實際是對早逝女兒的傷懷;鳳姐的的“用帕拭淚”的哭,其實是對黛玉沒有什么感情,在賈母一句“快再休提前話”后,鳳姐馬上轉悲為喜,這展示了鳳姐的巧于逢迎的性格。
4.引導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并對文本進行質疑
學生在深度閱讀過程中提出質疑,是學生進行思考的開端。教師引導學生質疑,就是讓學生發(fā)現問題,并通過深度閱讀解決問題。學生只有學會質疑,才能主動參與文本閱讀中,才能探討文本內涵,才能在探索中成長,發(fā)展閱讀能力。以《祝福》為例,文本明明描寫的是祥林嫂一生悲慘的遭遇,為什么卻題名祝福?學生在深度閱讀教學中對題目進行質疑,發(fā)現文本開頭是“舊歷的年底畢竟最像年底,村鎮(zhèn)上不必說,就在天空中也顯示出將到新年的氣象來”,文本的結尾是—“遠處的爆竹聲連綿不斷,似乎合成一天音響濃云……”,祝福貫穿文本全過程,是文本寫作的主線,指引祥林嫂走向死亡。在這里祝福是魯迅采用的對比手法,用來突出祥林嫂命運的悲涼。學生通過質疑實現了利用創(chuàng)新思維對文章內涵進行判斷的能力的應用,能有效提升學生閱讀深度。
總之,高中語文深度閱讀是教學改革的需要,是素質教育的要求,是提升學生閱讀能力的有效路徑。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學生的深度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深度閱讀習慣,通過閱讀內容的優(yōu)化,教學方法的豐富,加強對學生深度閱讀的指導,以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
[ 參? 考? 文? 獻 ]
[1]陳歌.高中語文深度閱讀教學策略淺嘗[J].速讀(上旬),2016(10).
[2]姚鋒.改變,從教師開始--談高中語文專題教學對教師的素質要求[J].教育觀察(下半月),2015(8).
[3]石珊珊.高中語文深度閱讀實踐分析[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