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玲
摘 要:我國當前的音樂教育按其性質(zhì)來劃分,一般可分為普通音樂教育和專業(yè)音樂教育兩個系統(tǒng)。小學音樂教育是義務教育,應該在“普及與提高”的原則下,著重在基礎性的普及教育上,面向全體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的栽培,種下學生對音樂向往的種子,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的興趣,讓學生積極全面的參與和感受音樂。隨著新教材的實施和推廣,小學音樂教材中從二年級開始就出現(xiàn)多聲部歌曲教學,課堂效果往往不盡人意,年級越高多聲部歌曲在教材中的比例就越重,許多教師一邊埋怨教材太難,一邊只能把多聲部歌曲當作單聲部一帶而過;或是教會兩個聲部,勉強的進行合唱,學生演唱的美感、音準、聲部的均衡卻力不從心。
關鍵詞:陶笛;興趣;實踐;合作;創(chuàng)作
一、研究的陶笛進入課堂的意義
隨著我國經(jīng)濟的發(fā)展,人們不僅僅停留在物質(zhì)的追求,很多家長都意識到精神文化教育的重要性,我們小學音樂課堂教學如果還僅僅停留在歌曲教唱,已經(jīng)不能滿足現(xiàn)在家長和孩子們的需求,它必須在教唱歌曲的基礎上,努力的進行新的嘗試,注入新的教學思路。于是我們會發(fā)現(xiàn)大量的打擊樂器就出現(xiàn)在的小學音樂課堂中,可是打擊樂器雖是訓練節(jié)奏的好幫手,卻不能在幫助我們的學生記住音樂中的固定音高,在多聲部的歌曲學唱中它不能協(xié)助學生進行演唱,在學生音樂的創(chuàng)作路上它也無力適從。鋼琴、小提琴、薩克斯等樂器雖然有固定音高,學習的技巧有難度,成本高,不利于面向全體學生的推廣。陶笛的材質(zhì)通常為瓷土或陶土,燒制后就不會走樣、變形或開裂;具有較好的物理穩(wěn)定性,能適應冷、熱、干、濕等各種復雜的氣候條件,在使用后可以直接用濕布擦拭干凈。它小巧精致,于攜帶,演奏技巧簡單,成本也不高,易于推廣!
二、探究陶笛如何進入課堂
(一)抓好低年級的視唱,為陶笛的學習做好鋪墊。
一年級學生進入課堂,基本上都不認識音符,演唱水平不高。在這個期間,我們不僅需要修正學生的演唱方法,更需要加入大量的視唱練習。也就是在每節(jié)課學唱歌曲之前,讓學生指著簡譜視唱。到二年級后,用課本中的任何一課進行檢測。在視唱新歌曲的簡譜后,將歌曲的旋律分段,讓學生聽辯旋律和學習吹奏陶笛任何兩個音的能力來檢測學生學習音樂的效率,經(jīng)過檢測我們得到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如下;一(1)班和一(2)教唱簡譜;一(3)和一(4)班不教唱簡譜,其中一(1)、二(1)聽辨旋律為60%學生可以聽辨;學習吹奏陶笛的一(1)、二(1)90%學生可以吹奏陶笛。一(2)和二(2)聽辨旋律60%學生可以聽辨;學習吹奏陶笛;80%學生可以吹奏陶笛。一(3)二(3)聽辨旋律10%學生,30%學生可以吹奏陶笛;一(4)二(4)20%學生可以聽辨,40%學生可以吹奏陶笛。
這個數(shù)據(jù)簡單的告訴我們,堅持視唱簡譜,可以提高學生的聽辨音高的能力,也加快學習吹奏樂曲的能力。在教唱簡譜的時候,我們要保證兩點:①要每個學生看著書視唱簡譜;②只教唱一到三遍,不可太多,多了會讓學生覺得枯燥。我們認為堅持視唱簡譜是孩子們學習音樂的基礎,也為孩子們將來學習音樂其他樂器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循序漸進的進行陶笛教學,讓陶笛音符飛進校園。
當學生進入二年級,經(jīng)過一年的視唱練習,學生都具有的聽辯旋律的能力和跟琴視唱簡譜的能力,但是孩子們對固定音高還是沒有概念,在演唱上的音準還是不夠的。這時加入陶笛的學習,是再好不過了,它可以幫助學生回家復習歌曲、學習新歌。首先從單音練習開始,不可圖多和快。我們嘗試過,兩個單音的練習,學生能夠很快記住,并能進行吹奏。一般大調(diào)歌曲,我們會選擇1、5音來練習。小調(diào)樂曲選擇6、3練習。比如湖南文藝出版社二年級上冊的歌曲《蒙古小夜曲》,這是一首小調(diào)的歌曲,它主要是由6123四個音符組成,我們嘗試用陶笛的6和3做伴奏,讓學生為歌曲伴奏。當學會歌曲之后,我們會讓學生先分別練習6、3音的吹奏,然后變化節(jié)奏吹奏,如:
6 - - - 3 - - -
6 6 6 6 3 3 3 3
6 66 6 66 3 33 3 33
這樣很快地訓練了學生的吹奏陶笛能力,然后課根據(jù)學生練習的情況,將學得快的學生分為一組,學得慢的學生分為一組,教師主要帶動二聲部,快的一組回家練習,第二節(jié)課進行二聲部的合奏,也迅速為學生建立的多聲部思維。
(三)讓陶笛成為合唱訓練的助推器。
學生到四年級后,合唱歌曲越來越多,我們老師要注意學生演唱的音色、氣息、和聲等等訓練,往往一節(jié)課是不能交完一首合唱歌曲,這個時候陶笛就是學生回家鞏固學習的助推器,它可以幫助學生回憶課堂中歌曲的旋律和音高,加快第二節(jié)課堂合唱歌曲的鞏固和學習。
三、在校園內(nèi)組織文藝活動,給與學生展示的舞臺
陶笛在校園內(nèi)外吹響了,這時教師們要做的是要盡量創(chuàng)造一些機會讓學生去展示自己。可以利用“六一”活動或者“國慶”活動,鼓勵班級集體演出或者個人演出,不管學生是集體吹奏古曲《滄海一聲笑》、流行曲《我和你》,還是外國作品《天空之城》等。
總之,當學生可以拿著陶笛吹奏自己喜歡的樂曲,或者吹著自己創(chuàng)作的新曲,學生學習音樂的激情就不會降低,演唱合唱歌曲也不再害怕,一切的教學任務會行云流水的完成。陶笛走進小學音樂課堂,大大提高了我們的多聲部演唱,調(diào)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參考文獻
[1]尹愛青主編.小學音樂新課程教學法[M].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
[2]教育部基礎教育司組織編寫.走進新課程[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3]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培訓手冊.音樂[M].湖南文藝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