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俊梅
摘 要:池塘養(yǎng)殖生物性病害很常見,主要包括植物帶來的病害和動物帶來的病害。這些病害直接影響了池塘魚苗、蝦苗的生長與繁殖,進而直接對養(yǎng)殖戶帶來了很大的經濟上的損失。在本文中,我們主要介紹了一些常見的病害,例如青泥苔、水網藻、湖靛、車輪蟲病、小瓜蟲病等。我們通過對不同病害進行分類,(包括生存環(huán)境、蟲病害、競爭對手等)進一步詳細地研究這些病害的原因,并且找出確切的防治技術以及具體應用方法。這將對池塘養(yǎng)殖業(yè)帶來非常大的意義。
關鍵詞:池塘養(yǎng)殖;常見生物性病害;防治技術;研究;
1引言
對于池塘養(yǎng)殖而言,魚類、蝦類的生存環(huán)境很重要,但是目前存在一些常見的生物性病害,我們主要將其分為兩類。一類是藻類植物對池塘養(yǎng)殖的危害;另一類是動物蟲害對池塘養(yǎng)殖帶來的危害。而目前出現的這兩種情況給池塘養(yǎng)殖帶來了很大的難度以及困惑。所以解決池塘養(yǎng)殖生物性病害極為重要,更應該得到充分的重視,這樣才能給養(yǎng)殖人帶來更高的利益。對于池塘生態(tài)性病蟲害的防治工作要基于綠色無污染的原則來處理。魚類蝦類是人類要食用的東西,我們在治理過程中不能加入對人體有害的化學物質,盡可能的使用簡單有效的辦法,避免藥物的濫用。本文我們主要介紹了一些比較常見的池塘養(yǎng)殖出現的生物性病害,以及通過使用符合國家標準的方法來對這些病害進行防治。進一步提高池塘養(yǎng)殖的收益,同時保證人類的健康食用。
2常見的植物性病害及其預防辦法
2.1青泥苔
青泥苔系絲狀綠澡—水綿、雙星藻和轉極藻的總。在春季隨著水溫逐漸上升,青泥苔在池塘淺水處萌發(fā),長成一縷縷綠色細絲附著在池底或像網一樣懸浮在水中。魚苗和夏花魚種往往游進青泥苔從中被纏住游不出來而死亡。同時由于青泥苔的大量繁殖,消耗水中的養(yǎng)料,使水質變瘦,影響魚的生長。目前這種病害主要危害青魚、草魚、白鰱、鳙魚等魚苗,全國各地均有發(fā)生,主要發(fā)生在春季以及初夏。
防治方法:
1、可以使用生石灰對池塘進行清理,殺滅青泥苔。
2、用馬尾松葉殺青泥苔。每畝水面用新鮮馬尾松葉20kg,浸泡后,磨碎加水成漿汁25kg全池潑灑。每天潑灑一次,連續(xù)2-3天。
2.2水網藻
水網藻是一種綠類,由大量的圓筒形狀的細胞互相連在一起組成一種網狀。它的每一個網孔是由五六個細胞構成的。由于集結的藻體像網袋,所以稱為水網藻。它的生長時間主要是春天結束夏天剛開始的時候。那個時候我們剛剛撒下魚苗,魚苗生長不起來往往被困死。這種藻類類似于青泥藻,生長迅速而且占用面積大,像一張大網一樣附在水里面,甚至比青泥苔危害都大,因此對魚苗、池塘養(yǎng)殖帶來了更大的危害。
防治方法:與處理青泥苔病害類似,使用生石灰對池塘進行清理,徹底地殺死水網藻類?;蛘呖梢允褂脳鳂淙~,將楓樹葉鋪在青苔的上面,用東西壓住以免上浮,等到楓樹葉子腐爛掉,水會變成紅褐色的樣子,這樣幾天后青苔就會爛掉沉入水底。這樣對魚類沒有任何的影響。再或者可以使用松樹的枝葉,將其搗碎磨爛碾壓成汁狀,每天倒入池塘中,這樣幾天后也會見效,對魚類、蝦類沒有影響。
2.3湖靛
湖靛主要是由幾種海藻一起構成,比如:銅綠微囊藻、水花微囊藻及其他藍綠藻等。微囊藻一般發(fā)生在盛夏初秋季節(jié)。這種藻類含有蛋白質很豐富,但魚類食后不能消化。特別是藻體死亡后,蛋白質很容易分解,產生有毒物質。實踐證明,這些毒物在水中積累多了,對魚的危害很大。若1L水中有100萬個群體以上,則青魚、草魚、白鰱、鳙魚都可大量死亡,甚至全部死亡。
防治方法:可以通過對池塘潑灑硫酸銅溶液來預防或者殺死這幾種海藻,通過在池塘換水的時候在水中加入硫酸銅溶液,使池中藥物濃度為0.7mg/L,放藥后應開動增氧機以免魚浮頭。
3常見的動物性病害及其預防辦法
3.1鰓隱鞭蟲病
鰓隱鞭蟲在我國主要養(yǎng)魚地區(qū)均發(fā)生過。淡水養(yǎng)殖魚類通常都能寄生,但能引起小魚生病和造成大量死亡的主要是草魚苗種,尤其在草魚苗階段飼養(yǎng)密度大、規(guī)格小、體質弱,容易發(fā)生此病。
每年的4月~11月份流行。鰓隱鞭蟲經常是從草魚鰓絲轉移到鰱、鳙鰓耙上寄生,但不能使鰱、鳙發(fā)病,因鰱、鳙魚有天然免疫力,成為“保蟲寄主”。
防治方法:
1、魚塘在放養(yǎng)前用生石灰徹底清塘。
2、魚種入池前,發(fā)現鰓隱鞭蟲,用8mg/L硫酸銅溶液,水溫15~20℃時,浸洗15~20min。
3、魚塘中發(fā)生此病時,用硫酸銅和硫酸亞鐵(5:2)合劑0.7mg/L進行全池潑灑治療。
3.2車輪蟲病
此病全國各養(yǎng)魚地區(qū)都有流行。一年四季均可發(fā)生。寄生鰓上的車輪蟲,個體較小,常侵襲魚的鰓瓣,成群聚集在鰓的邊緣或鰓縫隙內,破壞鰓組織,使其腐爛、軟骨外露,嚴重影響魚的呼吸機能。嚴重感染車輪蟲的魚苗,身體極度消瘦、暗黑,離群或靠近池邊緩慢游動,而且身體后面常拖著一條白色的粘液帶。
防治方法:
1、用8mg/7L硫酸銅溶液浸洗魚種30min,或用1%~2%鹽水浸洗2~5min,進行消毒。
2、每畝池塘用15~20kg苦楝樹葉漚水,每次7~10天,有一直車輪蟲繁殖作用。
3、每畝用2~3kg新鮮韭菜,加入食鹽1kg,把韭菜切碎拌入食鹽,邊拌邊搓出汁液,于每天魚種浮頭即將下沉時,進行全池潑灑,連續(xù)三天有效。
3.3小瓜蟲病
病原體是多子小瓜蟲,它的身體柔軟可塑,當它鉆進魚的皮膚或鰓組織時,往往隨空隙而把身體延長或變?yōu)椴灰?guī)則形。多子小瓜蟲對寄主沒有選擇性,各種淡水魚都能寄生。它主要危害養(yǎng)殖魚類魚種、越冬期間的羅非魚以及金魚。全國各養(yǎng)魚地區(qū)都有流行。
防治方法:
1、魚塘要用生石灰徹底清塘,以殺滅小瓜蟲的包囊。
2、用200~250mg/L的冰醋酸溶液浸洗病魚15min,有殺滅效果。
3、在發(fā)病的魚塘中,每畝水面水深1m用辣椒粉210g,生姜干片100g煮成25kg藥水,全池潑灑,每天一次,連續(xù)2天。
4結束語
在池塘養(yǎng)殖中,生物性病蟲害會很常見,但是只要我們及時的做好預防工作、及時的發(fā)現問題和治理就會很好的解決這些困難。但是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科學的用藥用量,使用綠色無污染的方法高效率治理病害,這樣我們人類以后食用這些池塘養(yǎng)殖的產品才能更加安全、更加健康。在本文中,詳細的分析了一些常見的池塘生態(tài)性病害以及防治方法。只要細心、合理、科學地進行池塘養(yǎng)殖,定會給養(yǎng)殖人帶來很大的收益。
參考文獻:
[1] 陳燕婷.福建省夏季網箱養(yǎng)殖魚類主要病害情況及對策[J].中國水產,2011(9):48-51.
[2] 李新輝.生物工程防治魚類微生物病害產業(yè)化探討[J].中國水產科學,1995(3):96-100.
[3] 祝雪山.大水面淡水魚養(yǎng)殖項目非系統(tǒng)風險的分析[J].現代農業(yè)科技,2010(1):86-87.
[4] 袁武珍.隴南市武都區(qū)主要養(yǎng)殖魚類病害發(fā)生特點與對策[J].中國水產,2008(4):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