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遠忱
摘 要:目前中國對印度細密畫的認識相對較少,20世紀后半葉,國際學術界也漸漸重視對印度細密畫的研討。相較而言,國內對于印度細密畫學術性的研究相對較少。筆者希望可以通過分析研究印度細密畫,借鑒細密畫藝術,將所需的元素融入自己的工筆中,同時希望可以豐富后人學習研究印度細密畫的理論資料。目前由于科技的發(fā)展印度細密畫藝術正趨向于消失,筆者也希望通過這次的研究讓更多人認識到這一門畫種,從而對其感興趣并嘗試去學習。
關鍵詞:細密畫;精細入微;裝飾性;工筆人物
一、細密畫的介紹
細密畫,從定義上說是一種纖毫畢現(xiàn)的小型圖畫品類,大多繪于經(jīng)書、冊本的插圖與封面以及鼻煙壺或各種使用等物件上作為裝飾的繪圖。畫于紙質品,亞麻布或者之前提及的各種物件上。繪畫的內容大都是肖像畫或對某一故事情節(jié)的敘述,是一種恢弘且盛大的場面。細密畫家可以將之畫在一幅尺寸較小的圖中,可見其功夫之深。繪畫原料多采用石色,即國畫中所說的礦物質顏料,甚至會用珍珠,瑪瑙等做原料。
細密畫原本是來自地中海沿岸流傳的一種古老的繪畫種類,最初用于佛教和耆那教抄本的插圖。這些佛教經(jīng)文當時被人民視為神圣的崇拜對象,因為這些經(jīng)文插圖的尺寸非常小,而且線條十分細密,所以被稱作本土宗教細密畫。最早的印度細密畫可以追溯到公元11世紀。當時這是作為畫在棕櫚葉(貝葉)上的插圖,這種經(jīng)書例如下圖中的兩幅作品。因為棕櫚葉一般較細長所以采取的橫向的書寫并配有與經(jīng)文意思相近的細密畫,這種經(jīng)書的書籍高度在4或5厘米以內。所以作為這種經(jīng)書插圖,必須由專門的畫師來完成這專業(yè)的繪制。
細密畫大都選用滿溝圖的形式。它表示內容填滿整個畫面的構圖方式,不留白或者很少留白,并且擁有強烈的裝飾性和現(xiàn)代感,就算是在現(xiàn)代,或者說是在歐洲那邊也有很多畫家使用這種特別的且極其富有裝飾意味的構圖形式。但是它并不是近現(xiàn)代才特有有的產(chǎn)物,在歷史的各個時期,不同國家,來自不同文明的不同的藝術創(chuàng)作中,各自有自己的滿構圖的運用,它存在,且不僅僅存在于繪畫中在壁畫,雕塑甚至是首飾,以及一些裝飾性器皿上都可以看到滿溝圖存在的歷史痕跡。
那么從是伊斯蘭藝術說起,其中有不少的圖案樣式因為歷史的原因從基督教里繼承了下來,但是這并不妨礙他們后來獨樹一幟,壁畫以卷曲的植物圖案為主,中間穿插有裝飾性的文字。通過內容安排的稀疏和密集的對比,來表現(xiàn)畫面的層次感和引導觀眾的視線。這類的圖案我們現(xiàn)在也可以從很多伊斯蘭教的宗教集會地看到。在現(xiàn)在的我們看來,這確實是具有極大的震撼力的!我們驚嘆于伊斯蘭教會的人們對于自己宗教的虔誠信仰,這也為人類歷史留下了難以估量的藝術瑰寶!
其次不得不提的埃及壁畫,在埃及的壁畫中,大都是以正面律為基準的,在不同顏色所繪制的人物中,我們可以看到埃及壁畫在敘述人民或是貴族的生活中的大小事物以及宗教儀式為主的埃及故事。四大文明古國,從古到今,文化沒有斷層的也就是中國古文明了。從古到今幾千年的歷史,在世界上都是數(shù)一數(shù)二的文化大國!
印度細密畫從最早的宗教抄本,到波斯細密畫的傳入和莫臥兒王朝的鼎盛時期,細密畫在印度已經(jīng)有了1000多年的歷史了。印度細密畫大都是平面造型,畫面布局密集卻主體明確,有的局部有很詳實的細節(jié),但絕不會喧賓奪主。雖然有些畫作內容情節(jié)眾多,但畫家在滿密的畫面上,找到了平衡畫面的支點。觀眾也會隨著畫家的畫筆細細觀賞來這密密麻麻的畫面。這與中國的壁畫有著相似之處。
其次在世界各地的壁畫和裝飾器皿中,場合大到宗教儀式,小到衣食住行,人們?yōu)榱吮憩F(xiàn)自己的身份和品味,往往會選擇在自己的日常用品上裝飾上細密的花紋。這不僅是自己審美品味的表現(xiàn),體現(xiàn)自己的內涵,抬高身價,另一方面細密圖案的制作需要花費人力物力,也同時抬高物品本身的價值。俄羅斯艾爾米塔什美術館收藏的帶翼駱駝紋銀壺是這一方面的例子。除了日常用具,王宮,城堡,教堂等大型建筑物也常見滿構圖的身影,雖然拜占庭,洛可可和巴洛克時期的宗教建筑風格和繪畫裝飾風格在不停更換,但是滿構圖卻是因為與空構圖相對且邊界模糊一直運用至今。
這來自印度的細密畫給人的第一感受便是造型平面和色彩艷麗。畫面主要以不同的色塊為造型基礎。印度畫家用不同的明度,不同的色系來區(qū)分色塊。中間一條人流與前方的植物,與后方的建筑都用了不同的明度來區(qū)分。這就可以讓觀眾一眼就被畫面所需我們觀賞的內容主圖抓住。這些色塊互相對比強烈,層次分明,盡然有序。從中也可見當時畫家的功力之深。
二、當代工筆畫家在細密畫技法影響下的創(chuàng)新
印度細密畫在中國宋代時期,受宋代工筆花鳥畫的影響頗深。當時的細密畫中出現(xiàn)了很多與宋代花鳥作品相似的作品。同樣,對于細密畫的繁密畫法與紋樣重復,當代中國也會有工筆畫家受其影響,并經(jīng)過創(chuàng)新,發(fā)展出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例如徐華翎,她的工筆作品細膩且輕若紗絲,給人一種與厚重的細密畫完全不同感受,但他們之間對一個事物的重復與細膩程度,所用的心思都是相同的。
細密畫與工筆相似,都需要畫家投入極大的精力與時間。并且細密畫對作畫需要用到的紙,勾線筆的長短,粗細都有著較高的要求。細密畫中的勾線筆通常是用牛耳毛或松鼠尾毛等制作而成。由于畫幅尺寸過于微小,在畫圖中人物的發(fā)絲與眉毛時甚至會使用到只有1根毛的勾線筆。
在畫工筆中,筆者從來沒有看到過1根毛的勾線筆。這種材料有助與對畫面上一些微小細節(jié)的刻畫深入。在工筆上也是可以嘗試這種工具的。
另外這兩者都會使用被刷熟的材料進行作畫,繪畫的顏料也多有礦物質顏料,繪畫技法上,都會進行分染。這與中國古代工筆畫對當時印度細密畫家的影響是分不開的。
三、對未來的展望
工筆畫在我們這一代又一代的人們前赴后繼的鉆研之下,一定會發(fā)展的越來越好!在吸收了國內國外的各種畫種之中的優(yōu)點后,一定會兼具創(chuàng)新與時代的發(fā)展精神日益壯大下去!我們作為現(xiàn)代中國國畫的接班人!我們一定要將中國的傳統(tǒng)藝術發(fā)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