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長俊
摘 要:伴隨著新課改政策的不斷深入,中職語文教師對于學生語文知識理解能力的要求也越加重視。為了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語文知識理解能力,教師需要對學生的語文學習習慣和特點進行綜合性分析。故而,在教師指導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過程中,需要重點培養(yǎng)學生對于語文知識的學習興趣。借此,興趣將會推動學生的學習意愿,使之成為學生學習語文內在驅動,進而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課堂學習效率。
關鍵詞:教學過程;全面提升;中職語文;教學效率
在教師指導學生學習中職語文知識期間,需要重點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效率。在教師看來,學生想要擁有良好的語文學習效率,需要教師從學生的日常教學活動出發(fā),進行有效的統(tǒng)籌安排。首先,教師需要通過多樣化的課前引導,使學生充滿知識探究欲望。其次,教師需結合多媒體教學法,使學生對于語文知識的理解更加豐富。最后,教師需為學生設置相關課后復習問題,全面提升學生對于語文知識的理解能力。
一、多樣式導學,引導學生知識探究
教師在教授學生學習中職語文知識期間,需要全面分析學生對于語文知識的學習興趣。通過對學生相關學習偏好的研究,教師可以為學生篩選最有效的教學內容,全面激活學生的知識探究欲望。故而,教師需要結合當時語文教材中的知識內容,對學生進行有效的課前導學。教師對學生的語文興趣點進行統(tǒng)籌研究,篩選能夠有效提升學生學習興趣的內容,以此為基礎結合學生喜歡語文知識元素,展開具有實際教學導向性的設計。教師通過實際教學過程中的總結,可以借助典故課前導學、新聞課前導學,以及視頻課前導學等多樣化的課前導學活動,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教學內容緊密地貼合在一起,從而教師能過切實提升學生的語文知識學習興趣。
例如,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司馬遷的《鴻門宴》一文時,就可以結合相應的視頻導學法,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通過教師對教學內容的分析,以及對學生相關知識的采訪,可以發(fā)現(xiàn)學生對于鴻門宴知識的了解并不充分。為此,教師需要為學生介紹相關的活動內容,使學生對鴻門宴的前后知識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教師在課前導學的視頻中為學生介紹當時的斗爭局勢,以及劉邦和項羽二人的人物性格和勢力范圍等。通過教師為學生進行相關知識的鋪墊,學生瞬間就被教師的教學內容所吸引,從而使學生的課上學習更加投入有效,切實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效率。
二、多媒體教學,豐富學生學習體驗
在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過程中,教師需要重點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效率。為此,教師需要采用多媒體教學法,指導學生的課上學習,以期有效提升學生的知識理解水平。對于中職學生來說,語文知識的學習是一個不斷積累的過程,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很容易產生倦怠感,進而影響學生的課上學習效果。為此,教師通過長期的教學研究后,決定為學生設計相應的多媒體教學課件,使學生的課堂學習變得更加簡單直接,從而全面提升學生的知識認知水平。對于學生而言,長期高效的信息化教學內容能夠幫助其拓寬視野,提升知識認知水平,切實豐富了學生的學習體驗。
例如,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莫泊桑的《項鏈》一文時,就可以借助多媒體教學法指導學生學習相關語文知識。首先,教師需要為學生展示“短篇小說之王”莫泊桑的生平事跡,以及他的杰出作品和作品誕生的時代背景。而后通過多媒體的視頻展示,學生對于莫泊桑所著的《項鏈》一文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同時也對他的作品風格有了全新的認知。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習課文,對文章的內核有了更加清晰的理解,同時全面提升了自身的閱讀理解能力。通過多媒體教學的多樣化教學展示,有效豐富了學生的語文學習體驗。
三、設課后問題,提升語文理解能力
在教師指導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過程中,需要對學生的課后鞏固學習引起足夠的重視。在教師看來,學習的概念是由“學”和“習”共同組成,其中“習”就是指復習。因此,教師在指導學生完成課上的學習任務之后,需要結合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以及學生的學習認知不足,為其設計相關的課后作業(yè),幫助學生提升語文知識理解能力。
例如,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蘇洵的《六國論》之后,可以結合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以及課文的重點知識內容為基礎,為學生創(chuàng)編相關的課后研究任務。從學生理解尚不充分的通假字的解釋,和作者使用的論述方法,以及學生對整個文章的脈絡分析等。教師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狀況,通過有效的分析后創(chuàng)編相應的課后問題,指導學生進行更加深入的語文知識探究。學生通過完成教師所布置的課后任務,能夠獲得更新的知識體會,并全面增強自身的知識理解水平。
綜上所述,中職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過程中,需要重點關注學生學習整個過程中的學習狀況,并從課前導學、課上教學、課后鞏固三方面進行教學指導,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知識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劉敏.中職語文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批判性思維的對策分析[J].農家參謀,2018(22):181.
[2]李春梅.中職語文口語交際“三四二”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實踐探索[J].職業(yè)技術,2018,17(11):86-89.
[3]康九星.基于“互聯(lián)網+”背景下的中職語文傳統(tǒng)文本設計與實踐——以《合歡樹》為例[J].河南教育(職成教),2018(09):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