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文
摘 要:寫作一直是高中語文教學中的難點,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學生寫作的限制較多,對寫作教學重視程度不夠和學生存在的畏難情緒,都嚴重影響了高中寫作的教學效果。目前存在的問題主要是缺少公認的有效的寫作教材,功利化教學壓制學生個性,對此,教師要嚴格訓練,打牢寫作基礎;引導學生多種渠道閱讀和優(yōu)化評價方式,不斷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關鍵詞:語文;作文訓練;生活化
引言:新課改指出,要注重語文應用、審美與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促進學生均衡而有個性地發(fā)展。語文寫作是凸顯學生個性化的窗口,同時也是學生表達自身對于社會的觀察和思考的途徑。將語文寫作生活化一直是諸多教育學者的目標。朱一唯【1】認為,新課標中高中語文寫作教學存在的問題主要是缺乏有效的作文素材,教學內容存在問題和教師觀念落后。李玉婉【2】從創(chuàng)新性教學的角度指出,要觀察生活,讓學會說呢過在生活中獲取素材,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搭建學習平臺,讓學生提高寫作的興趣。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從目前高中語文寫作教學現(xiàn)狀,存在的問題及相應的對策展開,以期有可行之處。
一、高中語文作文教學現(xiàn)狀
1.對作文寫作限制多
作文在高考語文科目中占據(jù)相當多的分數(shù),同時,作文也是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和整體思維方式的集中體現(xiàn),因此,也成為不同層次高校區(qū)分選拔人才的關鍵。在應試的壓力下,高中語文教師有求穩(wěn)心態(tài),對學生的語文作文寫作有文體的限制,一般以議論文為主,對于散文、文言文等相對別出心裁的文體持觀望態(tài)度。同時,語文老師也會在寫作教學的過程中對論點的陳述和闡釋的展開方式進行明確的規(guī)定。如此教學方式之下,學生的作文千人一面,很難有出彩的文章,久之并不是有效的備考方式。
2.學生對寫作存在抵觸心理
高中作文對于學生的考核是全方位的,從基礎的語法,錯別字,到語文學習的更高層次的思想和觀點的論述,層層深入。很多學生由于課外閱讀儲備較少,對于論點和論據(jù)積累較少,對于寫作有明顯的畏難情緒。在學習的過程中,單純的對教學方法的應用而不能融合自身的思想,作文也就失去靈魂。對于高中生,已經(jīng)具備對于社會的觀察和評述能力,學生對于社會的了解較少和缺乏深度思考,沿襲之前的相對不成熟的文風和寫作方式,也是學生產(chǎn)生抵觸心理的原因。
二、高中語文作文教學存在的問題
1.缺乏公認有效的寫作教材
高中語文寫作訓練分布在課本的各個章節(jié),同時,不同文體的訓練和賞析分布在不同章節(jié),缺乏系統(tǒng)性的學習。有研究者發(fā)現(xiàn),學生在學習寫作的過程中,對于有效的寫作教材的需求度是比較高的。但是,現(xiàn)有的教材并不能滿足學生寫作學習的需求。高中教師會在應試教育的驅動下,甚至只是對課本中的文言文講解,其他內容不做要求,大大影響語文寫作教學的效率。高中寫作的訓練是系統(tǒng)性的工程,需要從立意、構思、結構、語言和修辭等多方面綜合訓練并且逐個擊破。針對寫作的教材的缺失將嚴重影響教學實效。
2.功利化教學壓制學生個性
寫作仍然沒有擺脫應試的框架,在高考中涌現(xiàn)的經(jīng)典范文被教師剖析并且多次講解,引導學生對于相關作文的寫作。葉圣陶先生曾說,寫作的根源是發(fā)表的欲望,正如說話一樣,心中有所積蓄,不吐不快。高考的指揮棒引導教師對于寫作的教學模板化、范例化。常用的經(jīng)典的論據(jù)反復應用。要求學生表達的中心思想積極向上,有明顯的愛國情懷,但是,對于學生真實心聲的一種壓制,只是過早的培育一批善于辭令的人,而非用文字發(fā)聲的有責任感的新時代的青年。是對學生個性化發(fā)展的壓制。
3.忽視寫作評價的重要性
高中語文教師一般需要擔任多個班級的教學任務,教師精力有限的情況下,會減少對于學生的針對性的評價,往往采用統(tǒng)一打分的形式對學生的作文統(tǒng)一評價,忽視每個學生實際存在的寫作中的問題,由于每個人的文風也有很大的差異,需要教師針對性的講解和點評,忽視學生的個性化指導,只會讓學生在眾多的框架內止步不前,很難有更大的突破和提高。同時,教師在點評的過程中,單純的關注學生的橫向對比,定位學生的作文寫作水平在班級或者年級中的水平,忽視學生的縱向發(fā)展變化,會壓制學生寫作的個性化發(fā)展。
三、提升語文寫作教學的對策
1.嚴格訓練,打牢寫作基礎
寫作水平的提高除了學生日積月累的閱讀和對于信息的輸入,更為關鍵的是,學生寫作基礎的不斷夯實。一方面,教師要重視學生寫作水平的訓練,從高一開始就要嚴抓學生的寫作水平,通過每周的寫作練筆和課堂訓練積累,逐漸形成相對穩(wěn)定的文風和寫作方法。另一方面,高中語文教師要從高中開始就加強對于寫作方法的訓練和指導,在高中的前兩年學生就掌握正確的用詞,立意和文體,在不斷的積累過程中,學生會隨著知識的積累和思想的深入不斷豐滿文章的血肉,潤色文章。
2.引導學生多種渠道閱讀
讀書或者聽名家訪談是一個知識輸入的過程,那么寫作就是一個輸出的過程。高中生如果想要在高考中攻克寫作的難關,必須確保一定的輸入量。因此高中語文教師需要精心引導學生進行高質量的閱讀,注重對于時事新聞的解讀,培養(yǎng)高中生對于社會的思考能力,從而提升寫作的深度。加強對于不同信息的篩選能力,更新學生的論據(jù),注重實效性,從而更加具有時代特色。主張學生對于不同文風的作文的借鑒和采納,從寫作手法和論據(jù)的展開等更加具有戰(zhàn)略性的角度引導學生閱讀。
3.優(yōu)化評價方式
不斷的完善和改進高中語文寫作的評價方式,是提升學生寫作能力的有力措施。教師改變傳統(tǒng)的分數(shù)評價機制,針對不同的學生,做出細致的針對性的評價,不僅是對于文章整體,包括文章的構思,用詞和修辭手法等,全方位給學生提供指導和點評。在教師精力有限的情況下,采用學生之間互評,并且選取優(yōu)秀范文的作者在同學之間分享作文完成的整個過程中的構思,以及相應的作文寫作經(jīng)驗。評價過程中注意學生的縱向發(fā)展變化,及時肯定學生取得的成績,注重學生的發(fā)展性。
參考文獻
[1]朱一唯.新課程標準下高中語文作文教學探究[J].西部素質教育,2018,4(22):219-220.
[2]李玉婉.高中語文作文教學的實用性和創(chuàng)新性[J].當代教研論叢,2017(1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