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常青
摘要:在音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生的樂感進行培養(yǎng),可以通過演唱和彈奏的有機結(jié)合,提升學生的音樂能力。教師采用唱奏互助模式,對學生的演唱、彈奏、傾聽能力進行培養(yǎng),幫助學生理解樂譜和演唱方式,唱出準確的節(jié)奏并進行感情表達,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
關鍵詞:唱奏互助;音樂教學;有效性
音樂是一種藝術(shù)形式,屬于德智體美勞的重要組成部分。音樂可以培養(yǎng)學生對于美的認知,使學生學會傾聽與感受。在音樂的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方法非常重要,唱奏互助是一種新的教學模式,能顯著提升音樂教學的有效性。
一、自主吹奏,體會音樂中的思想感情
在進行音樂教學時,教師要鼓勵學生進行自主吹奏,加深對于音樂內(nèi)容的理解,并且掌握吹奏的方法,領會音樂中的思想感情。教師可以將學生進行分組,并且讓小組成員互相交流學習。在吹奏音樂時,小組成員之間能交流意見,認識吹奏中存在的問題,積極改正,達到提升音樂水平的效果。吹奏方式多種多樣,可以采取逐句演奏、合奏、即興演奏等方式,加深學生對于音樂知識的理解。教師可以對音樂想要表達的情感進行分析,并且讓學生在吹奏時融入感情,讓音樂帶有和諧的美感。
在演奏“牧童短笛”時,教師可以對牧童短笛的整體特點進行介紹,并且讓學生進行樂曲的思考,同時了解相關的吹奏方法。這首樂曲的結(jié)構(gòu)較為簡單,通過二聲部的對比復調(diào),高、低聲部的相互呼應,營造出一種音樂上的和諧美。教師可以將小組成員分為高聲部和低聲部,注意演奏的節(jié)奏和力度,通過對練的方式,讓學生的音樂吹奏變得標準圓潤,在共同進步中走向成功。
二、用心傾聽,感受音樂中蘊含的美
教師在進行音樂教學時,可以播放音樂,讓學生靜心傾聽,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教師可以在課前搜集資料,通過網(wǎng)絡搜集音樂、MV、視頻等,并在音樂課上進行播放,學生不僅可以通過耳朵傾聽,還能收獲到視覺上的刺激,讓音樂教學更為立體。教師在播放音樂時,可以讓學生閉上眼睛,根據(jù)旋律構(gòu)建場景,在播放完畢后說出自己腦海中浮現(xiàn)出的景象。學生在傾聽音樂時,要保持安靜,并且采取舒適的坐姿進行傾聽,這樣不但可以鍛煉學生的音樂水平,還能提升學生的想象力。
在傾聽“月光奏鳴曲”時,學生可以從優(yōu)雅的前奏中,勾勒出一個充滿柔情與悲傷的場景,潔白的月光灑落在鋼琴家的身上,雙手舞動之間,撥動著人的心靈隨之起伏。樂曲的第一樂章,使用持續(xù)的慢板,升C小調(diào),2/2拍子,三部曲式的演繹方式,流露出淡淡的憂傷;樂曲的第二樂章,使用小快板,降D大調(diào),3/4拍子,三部曲式,內(nèi)容短小精悍,節(jié)奏歡快;樂曲的第三樂章,使用激動的急板,升C小調(diào),4/4拍子,奏鳴曲式,表現(xiàn)出憤懣的情緒與昂揚的斗志。通過音樂的洗禮,能大幅提升學生對于音樂的理解,體會樂曲中表達的情緒。
三、學唱歌曲,體會音樂中的力度變化
在音樂的教學中,演奏與演唱的交融,在視聽上能起到相輔相成的效果,可以讓聲音之間引發(fā)共鳴。教師在進行學唱歌曲時,可以先播放音樂,加深學生對歌曲的音調(diào)、節(jié)奏、感情等進行信息的了解,之后再將歌詞和發(fā)音、唱法教授給學生,并且將二者進行磨合。教師的教學可以采取引導式的提問,詢問學生歌曲的高潮部分在哪里,該使用怎樣的發(fā)聲技巧,在演唱中需要如何呼吸讓歌曲具有連貫性。學生可以在學唱時借助工具,打出節(jié)奏,輔助學生進行演唱。
比如,在《木瓜恰恰恰》中,這首來自印度尼西亞的歌曲具有節(jié)奏輕快、旋律活潑的特點,形象地塑造了當?shù)厝嗣穸凳鬯姆泵跋?。教師可以?yōu)先播放歌曲的樂曲部分,讓學生使用拍手、手鼓等方式,對樂曲的節(jié)奏進行掌握,讓學生感受樂曲的歡快氣氛。之后教師可以將歌詞部分進行演唱,讓學生感受歌詞的力度以及與曲調(diào)搭配后形成的氛圍。學生在演唱時,可以將歌詞的調(diào)門抬高,聲音清亮,表達出一種健康向上的精神狀態(tài),與歌曲的節(jié)奏進行對應,提升最終的音樂效果。
四、結(jié)語
在音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入自主吹奏、音樂傾聽、學唱歌曲等手段,實現(xiàn)唱奏互助的教學方式,提升學生對于音樂知識的理解,并且準確抓住節(jié)奏,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音樂學習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趙洪艷.聲樂演唱與鋼琴伴奏的合作藝術(shù)[J].黃河之聲音,2018(24):38.
(作者單位:江西省安遠縣東江源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