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軍
摘要:在語文課本中的插圖對于小學生來說,直觀性可以促進學生對其感興趣,總之,當學生打開課本的同時,插圖要比文字更容易吸引他們的眼球,但是,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卻是把更多的教案內(nèi)容放在課文上卻少部分關注插圖,然而在無形之中讓老師和同學們的思想交流引出了一些阻礙,如何解決這個阻礙,便是老師們將學生所喜愛的插圖與教學內(nèi)容進行合理搭配,讓插圖為語文教學錦上添花。
關鍵詞:語文教學;插圖教學;教育教學
一、插圖吸引學生注意力
學期結(jié)束之時,老師們再去翻看學生的教材,會發(fā)現(xiàn),書上除了拼音、漢字、潦草的筆記之外,在很多的課本上多多少少在插圖上留下了勾勒或者涂改的筆記,有的甚至體現(xiàn)出了自己的繪畫天賦,有的學生畫出來的印記卻讓人開懷大笑,可不管從何種角度看,這都在表明教材中的插圖對學生確實有一定的吸引力。
作為老師教學,學生們對插圖的關注,我們并不能一味地去排斥,認為學生這是在“不務正業(yè)”,換種一種想法就是說,這種吸引力其實可以為老師們所用,將插圖與課堂教學相融合,讓分散了學生注意力的插圖站到我方陣營中來,作為將同學們的目光吸引到教學內(nèi)容中來的一大有利武器,就如二年級教學中的第一課《小蝌蚪找媽媽》,在同學們的視角下,打開課本,優(yōu)先呈現(xiàn)入視線的并不是那些拼音與漢字,而是書頁上下五彩繽紛的圖畫,欣賞更有直觀沖擊力的圖畫無疑是同學們尤其是年齡較小的孩子的一種本能反應,這種教學模式就是讓在教學的第一步讓學生先去仔細揣摩這節(jié)課中的三幅圖畫,引導學生按照自己對圖畫的直觀感受,描述腦海中所形成的小故事,黑不溜秋的小蝌蚪在見到鯉魚、烏龜之后會想些什么?說些什么?同學們對小動物是有一種天然的喜歡與好奇,以插圖為導入點,再結(jié)合教師的合理引導,同學們不僅不在課堂上“走神”,還會對插圖的聯(lián)想之下對文字所描述的故事產(chǎn)生好奇,插圖可以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文內(nèi)容中來,十分有利于教學內(nèi)容的展開。
二、插圖使主題更生動形象化
插圖教學課程為語文教學中一種重要的教學,它的存在并不是純粹地為了課本更加“美圖”,各插圖與課文內(nèi)容其實都是密切關聯(lián)的,插圖是一種視覺感官上的藝術,它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同樣也能使得文字想要表達的內(nèi)容更加形象化,讓學生對課文有更清晰的理解。
例如《曹沖稱象》這篇歷史的寓言故事,這是對《三國志》中對曹沖少年智慧得以展現(xiàn)的一段記載的拓展,以敘述故事的方式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使用較為淺顯的語言,不僅讓學生借曹沖稱象這個故事對“稱”“秤”“船”“桿”等平常日里常用到的詞語有更清晰的理解,同時讓同學們從中明白遇事要善于觀察、勤于思考的道理。然而,古時的稱重方式對現(xiàn)在的學生來說事實是有些陌生的,加之曹沖稱象所采用的重力與浮力的這些物理概念也并不適合在這個階段以理論的形式講給學生聽,就以插圖的存在讓這個稱象的主人公與稱象過程生動地展現(xiàn)在了學生眼前,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們一邊帶領著學生梳理文字內(nèi)容,一邊引導學生將內(nèi)容與插圖中的小孩、石頭、木船還有大象一一對應,老師告訴同學們古代是沒有現(xiàn)在到處可見的電子秤,所以在大象不能肢解的前提下,可以以每一小塊的重量最終來疊加總重量的石頭顯然好稱的多,再用船的下沉深度來判斷與大象等重的石頭,這對于處于那個年代只有七歲的曹沖而言,確實是極為聰明的表現(xiàn)。插圖讓同學們對“稱象”這一活動的過程有了更為直觀的了解,也有利于學生對識字詞的認識以及文意的理解剖析。
三、插圖加深對文章了解
視覺感官藝術的插圖有利于學生以更直觀的方式去理解與插圖相配的文字所表達出的含義,教材中的插圖是經(jīng)過各位采編者的精挑細選與合理安排,它在課文解讀的過程中能通過其形象化的呈現(xiàn)填補學生對文字理解上的空白,使得學生對課文的內(nèi)容理解地更加細化而深入。
比如《樹》這首兒歌是介紹樹木突出特點為內(nèi)容,這篇課文的內(nèi)容要同學們記住其實并不難,因為兒歌對稱、押韻的特點讓同學們誦讀起來瑯瑯上口,以便于識記,但背誦與理解到底是兩個方面的事,當學生口中念著“楊樹高、榕樹壯,梧桐樹葉像手掌”這樣的句子時,他們又是否真的知道楊樹長什么樣子,有多高,樹葉是什么形狀的嗎,同理榕樹,梧桐樹葉是否真的與人的手掌一模一樣呢?教師這樣的描述對于同學們的認知是模糊的,即使學生們對課文背過了,當真正見到這些樹木的同時,還是真的很難將其與概念中的內(nèi)容一一對應,所以插圖的存在就可以在教學過程中發(fā)揮填補這一塊空白的作用,教師可以以插圖為切入點進行更深入的探索,幫助學生對這些樹木有更細化而深入的了解。
所以說,用好插圖、重視插圖是小學語文老師教學中能發(fā)揮重大意義的一個教學方式,插圖目的是為了豐富教材內(nèi)容,將插圖以適當?shù)姆绞脚c教學內(nèi)容融匯貫通,讓課本不再是學生“亂涂亂抹”的地方,而是具有視覺與情感審美的載體,教師可以通過不同的方式方法,為學生開展各式各樣的課程,促進語文教學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果。
參考文獻:
[1]王建佳.圖文并茂,相得益彰——對于小學語文教學中“課文插圖”運用的思考[J].課程教育研究,2017(31):55.
[2]孔潔慧.巧用插圖實現(xiàn)教材資源最大化——以部編版中學語文課本為例談插圖對語文教學的作用[J].江蘇教育研究,2018(26):7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