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賽楠
摘 ?要:近年來,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許多語文教師都開始加強對小學生語文習作能力的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可以體現(xiàn)學生對語文基礎(chǔ)知識的掌握水平,以及對語文基礎(chǔ)知識的實際應用能力。但是,在習作教學中,學生的作文往往缺乏邏輯性,想要表達的中心思想不明確。在習作教學中加強思維導圖的運用,可以提升學生的習作能力。本文針對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的運用效果,分析其核心作用,再提出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的應用策略,以供參考。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習作教學;思維導圖
引言:
思維導圖是一種通過附圖與文字相結(jié)合的方式,為學生構(gòu)建寫作思維的輔助教學方式。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應用,可以在寫作主題基礎(chǔ)上,幫助學生拓展寫作思路,同時也能讓學生對寫作提綱進行更有邏輯的編排,進而讓文章更有層次感,更具邏輯性。為了進一步提升小學生的寫作能力,讓學生找到更有效的寫作技巧,教師必須熟練掌握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的應用方法,從而提高習作教學的教學水平。
一、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的積極效果
(一)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的核心作用
在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應用思維導圖,可以保證教學內(nèi)容的全面性,也能保證寫作邏輯關(guān)系的準確性。因此,思維導圖的核心作用就是幫助學生對習作題目進行更加深入的分析,從而讓文章的中心思想更加明確,加強文章的邏輯性。
(二)確保教學內(nèi)容的全面性
在習作教學中應用思維導圖,可以幫助學生了解教學內(nèi)容中的邏輯關(guān)系,幫助學生將思維脈絡(luò)梳理清晰??梢哉f思維導圖是直接涵蓋全部思維節(jié)點的教學手段。在思維導圖的應用過程中,小學語文習作教學的教學效果能夠顯著提升,學生的記憶得到了強化。同時,思維導圖也可以更好的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利用思維導圖開展教學后,學生對教材的預習效果、學習效果以及復習效果均得到了提升,讓學生初步形成自覺學習的良好學習習慣。
二、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思維導圖對學生發(fā)散性思維的養(yǎng)成
小學生由于還沒有豐富的生活經(jīng)驗,學習時間較少,自身的掌握的寫作素材也沒有充足的儲備,這也導致了學生寫作水平較低的問題。上述這些問題,也加大了學生的寫作難度,習作成績難以有效提升,大大降低了學生對寫作的興趣。受到我國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影響,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依然會為學生設(shè)置比較多的試卷練習,大量試卷的練習會加大學生的學習壓力。學生在這種高負荷的學習生活中,漸漸喪失了對學習的興趣。同時,因為空閑時間的減少,也導致了學生沒有豐富的生活體驗。而寫作的靈感往往是從生活中產(chǎn)生的,學生缺乏豐富的生活體驗,寫作素材就相對較少,進而出現(xiàn)寫作與實際相脫離、作文內(nèi)容千篇一律等問題。將思維導圖應用在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可以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豐富學生的生活體驗,進而達到提升學生寫作水平的。
案例1:教師在進行《圓明園的毀滅》這篇課文的教學時,教師利用思維導圖為學生展示八國聯(lián)軍入侵中國的歷史內(nèi)容,讓學生更加深刻地認識我國那段屈辱的歷史。在教學開始前,教師先為學生設(shè)置教學問題:“同學們,你們有誰去過北京?”此時,有過旅游經(jīng)歷的學生就會舉手回答:“去過?!蓖瓿蓡柎鸷?,教師再次提問:“那么,去過北京的同學有觀看過圓明園遺址么?”此時,又會有一定數(shù)量的同學會回答,但多數(shù)學生沒有相關(guān)經(jīng)歷,就會產(chǎn)生好奇心。然后教師利用多媒體技術(shù)為學生播放與圓明園有關(guān)的圖片、視頻,在播放后,教師再次提問:“同學們,你們知道圓明園為什么被毀壞了嗎?”學生答:“不知道?!苯處煹玫綄W生的回答后,開始向?qū)W生介紹圓明園的毀滅,讓學生了解當時的故事背景。而教師在講述的過程中,也可以借助多媒體播放的火燒圓明園電影片段,構(gòu)建教學情境,讓學生加深對《圓明園的毀滅》這一課的理解。當激發(fā)起學生的愛國情懷后,讓學生完成《圓明園的毀滅》的課文閱讀。閱讀過后,教師讓學生自己寫一篇觀后感。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更好地加深學生對我國歷史的感悟,再將感悟作為寫作素材,能夠顯著地提升文章的質(zhì)量,也能激發(fā)學生的習作興趣。
(二)利用思維導圖構(gòu)建寫作思路
將思維導圖應用在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可以幫助學生找到更加適合自己的習作題材。習作題材符合學生的生活經(jīng)歷、習作愛好,也能讓學生更加積極地尋找相關(guān)資料,豐富習作素材。這樣就能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探索意識,進而加強學生的語文素材儲備量。另外,思維導圖得以幫助學生掌握通過文字表達個人情感的方法,在開展教學工作時,教師應該根據(jù)學生實際情況的不同,對學生給予不同的教學方式。這樣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教師所傳達的教學內(nèi)容。在小學生進行語文習作練習時,往往缺乏邏輯性,在寫作前沒有理清思路。這也就造成了文章中前言不搭后語,作文中的基本條件不完整等問題。利用樹狀思維導圖,可以讓學生在寫作前,為文章列出提綱,學生在此基礎(chǔ)上就能更加具有邏輯性的開展創(chuàng)作。
案例2:教師在開展習作教學時,利用思維導圖讓學生羅列文章的基本條件。習作教學擬定的題目為《后悔的事》,開展教學時,教師讓學生回憶以往在生活中做過的錯事,將具體的時間、地點、涉及人物以及具體事件填入思維導圖之中,形成完整的作文提綱,在此基礎(chǔ)上進行習作練習。通過這種方法,學生的文章寫作水平得到了顯著的提升,文章內(nèi)容條理更加清晰。如圖1所示。
結(jié)束語:
綜上所述,近年來,我國教育部門提出了新課程改革的政策,這也要求著各階段的教學工作也都需要作出相應的改進。在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注重對傳統(tǒng)教學方式的改進,有利于提高小學語文習作教學水平的提升。在教學中加入思維導圖的應用,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思維邏輯性,進而讓學生創(chuàng)作出的文章更具邏輯性,學生的習作效率能夠得到顯著提升。
參考文獻:
[1]蔣志花. 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中段習作教學中的運用[J]. 課程教育研究,2017(05):99.
[2]姜小云. 思維導圖在小學習作教學中的應用策略[J]. 學周刊,2019(28):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