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付銀 韓明均
摘要:新課程改革中提倡的是素質(zhì)教育,不但要培養(yǎng)學生知識與能力,還需要培養(yǎng)學生的身體素質(zhì)、德育素質(zhì),使其成為全面發(fā)展的人才。提升高中體育課程的教學質(zhì)量與效果,對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有重要意義,分層教學是提升教學質(zhì)量的有效方式,本文以高中體育教學為例,對分層教學模式的構建展開研究。
關鍵詞:高中體育;分層教學;教學模式
引言
體育在高中階段的教學中占有重要地位,其是學生展開身體素質(zhì)鍛煉的主要課程,也是培養(yǎng)學生運動能力與體育興趣的主要科目。但是面對高考的重壓,學生的學習任務重,體育鍛煉時間有限,如何在40分鐘課堂內(nèi)提升教學效果,促進全體學生的發(fā)展,成為了體育教師教學研究的重點。分層教學法將不同層次或水平的學生區(qū)分開來并展開針對性教導,能有效提升教學效果,在高中體育課教學中也應當構建該種教學模式。
一、分層教學的含義與特點
(一)分層教學的含義
分層教學法是根據(jù)學生的不同水平,對學生進行科學合理的分層(分組),且不同小組其教學目標、教學方式以及教學評價都有所差異。教師要對這些小組進行區(qū)別對待,根據(jù)學生的認知水平與接收能力采用差異化的教學方式,使得全體學生都能獲得進步。
(二)分層教學的特點
第一,合理性,分層教學的一大特點是不同層次的學生其學習目標、學習內(nèi)容以及最終的評價方式都是不同的。對于基礎好接受能力較強的學生來說,不必在基礎知識上浪費過多的時間,而將精力與時間放在重點、難點的學習上;對于基礎知識掌握欠佳的學生而言,也不必強求其掌握難度最大的知識,其學習的重點則是基礎知識,要牢牢掌握基礎知識,穩(wěn)扎穩(wěn)打。所有學生都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充分發(fā)揮自身學習的主動性,促進自身的成長與發(fā)展,可見分層教學的合理性。
第二,實效性,從實際效果來看,通過分層教學,每一個層次的學生都可以找準自己的定位,根據(jù)自身的學習目標完成學習任務。
第三,靈活性,教師可以設計不同的教學內(nèi)容,并安排學生進行不同層次的練習,學生則根據(jù)自身情況展開新知識的學習與練習。如此在分層教學模式下,課堂教學氛圍良好,不但教學內(nèi)容豐富多樣,學生也能學習更加適合自身的知識,可見其靈活性。
二、如何在高中體育教學中構建分層教學模式
(一)立足實際對學生進行分層
采用分層教學的模式首先需要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分層,而想要保證對學生層次的科學性、合理性,就要對學生的實際情況有清楚的認識。對于高中體育與其他學科有所不同,其他學科主要是對學生的智力、文化知識等進行培養(yǎng),而體育則主要是為了增強學生體質(zhì)。因此該學科在對學生進行分層時,依據(jù)的是學生身體基本素質(zhì)、運動基礎、運動愛好以及運動習慣,與學生的文化知識水平關系較小。教師要對學生的這些情況有深入的了解,然后才能合理分層并展開有效的分層教學活動。
此外,在對學生進行分層時,教師還應當考慮到學生自身的意愿,如果學生的自身能力與其所處的小組層次不相符,教師要允許學生進行小組調(diào)整,如此才能更好的保持學生體育鍛煉與學習的積極性。
(二)合理制定具有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
分組完成之后,教師就要給不同層次的學生制定不同的學習目標,一定要堅持科學合理的原則,結合學生的運動水平與接受能力來制定。教師制定的教學目標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長期目標,該目標是面向全體學生的,盡量保持一致,避免學生出現(xiàn)兩極分化的情況。另外一種則是短期目標,該目標可以有所差異。對于低層次的學生,以基礎性運動目標為主,而對于運動水平較強的學生,除了基礎運動目標之外,還可以制定提升性、拓展性目標。
此外,分層教學目標的制定要遵循針對性、遞進性原則,要高于學生運動基礎,還要具有可操作性,這樣才能促進學生的發(fā)展與進步。
(三)優(yōu)化評價機制實施分層評價
雖然是同一個年齡段、同一個班級的學生,由同一名教師組織教學活動,但是學生在身體素質(zhì)、運動技能與接受能力方面的確存在不同。分層教學的關鍵就要是肯定學生之間差異的存在,設置不同的教學目標,因此其評價機制與標準也應當有所不同。學生如果順利的完成了自身的學習任務,教師就應當對其進行鼓勵與表揚。反之,沒有完成其學習任務,教師要組織學生進行反思。簡單來說就是高水平的學生適用于高層次的評價標準,低水平的學生適用于低層次的評價標準,實施分層評價。
此外,教師還應當注意,體育課程與其他課程的差異,身體素質(zhì)與運動技能的培養(yǎng)并非一蹴而就,教師要注意過程性評價。將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結合起來,要注意對學生學習態(tài)度、學習情感與進步情況進行鼓勵、表揚,培養(yǎng)其體育運動的信心與興趣。
結論
分層教學模式的構建,首先需要在了解學生情況的基礎上合理進行分層,其次則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制定不同的教學目標,最后則要完善與優(yōu)化教學評價。要注重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學生為主體,以提升學生的運動興趣與體育成績。
參考文獻:
[1] 周風.分層教學法在高中體育教學中的運用研究[J].學周刊,2019,399(15):145.
[2] 劉桂臣,張元煌.分層教學法在高中體育教學中的理論研究[J].文體用品與科技,2017,15(15):101-103.
[3] 張裕權.分層教學法用于高中體育教學的實踐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9(19):163-163.
(作者單位:重慶市開州區(qū)陳家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