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卉美
通過本次的讀書學習,結合自己所教學科的實際情況,讓我深切認識到新基礎教育課堂的內涵:新基礎教育”研究采取了評價改革貫穿于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全過程的策略 ,改變了評價者在改革之外,評價過程外在于改革過程的傳統(tǒng),使課堂教學評價成為課堂教學改革的認識深化和實踐推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構成,把課堂教學改革實踐的深化過程與階段成果不斷轉化為評價改革的深化過程與重要資源。要求學生的學習是在課堂上自主、主動、合作、和諧的探究,并且讓課堂上的每一分鐘都得進其所。
一、?從學生的角度來衡量
這節(jié)課,我參與探究了嗎?參與發(fā)言了嗎?參與討論了嗎?與人合作了嗎?提出問題了嗎?觀察到了什么?發(fā)現(xiàn)了什么?學到了什么?新基礎教育的目的是:為學生的生命質量負責,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奠基。通過愉悅的課堂探究,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從而實現(xiàn)終身學習,注重提高學生學習能力——思維力、生成力、表達力。因此我們應該注意學生在課堂學習中所呈現(xiàn)的四個方面的狀態(tài):
(1)學生情緒狀態(tài)。具體的說,就是判斷學生的學習興趣是不是很濃厚,學習熱情是不是很高漲,學習情緒是不是很飽滿,學生是否具有很好的精神狀態(tài),是否非常認真的投入學習,如果整個學習過程是非常愉快,非常開心,甚至感到非常甜蜜和幸福。
(2)學生在課堂的參與狀態(tài)。在新基礎教育課堂的教學中,每個學生都是全程參與,每個學生都參與,每個學生都全身心的參與,還有學生不僅參與了學,而且參與教。整個教學是互動的,學生發(fā)表自己的見解、談自己的看法,這對老師也是一種啟發(fā)。這種參與狀態(tài),特別是小組合作學習當中要互教互學,學生不僅在學,而且在教,這是最高層面的參與。
(3)學生的交往狀態(tài)。一是傾聽。大家都知道,我們的學生可能最缺乏傾聽的品質和習慣。合作學習的前提就是要學會傾聽。如果不培養(yǎng),合作學習就很難行得通,很難有成效。二是發(fā)表。你聽完以后有自己的想法、意見要發(fā)表出來,你就能不說,如果大家都不說,就不是交往了。三是互助。同學之間包括師生之間的互相幫助、互相欣賞。
(4)學生的思維狀態(tài)。一節(jié)課是不是好課,關鍵還是要看學生的思維狀態(tài)怎樣。學生思維是否有深度,如問題提得是否中要害;是否有廣度,有很多不同的見解;當然最重要的是,是否有創(chuàng)造性思考和個性化的見解等等。
二、從教師的角度來衡量
作為教師課上我們不僅要好好講課,更要注重教的方法和學生學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為此我們需要在課堂教學中要側重以下幾個方面:
(1)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讓課堂生動活潑。新基礎教育的核心是讓每一個學生都快樂起來,因為意識決定形態(tài)。在學習上的快樂對應是學生學習興趣的增加。興趣是構成學生學習動機中最為活潑、最為現(xiàn)實的成分。有了興趣,還會萌發(fā)創(chuàng)新意識,而在創(chuàng)新過程中會產(chǎn)生無窮無盡的興趣,又再次促進創(chuàng)新。興趣越大,學習的效率就越高。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直接影響到學生知識體系的建立,在教學中尋找知識的切入點,使學生快速進入最佳學習狀態(tài),是課堂設計的重點。
(2)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讓課堂有理有趣。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自己提問來組織教學,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主動探索知識的來龍去脈,為他們創(chuàng)設動腦、動口、動手、釋疑解難的機會,通過師生平等交流培養(yǎng)獨立思考,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而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3)合理進行分組,讓課堂精誠團結。在學生群體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的任務就是當好引導者,及時點撥。合作學習的好處:第一,培養(yǎng)和訓練了口頭表達力;第二,拓寬思維,深化學生的認識;第三,可以培養(yǎng)合作精神。由于自尊心學生會在小組中更好調整自己的狀態(tài),爭取組員間的認同。????(4)運用電教手段,讓課堂豐富形象。運用現(xiàn)代教學手段進行多媒體教學,使歷史知識更生成更形象的呈現(xiàn)出來。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對教學內容的理解,發(fā)展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獲得課堂教學的高效率。新基礎教育的數(shù)學課堂是一個充滿趣味的魅力課堂,也是讓學生學有所得的效率課堂,還是著眼于學生全面發(fā)展的生命課堂。
通過讀書學習,我感覺到了自己在以往上課方面的不足, 在今后的教學中,我要大膽的學習好的經(jīng)驗,改變課堂模式,改變自己,努力把教學成績提高,同時讓學生充分的認識自己在課堂中的地位,讓學生的思維處于活躍狀態(tài),積極地探索知識并試圖將剛剛獲得的知識轉化為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