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教育部關于普通高中學業(yè)水平考試的實施意見》印發(fā),文件中明確提出要改革高考科目設置,考生的高考總成績由統(tǒng)考的語文、數(shù)學、外語三門科目成績以及三門納入高考的學業(yè)水平考試科目成績組成,選考的三門科目可根據(jù)學生自身的學習實際、學習興趣、學習特長,從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等科目中(浙江省還加入了技術)自主選擇,學生有20種或者 35種選擇科目的組合。很顯然,行政班教學難以滿足選科的需要,選課走班教學成為必然選擇。然而對于已經習慣于行政班教學的教師來說,適應選課走班這一 “新鮮”的教學組織形式,無疑是一項從心理到能力的巨大挑戰(zhàn)。針對上述問題,本文試圖從學校、教師、學生三個方面來探究中教師對選課走班制度的應對策略。
(一)學校層面:健全教師培訓機制,完善教師評價機制。
選課走班教學對大多數(shù)學校、教師來說畢竟是“新事物”,教師要摒棄習慣多年的教學組織形式而去適應新的教學方式不是一件易事,它需要從理念到實踐的全面轉變。因此,學校要尋求有效策略,幫助教師實現(xiàn)觀念的轉變與技能的提升,建立健全針對性的教師培訓機制。教育評價體系是教育教學轉變的核心要素,只有評價方式變革了,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才能徹底的變革?!币虼?,只有建立完善的、針對選課走班教學機制的教師評價制度,才能促進教師真正實現(xiàn)教學組織形式的轉變。
(二)教師層面:積極踐行走班制度,提升個人專業(yè)技能。
于教師自身而言,不僅要以飽滿的熱情悅納選課走班教學,還要能有意識地實現(xiàn)自我發(fā)展、自我提升,積極有效地踐行選課走班教學。積極踐行選課制度,這不僅包括選課走班教學理念的貫徹、教學內容的設定、教學方法的選擇、教學評價的展開以及教學目標的達成等,還包含積極配合學校的教師培訓、學生選課指導工作、導師制的建設與完善等。在教師教學專業(yè)技能中,最為核心的部分是學科教學技能,而學科教學技能的高效能運作還必須輔之以較嫻熟的課堂教學管理技能、教學研究技能、教學實踐性知識轉化技能以及人際交流技能,它們構成了一個較為完整的教師專業(yè)核心技能系統(tǒng)。
(三)學生層面:快速進入走班情境,加強師生溝通交流。
學生選擇納入高考的科目,關乎高中三年的學習與生活,關乎與教師的合作,關乎自己大學所學習的專業(yè)以及高校畢業(yè)后的職業(yè)選擇,因此,學生在選科時應基于興趣進行科目選擇,而非出于得高分的功利性想法,否則會頻繁出現(xiàn)學習一階段后發(fā)現(xiàn)自己并不喜歡該科目而導致的學習興趣降低、學習積極性不高、學習效果不佳而改科的情況。行政班取消后,班主任角色已經不存在了,學生的學習、生活等方面的事情都由導師負責。在試行選課走班教學的地區(qū),大部分地區(qū)的做法是一個導師負責十幾位學生,導師負責的范圍包括學生的選課、學習情況、作業(yè)輔導、心理輔導、校內外活動等,不僅如此,每位導師還有自己的教學任務。因此,即便是實行導師制,每位導師的工作量也較大,大部分時候處于非常忙碌的狀態(tài),難以及時、有效地顧及每位學生的發(fā)展狀況。這時候,學生就應努力做到以下三個方面。首先,充分發(fā)揮自己的主動性,強化人際交往能力,在遇到生活、心理、學業(yè)上的問題時,能積極與導師溝通和交流,尋求解決策略,以及時調整自己的狀態(tài)。其次,學生要在導師以及學科教師的引導下,提升自主學習的意識與能力,尋找適合自己的有效學習方法,提高自主學習的水平與效率。再次,提升合作意識與合作能力。這包括與導師在學習與生活上的合作、與學科教師課上與課下的合作、與走班同學的合作,并要在合作中準確定位自己、認識他人,不斷地進行補缺補差、優(yōu)勢互補,實現(xiàn)選課走班教學對自我發(fā)展的重要價值和意義。
參考文獻:
[1] 王潤,周先進.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走班制機制構建[J].當代教育科學,2016(6):49-53
[2] 薛紅霞.新課程、新高考背景下的選課走班制[J].山西教育,2017(8):-8
[3] 李艷.新高考“棄物理”成趨勢物理界很心塞[N].科技日報,2017-9-11(1)
[4] 馮文全,李瑞香.論分層走班制在課改中出現(xiàn)的問題及解決對策[J].中國教育學刊,2017(3):61-66.
作者簡介:
袁麗 女 1986.12 陜西寶雞 中教二級 研究生 陜西師范大學 學校課程與教學
(作者單位:西安市第二十五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