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金寶
【摘 要】高中學生是銜接未來大學教育的重要階段,物理學習重在培養(yǎng)科學理論基礎,對學生形成理性思考能力至關重要。本文首先分析了高中物理教學普遍存在的問題,解釋了物理學習中獨立思考能力的重要性,最后給出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具體措施。
【關鍵詞】高中;物理學習;獨立思考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437(2019)28-0178-02
高中是學生學習周期的重點和關鍵時期。高中物理教學內(nèi)容融匯了物理學中的所有知識框架,具有量大、概念多、內(nèi)容雜、思路繁瑣等問題。物理問題往往需要結合實際,綜合多種知識解決問題,這要求學生掌握知識全面完整,不得出現(xiàn)“短板”。這也是短期補習或者突擊并不能帶給物理分數(shù)提高的原因,也因此很多學生產(chǎn)生了抵觸學習物理知識的負面情緒。在高中教育中,如何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運用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是物理教師的關鍵
任務[1]。
1? ?高中物理教學存在的問題
高中物理知識廣度遠大于深度,要求學生在思維性和嚴謹性上下功夫,考驗學生的耐心和細心程度。平時的教材上內(nèi)容比較緊湊,大部分內(nèi)容介紹定理和大量的公式,在學生自主學習上存在一定的困難。物理內(nèi)容連貫性較強,很多概念基于初中知識的拓展和延伸,而在初中教育中學生多少存在理解不清的“短板”,導致物理學習吃力,在高考中物理的平均成績低下一直是比較嚴峻的問題。本文從3個維度剖析高中物理教學的難點[2]。
1.1? 學生角度
從學生角度來看,主要是初中和高中的銜接問題,因為中考和高考的目的性差異導致中考中對物理學科的重視程度比較低,學生在思維養(yǎng)成的起步中造成了偏差,導致進入高一學習中,明顯出現(xiàn)“水土不服”。因為高中理科學習整體難度加大,學生對物理的學習失去興趣和
信心。
1.2? 教師層面
一直以來,高中課堂相對初中更加務實些,即培養(yǎng)學生解題思路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在課堂上先用短時間介紹一下概念和公式,幾個物理字母的含義等,然后就用習題去練習,希望通過習題講解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很多學校干脆放棄實驗課全部上習題和測驗課,長期下來學生就會產(chǎn)生很強的抵觸情緒。
1.3? 課堂教學
高中課堂普遍存在的問題就是,應試性太強,誠然,除去復習沖刺的時間,可能教授新課的時間只有一年半,多數(shù)學校的方法是盡量壓縮新課教學時間。導致教師教務繁重無暇顧及每位學生的接受能力。
2? ?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重要性
愛因斯坦曾言“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的一般能力,應該放在第一位”。思考是人類的根本特征,在物理學習中更應該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結合身邊的現(xiàn)象去探究背后的本質,將現(xiàn)象結合所學的物理規(guī)律也是讓學生在大腦里融匯學到的抽象理論。學生直觀的感受,自己動手操作比將公式和公式強行記憶更加深刻[3]。
教師主要工作是引導學生學習。如果過多的追求解題,課堂上一味傳授解題技巧,課后填鴨式的布置大量作業(yè),這樣不但不能提高教學效率,學生也難以提高學習成績。教學應尊重認知規(guī)律,為此,教師可以適當?shù)卦谡n后安排探討性任務,供學生小組合作研究,也可以作為家庭作業(yè),想方設法為學生創(chuàng)設物理背景,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比布置很多的習題更加有效。以美國高中物理教學為例,家庭作業(yè)題目為:用一把尺子去估算一堆沙子的動摩擦系數(shù)。就需要學生通過對知識的活用尋求合適的解決辦法。教師應該以學生為主體,努力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3? ?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措施
高中生需要具備獨立思考的能力,在物理學習中亦是如此。物理學習應該具備一定的計算能力、圖像表示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培養(yǎng)這些能力,教師需要做合適的引導和訓練,在課堂教學中除了講公式、講習題,也要注意到問題的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從問題的特征歸納總結問題,與做大量的習題相比,更應該專注于課堂質量[4]。
3.1? 巧妙提出問題
物理教師應該巧妙設計課堂開篇,以提問的方式打開課堂給同學思考的空間,如在介紹超重失重概念時可以先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將一個量杯,杯底綁著一個塑料球裝足量的水,另一個量杯也裝一定量的水,保證兩杯質量相同放置天平兩端,如果減掉繩子會怎樣?教師在課堂的開頭可以不必回答,讓同學帶著好奇和求知欲去聽課,在課堂結束后重申題目讓同學作出合理的解釋。
3.2? 討論分析問題
新課堂要求教師充分發(fā)揮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多進行小組合作討論教學模式。但是,由于我國的升學制度現(xiàn)狀,在中高年級段的教學中仍然存在課時時間短,課程任務重,復習時間長等現(xiàn)狀。在短期內(nèi)不變的大環(huán)境下,為了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我們只能在實驗課的前提下引入合作討論的學習模式,各年級教研組應該積極做好物理實驗課的籌備工作,盡量不要壓縮實驗課課時。在實驗課中,教師也盡量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積極參與討論分析,這也是加深對知識結合實際的活用能力的培養(yǎng)[5]。
3.3? 先概念后理論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不同物理量之間的關系也是建立在實驗規(guī)律上總結出來的。很多學生會將物理當成數(shù)學去做,凡事喜歡追求明確的結果,如果不給具體的數(shù)字反而抓耳撓腮,無從下手,這是因為缺少足夠的概念運算習慣。在物理學習中,往往“關系”比“結果”更重要。一個公式的提出要注意其背景,引入的假設,應用的局限,計算時注重量綱對應,然后再具體運算。在掌握公式之前要對公式有個直觀概念的感受和理解,這樣學習起來也不會枯燥,可以加深印象。教師要著重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鼓勵引導學生主動學習。
【參考文獻】
[1]陳明先,秦志超.如何在高中物理課堂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J].高中數(shù)理化,2017(8).
[2]張安.高中物理教學中獨立思考能力和習慣的培養(yǎng)[J].中學物理教學參考,2013(10).
[3]吳藎萱.美國高中物理教學對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培養(yǎng)[J].新課程(上),2014(5).
[4]李燕.在高中物理課堂上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對策分
析[J].基礎教育論壇,2017(32).
[5]于宗源.高中物理教學難點成因及突破策略研究[D].沈陽:東北師范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