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正書
摘 要:朗讀訓練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開展,是培養(yǎng)學生語感,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能力的有效途徑。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初中語文教師要強化朗讀訓練的開展,培養(yǎng)學生語感、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進而達到全面提升學生語文綜合素質(zhì)的目的。
關鍵詞:初中語文;朗讀教學;對策
語文是語言的藝術,聽、說、讀、寫訓練缺一不可。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的教學焦點在于課堂教學的改革創(chuàng)新。那么,如何實現(xiàn)改革創(chuàng)新的效果呢?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以新課程改革思想、核心素養(yǎng)理念為指導,方能實現(xiàn)良好的改革效果。在語文的教學中,朗讀是將文字語言轉(zhuǎn)化為有聲語言的有效方式,學生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夠感受文字中所蘊含的深厚情感,提高學生的文本理解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情感領悟能力,發(fā)展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因此,初中語文教師應當結(jié)合《語文課程標準》對7-9年級學生的相關要求,積極開展語文朗讀訓練,讓學生能夠正確地、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全面提高初中語文教學質(zhì)量。
1 初中語文教學中開展朗讀訓練的重要意義
1.1 朗讀是培養(yǎng)學生語感的有效途徑
所謂語感,即學生對語言的感悟、理解能力。語感是學生學好語言知識的關鍵要素。語文學科作為一門兼具“工具性”、“人文性”的學科,教師在語文教學中,首先需要強化語文學科的“工具性”功能,提高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而朗讀教學的開展,是學生運用大腦指揮口、耳、眼等,將文字資料轉(zhuǎn)化為有聲語言,讓學生對文字資料所描述的情境理解更為直觀和具體,充分感受語言文字之無窮魅力,并在不斷的朗讀過程中,深刻體會文本內(nèi)涵,繼而達到提升學生語感的目的。
1.2 朗讀有助于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俗話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這里的“讀”,所體現(xiàn)的是閱讀、熟讀的意思。在語文的教學中,朗讀、誦讀都屬于“讀”的范疇,學生在語文的學習中要想不斷豐富知識儲備,讓自己擁有厚實的語文底蘊,則需要通過有效的“讀”,實現(xiàn)厚積薄發(fā)的語文學習效果。筆者認為:初中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應當多讀、多背,豐富語文積累,夯實知識基礎。而大量的朗讀訓練,則能夠讓學生深刻品位作品之美,充分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語言文字的理解能力,提高學生遣詞造句的能力。同時,大量的讀,有助于刺激學生大腦,加深學生對知識的記憶,進而達到提高學生語文學習效果的目的。
1.3 朗讀訓練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語言表達能力,是學生應用語言文字的能力。在語文的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對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讓學生不僅能讀、能寫,還能“說”。而就語文的教學而言,“讀”是“說”的基礎,正如同人們所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直觀地展現(xiàn)了讀與說之間的關系。在初中語文的教學中開展朗讀訓練,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普通話水平、語言的感悟能力將會得到很大的提升。同時,學生通過朗讀,能夠有效地把握朗讀文本的節(jié)奏、停頓等,都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2 初中語文教學中朗讀訓練開展的有效對策
雖然朗讀教學于學生的語文學習而言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實際的語文教學中,朗讀教學被邊緣化、貧弱化的現(xiàn)象普遍存在?;诖耍P者認為:初中語文教師應當深刻認知到朗讀訓練于學生的語文學習、學生語文綜合素質(zhì)提升的重要性,積極在語文的教學中開展朗讀訓練,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聽、說、讀、寫能力,發(fā)展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
2.1 把握情感基調(diào),深入理解文本
我們常說:“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主要是指學生在朗讀課文的過程中,要學會細讀、細細品味語言、把握作者以及朗讀作品中的情感態(tài)度,進而達到理解朗讀文本內(nèi)涵的目的。初中語文教師在開展朗讀訓練的過程中,要指導學生從情感的角度進行語文朗讀,讓學生從細微之處品味、感悟、進而達到深入理解文本的目的。例如,在朱自清先生《春》一文的教學中,為了讓學生對文本有整體的感知,筆者首先讓學生默讀課文,指導學生深入體會文章“盼春、繪春、頌春”三部分的思想情感內(nèi)涵,懂得在不同的部分,如何把握情感。如在“盼春”環(huán)節(jié),學生要能夠用盼望的、喜悅的、熱切的情感朗讀,深刻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調(diào),達到深入理解文本的目的。
2.2 加強技巧指導,培養(yǎng)朗讀能力
常言道:“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就教師的朗讀訓練而言,培養(yǎng)學生朗讀的技巧和方法,是提高學生語文朗讀能力的關鍵。筆者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發(fā)現(xiàn):很多學生在語文朗讀的過程中,由于缺乏技巧和方法,不懂得把握節(jié)奏、情感等,導致學生的朗讀成為了從頭到尾一個基調(diào)、一個語氣的大聲讀,我們稱之為“唱讀、喊讀”。這樣的讀,缺乏美感,缺乏韻味。因此,初中語文教師要善于指導學生朗讀的技巧,讓學生把握停頓、語氣、語調(diào)、節(jié)奏等,讀出情感,讀出輕重緩急和抑揚頓挫,方能讓語文的朗讀有美感,有質(zhì)感,達到全面提高學生語文朗讀能力的目的。
2.3 重視示范朗讀,營造朗讀情境
初中語文教學中朗讀教學的開展,示范性朗讀必不可少。教師在開展朗讀訓練的過程中強化示范性朗讀,有利于給學生創(chuàng)設朗讀的情境,同時給學生很好的模仿資源,為全面提高學生的朗讀效果、朗讀技巧奠定基礎。在示范性朗讀方面,教師可以從兩個途徑入手:一是教師示范性朗讀,率先垂范,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興趣;另一方面,在信息技術背景下,初中語文教師要善于整合信息技術,通過朗讀視頻、音頻資源的整合,借助這些現(xiàn)代化的教育資源給學生進行很好的示范朗讀,營造朗讀教學的情境,調(diào)動學生語文朗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綜上所述,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中要重視朗讀訓練的開展。通過有效的朗讀訓練,培養(yǎng)學生語言感悟能力、文本理解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 孫陳軍.關于初中語文朗讀教學方式的探究[J].中外交流,201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