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不少劇團、劇目創(chuàng)演都要靠政府扶持的昆劇市場,有一個商業(yè)演出品牌獨樹一幟,用7年時間創(chuàng)下精品口碑。一大批忠實擁躉能夠對暗號般地誦讀出含有品牌名的詩句:“春風上巳天,桃瓣輕如剪”,出自《桃花扇》的這一名句,賦予了品牌純正的昆曲氣質。昆劇如何實現(xiàn)純市場運作?劇團與與市場合作,共同“出人、出戲”?傳統(tǒng)藝術如何創(chuàng)造具有清晰辨識度的現(xiàn)代品牌?江蘇省昆劇院與市場力量合作創(chuàng)立的“春風上巳天”提供了可貴的思路與啟示。
關鍵詞:昆劇市場;演出品牌;啟示
一、產品思維,精品導向,市場運作
石小梅,是江蘇省昆劇院第二代藝術家,梅花獎獲得者,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創(chuàng)立于2011年的石小梅昆曲工作室,于2013年開始推出“春風上巳天”品牌演出,并進行了商標注冊。自此,江蘇省昆劇院與工作室開始共同走上了一條全新的品牌建設之路。
石小梅昆曲工作室的核心成員包括石小梅,石小梅的先生、著名編劇張弘,以及一位投資人兼日常運營負責人。眼下,以這個核心團隊向外擴充,基本形成了囊括江蘇昆劇界最好的編劇、表演、音樂、舞美在內,與江蘇省昆劇院戰(zhàn)略合作的固定創(chuàng)演團隊。
在我國,昆劇院團都是“國有”身份,而石小梅昆曲工作室則是完全的市場屬性,二者在合作中,打造硬碰硬的市場產品。每年底,雙方就商定來年合作項目,向社會通告未來一年的演出活動計劃,迄今為止,雙方共合作舉辦演出51場,講座27場,制作發(fā)行CD 4張,藍光高清DVD 4套,原創(chuàng)劇目14個,不低于20本折子戲的新創(chuàng)劇目《世說新語》系列從今年開始次序展開。
如何來看待這些數字?51場演出全部是商業(yè)演出,屢屢創(chuàng)下開票數日售罄的票房“春風現(xiàn)象”。目前全國八大昆團現(xiàn)存劇目約200多出,“春風”從品牌創(chuàng)建迄今可望累積近40個劇目,原創(chuàng)生產能力可觀,尤其重要的是,“春風”劇目一直在舞臺上滾動演出,具有鮮活的生命力。
和當下舞臺主流相比,“春風”呈現(xiàn)與眾不同的特征。比如,特別重視最能體現(xiàn)昆曲特色的折子戲體例;不濫用聲光電,用黑背景、空舞臺;突出采用昆劇傳統(tǒng)“說戲人”體制。
從產品思維角度來說,當整個市場對某一潮流趨之若鶩時,“逆流而上”的差異化競爭容易成為與眾不同的“清流”;當潮流使昆曲“化妝”過多、本來面目模糊不清,追根溯源、祭奉正宗容易在眾聲喧嘩中站穩(wěn)腳跟。
這樣的產品思維,決定了“春風”的精品定位。圍繞核心藝術家石小梅,我們先后激活了三臺大戲:《桃花扇》、精華版《牡丹亭》《白羅衫》?!按猴L上巳天”掛牌第一年,65歲的石小梅毫未衰退的藝術狀態(tài),使“春風”品質一錘定音,并不費力地在北京大學這一重要昆曲基地站穩(wěn)腳跟。
“春風”每年的劇目策劃,都扣準質量這一核心,打破劇團內部排劇時的各種照顧平衡因素,以市場方式,選擇最強劇目、最強陣容,這使得同一劇目在“春風”體系中演出,都會呈現(xiàn)最佳風貌。
劇目運作精細化。開票講究節(jié)奏、票圖劃分有序、視覺策劃奪目、宣傳輪輪不同、講座引導觀劇、主創(chuàng)觀眾面談等等一條龍操作,全方位、最大化吸引到有效觀眾,并與觀眾建立起長久深入的互動,培養(yǎng)出一批“春風”追劇者。在這樣的流程中,“春風”將演出的不確定性降到最低,對自己的觀眾群有準確的描畫。
二、審美高度,文化深度,格局廣度
“春風上巳天”LOGO右下角還有一枚印章“南昆風度”,同樣是經過注冊的版權商標。
傳統(tǒng)戲曲行業(yè)版權意識薄弱,演出品牌、風格品牌都是新鮮事物。如果說脫胎于《桃花扇》的“春風上巳天”傳遞欣欣向榮、泰然祥和之感,“南昆風度”的提煉則是基于對江蘇省昆劇院表演風格的總結,這是省昆區(qū)別于其他昆團的獨特風格,也是昆劇史上首次被提煉注冊的表演風格。
南昆風度大致可以表述為,以中國南京為根據地的江蘇省昆劇院所秉持的藝術風格,細膩雅致、含蓄內斂、從容大氣,其核心是以表演藝術為主,彰顯“一桌二椅”簡約、詩意、空靈的美學理念。
春風上巳天+南昆風度的舞臺美學中,一大特征就是黑底幕和空舞臺,這并非傳統(tǒng)舞臺特點,更像是傳統(tǒng)鏡框式舞臺加現(xiàn)代黑匣子劇場的合體。這樣的變化符合當代簡約主義美學潮流,年輕觀眾接受度高。之所以采用這樣的舞臺,正是為了聚焦演員的表演,放大表演的細膩,這些都是南昆風度的精華所在。
事實上,黑底幕和空舞臺并非真正沒有舞美?!按猴L”對黑底幕之黑,有嚴苛的要求,對空舞臺上的燈光也有獨特處理。比如現(xiàn)在的舞臺多采用電腦燈,但“春風”認為電腦燈并不適合戲曲妝,堅持采用傳統(tǒng)燈,由于安裝調試不便,每到一個劇場,需花幾倍的時間裝臺。而這樣的幕后工作,這樣的舞臺光線,一般觀眾根本感覺不到。
因此,“春風”演出的演員在臺上美觀度提升,特別出片子,宣傳推送好,無論是演員還是觀眾特別愿意分享。這些潤物無聲的品質感、宣傳效果,日積月累成“春風”高級、精致、大氣的口碑。
省昆在“春風”品質的堅持中,一直強調一以貫之的美學觀點:一臺演出,被觀眾看到了顯眼搶戲的舞美、燈光、導演、作曲、策劃,就是失敗,將這一切熔于一爐服務于表演,觀眾只覺得戲好,才是成功。
如果說舞美追求的“l(fā)ess is more”體現(xiàn)了“春風”的審美高度,劇目策劃則體現(xiàn)了文化高度。
省昆的“春風”系列演出有著明顯的持續(xù)感、延續(xù)性,創(chuàng)意巧妙。比如經典劇目《桃花扇》,策劃出“一戲兩看”的形式,第一天演全本,重在講故事,第二天演串折,聚焦不同行當的表演魅力,2017年在全國巡演,一路火爆,成為當年的現(xiàn)象級演出?!短一ㄉ取穭∧坑袃?yōu)勢,我們從中提煉出“晚明”概念,在2018年跨年時,將《桃花扇》與《鐵冠圖》打包成“秣陵重到——晚明折子戲專場”演出,竟然使這兩場大悲劇在新年滿座。
三、深耕劇團,出人出戲,共同成長
省昆和石小梅工作室的合作,不同于和一般演出公司的合作?!按猴L”的目標,也不僅僅只做末端的演出。在雙方的共同策劃里,短期的、不能持續(xù)的、風格氣質不統(tǒng)一、內在文化路線割裂的拼盤演出,從來不做。江蘇省昆劇院的傳統(tǒng)底蘊、美學力量得到工作室的認同和理解,從而從最初的末端演出逐漸延伸到前道,深入到劇本創(chuàng)作、劇目排練、唱腔訂譜、音樂設計、舞美設計、音響調控、現(xiàn)場錄像、后期剪輯等與演出有關的所有環(huán)節(jié),從而使品牌實現(xiàn)了與劇團、藝術家共成長,成為出人、出戲的重要平臺。
年已7旬的石小梅罕見地保持著朝氣蓬勃的藝術生命力和創(chuàng)造力,不斷推出新劇目。她與著名青年編劇羅周合作《二胥記哭秦》,豐富小生劇目儲備中的曲牌維度,挑戰(zhàn)了高難度的 “九轉”曲牌?!惰F冠圖 觀圖》是恢復挖掘的失傳老戲,挑戰(zhàn)俊扮大官生,深度、力度俱強?!洞航ㄔ乱?乘月》將張若虛“孤篇壓全唐”的長詩入昆曲,充分彰顯石小梅的唱功……這些劇目都成為了江蘇省昆劇院的新經典,成為表演藝術的高標桿,在觀眾中口口相傳。
著眼于昆曲的長遠發(fā)展,“春風”品牌注重人才的梯隊培養(yǎng)。在《桃花扇》的挖掘整理中,3臺新編折子戲《偵戲》《寄扇》《逢舟》成為省昆三位中青年演員各自的新代表作,誕生數年間,反復上演。
2019年啟動的《世說新語》工程,省昆的第二、第三代藝術家全部退后做“綠葉”,第四代骨干演員幾乎一人一折主角戲,可以想見,全部排出后,省昆青年演員的整體劇目將得到極大的豐富。
省昆與市場力量共同打造的“春風上巳天”品牌,以深厚的文化情懷、戲曲良心為昆曲服務,給予藝術家最大的尊重,始終秉持“讓昆曲人做主”,構建了市場與劇團共生共建共繁榮的優(yōu)質生態(tài)。
作者簡介:肖亞君,(1971—)女,江蘇泰興人,本科,漢族,江蘇省演藝集團昆劇院副院長,二級藝術監(jiān)督。研究方向:戲劇實踐與理論。
(作者單位:江蘇省演藝集團昆劇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