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舉
摘 要:在學校的教學中,美術是一門副課,上好上壞不重要,因為高考不考。所以學生也就不學,不聽。在長期的教學中,我積累了一些自己上美術課的的經(jīng)驗,在這里談談如何能更好的讓美術鑒賞課能受學生喜歡。
關鍵詞:高中美術鑒賞;學習興趣;美術課
我們每學期都計劃著上好我們的課,但我們的主體對象似乎游離在計劃之外。學生不渴望多學一點東西。你不考,我不學。一種叫“副課”的慨念深入人心,面對這樣的群體,我們該怎么做我們美術課很少。但能否讓那些欲睡的眼神感受到一些美術世界的靈光。這也正是我們這些美術教師應該思考的。
首先,我們的改變學生對美術的簡單認知,偏見甚遠,我不喜歡畫畫,聽他何用?其實我們學習很多東西都是為了用嗎?有時候小學三年級的數(shù)學就夠用一生得了,何必在學高等函數(shù)之苦。背誦“床前明月光”不是為了將來成為詩人。學生的學習很多都是奔著高考去的,對知識之淵博,對未知領域的渴求者有幾,對豐富自己,提升自我內(nèi)涵者有幾?殊不知審美已經(jīng)成為現(xiàn)代人必不可少的一種素養(yǎng)。
我們不培養(yǎng)藝術家,我們做個導游,去引領,去看拉斐爾,去看卡拉瓦喬;去感受徐渭、八大、苦瓜和尚;去游歷四大名窟,去西遞宏村,去拙政園,留園;(當然,我們學生看的不是畫,不是建筑,不是雕塑,而是印刷品而已。)通過這些偉大的人,去了解他們偉大的作品。提高一點基本的美學素養(yǎng)。美,是修養(yǎng),是思想,是文化沉積的結(jié)果,在諸多領域的參與下方可提高,而不單單看幾幅印刷品就能解決的問題。但你若果連最基本的都不看,那就更談不上別的了。
關于這節(jié)“副課”下面我說幾點個人的見解,供大家分享指正。
挑中一件作品。我們每上一節(jié)課都是慨念太大,時間太短。譬如:《外國古代雕塑》,除了中國都是外國,我們不可能周游列國。那就得挑一個核心的去講,的挑國家,選作品,集中優(yōu)勢兵力,擊破一個足矣。其他捎帶而過。
講好一個故事。上美術課,學生不愛聽。要在內(nèi)容上想想辦法。盡量讓課堂充滿趣味。那么我覺得故事是很吸引人的。再講《中國古代工藝美術》的時候有一環(huán)節(jié)是講青銅器,中國最大的方鼎《司母戊大方鼎》,我給學生講了河南安陽武官村村民吳培文如何在盜墓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該鼎,如何變賣,如何和日本人周璇保護該鼎。一下吸引了學生的好奇心,同是也介紹了青銅器。還比如《中國古代繪畫擷英》中黃公望的名畫《富春山居圖》,我們可以給學生講六百多年前,年過七十的黃老先生用了三四年的時間完成的,那三四年,周圍的人們在為名忙在為利忙,而黃老先生的與他的畫不過是一個看似無用的人做了一件無用的事而已。然而千百年過去了,那些一代又一代人做的有用的事都煙消云散;卻是那當年無用的老人,用清凈的心和一根又一根磨禿的筆,留下的畫作顯赫起來,帶來財富,帶來關注。這該是怎樣的一個輪回呢?無用的事,真的無用嗎?溫總理有為何感嘆能見到《富春山居圖》合二為一呢?這樣不但調(diào)動了學生的興趣,還傳達了畫外之意。每一個偉大的畫家,沒一件偉大的作品都有他傳奇的經(jīng)歷。都是學生喜歡的。
準備好一節(jié)課件。書本的東西乏味單一,我們應該拓展。其實很多的好作品沒被選入教材,就像余光中說:不知道誰選的《唐詩三百首》其實更多的好詩還在三百首之外?,F(xiàn)在網(wǎng)絡給我們提供了很好的平臺。能找到太多的資源。學生更喜歡沒見過的東西,震撼的畫面。經(jīng)過多媒體像電影一樣出現(xiàn)在屏幕上,會吸引更多即將瞌睡的孩子。
下載好一段視頻。單一的介紹作品難免會有些孤單。難免催人入眠。我們準備一段和作品相關的視頻,將會大大提升收視率。在講《民間泥塑》的時候,最后放了一段泥塑的制作過程,那是給學生很深印象的。那也是用嘴無法描述的。還有講《中國古代繪畫》時放的國寶檔案對《步輦圖》、溪山行旅圖》的視頻介紹,都起到錦上添花的效果。
利用好我們的學生。上課不能讓學生閑著。讓他們眼睛忙著,嘴也不要閑著。給個話題,引導他們多交流,多探討,多發(fā)言。最好是能布置下去,能讓他們上網(wǎng)查查資料,看看相關背景,了解作者,了解作品。這樣不至于一問三不知,胡侃冒料,離題太遠。。
用運好一句形象的語言。講課語言的幽默形象很是吸引學生。易中天品三國風靡全國,和他那機智幽默的語言是分不開的。我在講《走進具象藝術》一節(jié)中談到《王時敏像》和《教皇英諾森十世》兩幅作品時就做了這樣一個比喻:一個像小蔥豆腐,一個像紅燒大肉。一個是用的竹筷子,一個是用不銹鋼叉子。一個是中國文化,一個是西方文化。很形象,學生在笑聲中感受到了作品的不同。
總之,老師應盡自己微博之力,上好課,備好案,把美滲入課堂,努力提升學生審美素養(yǎng),讓審美走進生活,養(yǎng)成健康的審美習慣。告誡學生,加強知識儲備,形成一定的文化底蘊。審美不是看幾幅畫,上幾節(jié)美術課就能提高的。建議多讀中外名著,多聽名師大家之作。(如歌劇、古典名曲、昆曲)多去實地欣賞建筑、雕塑,多參觀博物館、美術館。少逛些商場,少看些電視,少上些網(wǎng)。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天地有大美讓我們?nèi)ヮI會。
作為老師,我們應該更好的傳達、引領、啟發(fā),讓學生認識多元的,燦爛的人類智慧結(jié)晶的藝術世界。更多的去感受,感受;領會,領會。從而提升品質(zhì),拓寬視野,潤澤心靈。
參考文獻
[1]《趣品人生》作者于丹?!陡咧忻佬g鑒賞》,人民美術出版社。
[2]《美術鑒賞》張道一主編。《教師如何進行學法指導》主編:嚴虹焰,天津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