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學英語教學,其能否高效推進網絡環(huán)境下的課程改革,對學生學習英語的效果具有一定的影響。尤其,對于他們英語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學習英語自信心的建立等,對于學生而言,都是確保他們形成持續(xù)完善自我的前提條件,更是真正掌握英語技能的關鍵?;诖耍嚓P人員應保證課堂教學手段與課程設置,進行合理配置;傳統課堂與網絡課堂,實現科學融合。從而,創(chuàng)建更具有趣味性的英語課堂,令學生能更積極的學習英語學科。
關鍵詞:網絡環(huán)境;大學英語;課程教學改革
網絡環(huán)境背景下,教學流程中通過融入前沿的科學技術,為大學英語課程教學創(chuàng)新性改革,提供了更多的便利。相關教育工作者,課程改革中不斷的進行嘗試與完善,逐漸建立起更先進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手段?;谶@個層面,英語教師應保持動態(tài)的教學管理理念,時刻關注教育領域的發(fā)展與變化。能將最新的知識、技術及時的融入到教學改革工作中,構建更豐富、多元的課程體系,確保英語課堂的實效性。
(一)課堂教學手段與課程設置,進行合理配置
網絡環(huán)境下,為大學英語構建更高效的課堂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教師在具體開展教學活動過程中,在對英語課程教學改革時,應著重于將課程設置的合理性,對教學手段進行更加深入、全面的思考。尤其,面對學生“啞巴英語”、“聾子英語”尷尬的教學境遇,教師應致力于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的高效提升,從而重構課程結構。針對于對既往教學經驗的研究與分析,發(fā)現英語教師在課堂上過于重視理論知識的傳授。要求學生大量的記憶單詞、背誦語法,而他們即便花費大量的實踐與精力去進行背誦,仍無法流利的說出英語?;诖耍處煈龃罂谡Z訓練的課程教學比例。并充分的利用好網絡平臺的優(yōu)勢,將互聯網技術、多媒體技術等融入到教學流程中。并建立更具靈活性、互動性更強的教學手段,引導學生能更加積極、充滿熱情的融入到教學氛圍中。例如,在課堂上,教師可利用20分鐘的時間,去向學生傳授新的英語理論知識。剩下的教學時間里,教師應提供給學生更多的時間,去利用所學的理論知識,去進行實踐應用。如,教師結合教學內容,將其制作成更生動的、直觀性更強的視頻課件播放給學生進行觀看。并將相關的英語詞匯、語法規(guī)則融入到特定的情景中,這樣,可極大的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加深他們的學習印象,可對理論知識進行更好的理解與吸收。接下來,教師可通過分組,設置相應的場景,鼓勵學生進行實際演練。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通過不斷的聽說練習,可更好的提升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同時,教師在設置課程時,應合理分配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的比例。利用多媒體課件,令學生盡快掌握理論知識的基礎上,應盡可能多的融入實訓課程,提高學生英語實踐應用能力。
(二)傳統課堂與網絡課堂,實現科學融合
網絡背景下,教師應進行大膽創(chuàng)新,創(chuàng)建能吸引學生注意力的英語課堂。充分發(fā)揮網絡技術、計算機等技術的優(yōu)勢與價值,將其科學的融入到傳統課堂上。從而,打造出線上與線下高效融合、多樣性的英語教學。在課堂上,教師可采用小班網絡教學組織形式,進行授課。教師可帶領學生進入到計算機網絡中,去具體開展英語課程。教師根據學生的知識結構、學習能力等,將他們分成不同的區(qū)域。并制定更具有針對性的教學內容,將他們分配到不同的線上學習群組中。并分別向他們發(fā)送難易程度不同的英語教程,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強化訓練。當然,這部分教學活動的開展,教師可將其設置成“特殊的強化訓練課程”融入到英語課程教學體系中。不作為日常的教學標準,只是根據實際情況對學生進行的特殊訓練。這樣,通過設置不同的英語課程,可確保教學的多樣性與個性化。令學生在這個教學氛圍內,去重新審視自身的學習狀況,激發(fā)他們更強的進取心。與此同時,教師對學生進行強化訓練后,可在課余時間引導學生在線上與教師進行交流與溝通。令他們發(fā)表在網絡中心進行分區(qū)域教學的想法,向教師表達學習中出現的困難等。在線上通過建立空中課堂,教師可與學生建立更緊密的連接與互動,幫助他們答疑解惑,重建學習英語的的自信心。在交流的過程中,教師可鼓勵學生用英語進行表達。無需要求他們必須保證詞匯應用的準確性、及語法規(guī)則的標準性,通過這樣隨意的發(fā)揮與表達,一方面,可利于教師發(fā)現、分析與總結學生學習英語過程中的不足與盲點。另一方面,可培養(yǎng)學生建立一定的英語語感、及敢于表達的習慣。基于此,教師通過科學的運用互聯網技術、網絡平臺等,分別在課堂上、課堂下,線上、線下,結合英語課程不同的教學側重點,利用不同的方式,向學生傳授英語知識。令他們在常規(guī)教學、強化訓練、總結不足等部分,都可不斷的進行自我完善與提升,大幅提高他們的英語綜合能力。
結語
總之,大學英語教師應深入了解當前學生學習英語的現狀,并能通過課程教學改革,切實解決實際問題。并能科學的利用計算機技術、多媒體技術等,將英語課程的實施與教學手段實現緊密配合。教師通過科學分配理論課程、實踐課程、特殊訓練等,幫助學生能對學習英語產生新的認識。從而,充分調動他們學習積極性,促進其有效提高英語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馬牧野.多媒體網絡環(huán)境下大學英語視聽說課程教學模式改革探討[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上旬刊),2019(08):170-171.
[2]李吉.網絡環(huán)境下大學英語口語教學模式改革策略探究[J].中國民族博覽,2016(08):124-125.
[3]饒華宏.網絡環(huán)境下大學英語課程教學優(yōu)化策略探究[J].才智,2014(24):151.
作者簡介:
盧麗君(1981.10),女,漢族,湖南岳陽人,廣東理工學院 英語本科,講師,從事英語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