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元燾
摘要:小學信息技術教學,需要堅持興趣培養(yǎng)與知識建構并存的教學思路。文章基于探究與分享的教學思路,在Scratch圖形化編程軟件的學習中,讓學生通過探究與分享掌握編程的技術和思路,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反證了探究與分享教學思路的正確性。
關鍵詞:小學信息技術;探究與分享;Scratch編程軟件
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程序設計是信息技術課堂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邏輯推理能力、問題解決能力,以及創(chuàng)造力的影響都是不言而喻的。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設計開發(fā)的一款Scratch軟件是針對8歲以上孩子的認知水平而設計的,不僅易于孩子使用,又能寓教于樂,讓孩子獲得創(chuàng)作的樂趣。筆者在教學中發(fā)現(xiàn),Scratch編程軟件的教學如果能夠圍繞探究與分享這兩個關鍵詞,就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
一、探究——信息技術學習的核心思想
當今社會是信息技術的社會,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及其變化之快、影響之大,超越了任何一個學科。也正是因為看到了信息技術的這一價值,所以筆者從小學階段就高度重視信息技術教學,包括Scratch編程軟件在內的編程教學,已經納入到小學信息技術教學的范疇。
如果說Scratch編程軟件引入小學信息技術,意味著內容已經不落后于時代的話,那么信息技術教師需要思考的另一個問題就是:教學方式如何不落后于時代?對此問題,筆者的回答是:用探究的方式實施教學將永遠不會落伍。
探究是人類面臨未知問題時的自然選擇,學生的問題意識和探究欲望是很強的。因此,應試壓力相對較低的信息技術教學,應當理直氣壯地采用探究式教學。Scratch編程軟件作為一項少兒編程工具,其對學生甚至對教師來說都具有陌生感,因此也就有了使用探究式教學的可能。同時,它的編程界面又是非常友好的,它不是用代碼編程,而是像搭積木一樣編程,學生探究起來不容易遇到技術上的困難。
例如,設計“故事大王為大家講故事”的動畫,明確作為主角的故事大王的語言和動作,然后就可以交給學生自己去探究。探究的過程中,筆者注意到學生的探究大體上分為這樣幾個環(huán)節(jié):(1)他們會去分析作為主角的故事大王有哪些語言和動作,這個分析過程主要是基于Scratch編程軟件中的舞臺區(qū)和角色區(qū)來進行的;(2)他們會思考如何實現(xiàn)這些語言和動作的匹配,這種思考是在Scratch編程軟件的積木區(qū)和腳本區(qū)進行的。
真正到了做的過程,有許多細節(jié)需要注意,如程序中的角色應該按照什么樣的順序列出?積木區(qū)中的指令塊分別應該怎樣使用?這些問題的解答,只有在具體的操作編程過程中才能實現(xiàn)。既然是本著探究的思路來教學,教師就要掌握一個重要原則,那就是學生在遇到問題時,首先要鼓勵他們自主解決,必要的時候教師再提供幫助。這樣雖然時間比較長,但是學生一旦解決一個問題,他對相應編程的了解就會更加深刻,因此效果是極好的。
二、分享——信息技術學科的天然屬性
信息技術有一個天然屬性,那就是分享。尤其是信息技術的成果,只有惠及廣大的受眾群體時,才能體現(xiàn)其價值。從核心素養(yǎng)的角度來看,讓學生在信息技術的學習過程中領悟到分享的價值,其實也是必備品格的一種培育。Scratch編程軟件的主旨就是想法程序分享。因此,在學生解決問題或實現(xiàn)設想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注重對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培養(yǎng)。學生只有自己設計創(chuàng)作,從編劇到導演,再到演員,最后再回歸到觀眾,以此完成整個創(chuàng)作過程。顯然,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之間從成果、觀點再到技術的分享是必然的。
為什么先說成果的分享呢?因為學生在經過了辛苦的探究之后,他們的第一選擇就是將自己用Scratch編程軟件制作出來的動畫呈現(xiàn)給他人。這個時候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就算是同一個主題,不同學生或者不同小組(筆者在組織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時,通常是以小組為單位),它們成果的細節(jié)往往是不同的,而這種不同的背后就是技術的不同、思路的不同。
例如,有的小組編程結果是故事大王慢慢的、搖搖擺擺的走到舞臺中央,然后開始講故事;有的小組的編程結果則是故事大王快速沖到舞臺中央,伴隨著剎車聲而停止,然后開始講故事;……這種不同,在探究的過程中是允許的,也是應當鼓勵的。小組交流的時候,教師要鼓勵學生將自己的成果、設計思路與其他學生分享,尤其強調要分享自己的設計思路和具體的指令使用,這樣一些移動指令、重復性指令、說話指令、等待指令的使用等,都會成為交流與分享的內容。在交流與分享的過程中,學生會對這些指令一次又一次的重復,這種重復不是機械的,相反,我們看到的是樂此不疲的口頭介紹與操作展示,其價值不言而喻。在這種重復的過程中,學生對Scratch編程軟件的理解與運用越來越熟練,這正是我們教學的目標。
三、基于探究與分享的信息技術教學
基于對小學信息技術教學如何不斷優(yōu)化的思考,筆者提煉出了“探究”與“分享”兩個關鍵詞。帶著對這兩個關鍵詞的思考,在Scratch編程軟件的教學中,筆者進行了一次又一次的實踐,從一開始的期待,到后來收獲成功的喜悅,一路走來,看到的是學生的收獲,當然也有自己的收獲。
小學信息技術學科相對于數學、語文等學科而言,有一些邊緣化,甚至還有不少家長以警惕的眼光審視這門學科,他們害怕自己的孩子在學習信息技術的過程中迷戀上了網絡。對此,筆者堅守信息技術素養(yǎng)提升的教學理念,真正立足于引導學生探究、形成分享品格的教學理念,讓學生在信息技術課堂上收獲了知識,生成了素養(yǎng)。筆者以為,這樣的教學取向是正確的,也是應當堅持的,包括Scratch編程軟件在內的所有信息技術知識的學習,都應當經歷探究的過程,走向分享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