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策鏘
摘 要:初中科學實驗教學本身就與生活元素契合,在進行教學改革之后,更加注重生活化教學模式,貼合初中生的學習階段特性,幫助學生理解初中科學知識;同時也能夠幫助學生將科學知識應用在生活之中,讓學生在這種實踐與認識雙向互動過程中,提升科學素養(yǎng)。本文針對初中科學實驗生活化教學策略進行探討,旨在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興趣。
關(guān)鍵詞:初中;科學;生活化;課堂
隨著我國素質(zhì)教育的推行,更重視學生,將知識與生活元素相結(jié)合,促進知識的生活化以及知識的生活運用,提高學生的實踐知識能力。在此背景下,初中教育也做出了相關(guān)的調(diào)整,在初中科學實際教學中融入生活元素,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和實踐操作能力。
從學生自身發(fā)展階段來看,由于初中生身心發(fā)展均不成熟,這一階段的學生對于理論化的知識理解能力較為薄弱。因此,可以將初中實驗區(qū)向生活化轉(zhuǎn)變,這樣貼近學生的生活,更容易被學生接受和理解,進而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主動性,對學生學習效率的提升也是較為明顯的。從素質(zhì)教育理念本質(zhì)來看,素質(zhì)教育就是主張讓學生自主學習,提高學生的知識素養(yǎng),改變傳統(tǒng)的“滿堂灌”的教學模式。而初中科學實驗生活化教學,就是打破傳統(tǒng)的理論型教學模式,讓學生走進生活,回歸生活,從生活中探索奧秘,發(fā)現(xiàn)科學知識,提高科學素養(yǎng)。
一、融入生活,科學教學生活化
所謂的生活化教學其實就是將教學生活化,就是以實際生活為背景進行課堂教學,聯(lián)系現(xiàn)實中真正存在的事或物來教學,目的就是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學生的學習樂趣和學生將所學化所用的能力,增強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來提高自己的生活質(zhì)量。因此科學教育生活化就是以現(xiàn)實生活為背景對學生進行科學教育,讓學生在科學教育里提高生活水平,在生活里運用到科學知識,從而加深學生對科學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對科學的實際應用。
科學教材本身是“死”的,但是教師是“活”的。無論是科學教材,還是其他科目的教材都不可避免地受到主客觀的影響,難以貼近生活是一定的。因此,為了提高科學教育生活化應用,教師首先要從教學中不可丟失的課本入手,要對教材進行創(chuàng)新處理,打破教材的局限,將科學教材進行生活化處理。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靈活變通,可以對教材的內(nèi)容尤其是一些抽象的概念進行修飾或適當修改,添加生化中的實例以適應生活化教學應用;對不考查學生的內(nèi)容進行刪除,減輕學生的壓力;教材的編排可能并不適應教師個人的教學,這時候教師可以對教材的編排進行調(diào)換,優(yōu)化教學順序,使編排后的內(nèi)容更加生活化,以此達到最優(yōu)效果
二、走進生活,將理論實踐于生活中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為了能夠讓學生更好地了解科學,懂得科學的涵義,培養(yǎng)學生對于科學的興趣與熱愛,終究還是應當回到生活中去。根據(jù)心理學家對于人類的研究表明,通過情境的建立能夠讓人更好地去記憶一件事情。因此,讓學生將科學知識帶到生活中來,用知識去解釋生活中的種種奧秘,這樣才能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與記憶科學知識。有位教師為了能夠更加高效地向?qū)W生傳授知識,加深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于是在傳授知識后與學生走向生活,用生活事實檢驗科學知識是否正確,以此加深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
例如在光與熱的課程教學中,教師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光與熱的關(guān)系,利用蠟燭與太陽的直射來實驗,并且很順利地將二者的溫度進行比對。從課本知識回歸到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中來,向?qū)W生們解釋了科學知識的產(chǎn)生其實都來源于生活中的奇特現(xiàn)象,人們是從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中發(fā)現(xiàn)科學的。因此,最終科學的教學,也應當回歸到生活中去,只有將科學知識帶到生活中來,有跡可循,才能夠讓學生更好地理解科學的真諦,掌握科學的奧秘,培養(yǎng)學生對于科學的熱愛與興趣。
三、落到實處,教學應用生活化
我們學習知識并不是要將知識“束之高閣”,而是為了將我們所學到的知識應用到生活之中,幫我們解決生活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指導學生認識到知識的生活應用,幫助學生提高知識的生活應用能力,讓教學應用落實到生活之中。例如我班學生在對昆蟲的觀察過程中,選擇了對“蚊子”的觀察,指出:
蚊子具有趨光性,夜間蚊子總喜歡往亮的地方飛行,就得出了蚊子具有趨光性,可以應用這一知識點,在晚上對蚊子進行驅(qū)趕,例如利用小夜燈,能夠吸引蚊子字,使之趨之若鶩,在此時就可以噴打驅(qū)蚊劑或殺蟲劑,消滅蚊子,減少蚊蟲叮咬。
蚊子隨氣流而動,尤其是在黃昏階段,由于空氣溫度降低,而地面在白天吸收的溫度散發(fā)出來,使得氣流上升,蚊子在此階段的活動明顯十分活躍,此時我們要避免蚊蟲叮咬,要盡量少到野外活動。
以上就是我班同學對初中科學實驗中得到的知識進行生活化應用的表現(xiàn),這激勵了其他學生將知識應用在生活之中,也提高了課堂的學習積極性和課堂教學效率。
四、結(jié)束語
新課改的背景下,初中科學教學需要改變,教師的教學方案需要改變。科學來源于生活,但科學也需要人類去發(fā)現(xiàn)和探索。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理應結(jié)合生活,既要從生活中來,也要回到生活中去。知識永無止境,教師應當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對于科學的熱愛,科學來源于生活中千千萬萬個你所見到卻不知道原理的現(xiàn)象,理應十分有趣。
參考文獻
[1] 戴瑾.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初中科學課堂生活化教學研究[J].初中科學(教師版),2013.
[2] 潘霞.精彩源于生活——談初中科學課堂中的生活化教學[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