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興階
摘 ?要:英語是一門交際性的語言學科,英語的學習必須在一定的情境中才能有效開展,因此,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創(chuàng)設情境能夠激發(fā)學生更為濃厚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在特定的情境中理解和感知英語知識,提高學生的英語聽、說、讀、寫方面的能力,從而提高小學英語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小學英語;創(chuàng)設情境;實踐
創(chuàng)設情境是自新課程改革以來所極力提倡并被廣為應用的一種新型的教學方法。它是指教師在教學中有意識、有目的地引入或創(chuàng)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以形象為主題的生動具體的場景,以引起學生的豐富體驗,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教材內(nèi)容,并激發(fā)學生的豐富情感和學習興趣的一種教學方法。英語作為一門交際性的語言學科,它的學習離不開特定的語言情境。但是,由于我國小學生在學習英語方面先天性條件不足,沒有肥沃的語言土壤來促進學生的英語學習,因此,小學英語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積極地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語言情境,以促進學生的英語語感、表達能力以及理解能力都能夠顯著提高,從而促使小學英語的教學效果得以大幅度提升。
一、創(chuàng)設游戲情境,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
小學生天性活潑愛動,并且有著強烈的好奇心。游戲教學可以充分地調(diào)動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使學生在寓教于樂的游戲中邊玩邊學,加深學生的理解和記憶。因此,小學英語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借助游戲來開展教學。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從以下環(huán)節(jié)引入游戲:在對話練習中加入操作性游戲,在課堂檢驗環(huán)節(jié)加入檢測性游戲。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引入競賽來激發(fā)學生的好勝心,從而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達到提高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效率的目的。
例如,在學習《My classroom》這部分內(nèi)容的時候,我就在練習環(huán)節(jié)通過加入游戲來調(diào)動學生參與對話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這節(jié)課是以讓學生談論關于教室以及教室里的東西為主要內(nèi)容,在練習對話“What's in the classroom??We have?…”時,我組織學生來玩兒“開火車”的游戲。開火車游戲內(nèi)容:第一名學生提出“What's in the classroom?”第二名學生回答:“We have?…”依次類推,直到組內(nèi)成員全部說完。我將班內(nèi)分成6組,讓各組開展游戲活動。學生對這類游戲活動特別感興趣,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了游戲活動中來,并在玩樂的過程中進行了對話練習。這樣的有效教學深受學生歡迎,充分調(diào)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使學生在玩樂中學到了知識,起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此外,在課堂檢測環(huán)節(jié),我還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來帶領學生玩“大家來找茬”“傳聲筒”“你比劃我來猜”等各種游戲,不僅為學生營造了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緩解了學生的心理壓力,而且調(diào)動了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促使學生在玩樂中不知不覺地掌握了英語知識,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在階段性檢測環(huán)節(jié),我也會通過舉辦英語競賽的方式,來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好奇心和好勝心,以檢驗和鞏固學生的學習成果,并激發(fā)學生的內(nèi)在潛力。
二、創(chuàng)設直觀情境,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有研究表明,在提高教學效率方面,語言、線條、黑白照片等的識別時間都沒有展示實物的識別時間短。由此可見,教師在教學中所展示的形象越鮮明、越具體,就越能縮短學生的感知時間,促使學生的認知興趣得以充分激發(fā),從而使課堂教學效率明顯提高。小學英語教師在教學中應盡量地為學生提供實物或圖片來將單詞加以直觀展示,與此同時,加入一些常見的句型來促進學生的單詞和常用語的訓練,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例如,在學習《Let’s eat》這部分內(nèi)容的時候,我就通過借助實物或圖片來給學生進行直觀展示,并以此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上課伊始,我以談話導入:“What do you eat in the morning?”以此來引出關于食物的單詞學習。我首先給學生介紹了我的早餐內(nèi)容,我邊出示食物圖片邊介紹:“I ate the egg、milk、bread…”然后,我引導學生回答自己的早餐內(nèi)容,學生說了很多食物,諸如面條、蛋糕、飲料、米飯等等。學生邊說我邊用圖片展示,并配上英語單詞介紹:noodles、cake、juice、rice…如此一來,學生對單詞的理解記憶加深了。在此基礎上,我再引導學生運用“I’d like some… Have some … Can I have some…??”這些句型進行對話練習,學生就很容易掌握了,如此便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三、創(chuàng)設表演情境,加深學生的理解內(nèi)化
體態(tài)語或是分角色表演能夠極大地活躍課堂氣氛,并幫助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特別是在小學生較為陌生的英語教學中,教師所用的每一個表情、動作都能夠給學生以極大的想象空間,從而幫助學生理解。分角色表演則可以促使學生深入閱讀情境,體會人物情感,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對學生學習英語有莫大的推動作用。因此,小學英語教師在教學中,應善于運用合理的體態(tài)語來輔助課堂語言教學,幫助學生理解英語意思。教師還可以通過引導學生對閱讀故事進行分角色表演,來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從而加深學生對英語知識的理解和內(nèi)化。
例如,在學習《What time is it?》這部分內(nèi)容的時候,我就通過創(chuàng)設表演情境來加深學生對英語知識的理解和內(nèi)化。這節(jié)課的主要內(nèi)容是讓學生熟練掌握“What time is it? It’s …o’clock. It’s time for…”這一常用句型來進行關于時間方面的談話。于是,在課上,我讓學生拿出事先準備好的鐘表,鼓勵學生自由組合通過上臺表演來練習對話。我還給學生介紹了美國的小學生作息時間與中國小學生的不同,讓有的組表演中國小學生的作息時間,讓有的組表演美國小學生的作息時間。如此一來,通過生動形象的表演,學生不僅熟練掌握了對話練習,鍛煉了學生聽、說、讀英語的能力,而且促進學生對美國學生的作息時間有了清晰的認識,讓學生明白了中西方作息時間的不同。
總而言之,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創(chuàng)設情境能夠為學生營造一個真實生動的語言環(huán)境,讓學生產(chǎn)生身臨其境之感,從而促使學生在濃厚的情感氛圍中感受和學習英語,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因此,小學英語教師在教學中,應根據(jù)學生的思維特點、認知規(guī)律以及教學內(nèi)容來創(chuàng)設生動形象、靈活多變的情境,從而促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語言環(huán)境中更為生動形象地學習英語知識,進而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唐青.小學英語教學情境的設置[J].山東教育,2007(10).
[2]陳春明.小學英語情境教學[J].教育科研論壇,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