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英杰
摘要:目的:研究吉西他濱聯(lián)合順鉑和地塞米松治療復發(fā)或難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效果探討。方法:選取2017年2月到2018年9月來我院就診的復發(fā)或難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共34例,均采用吉西他濱聯(lián)合順鉑和地塞米松治療,觀察治療效果。結果:34例患者中CR8例、PR15例、SD6例、PD5例,疾病緩解率為67.65%,平均中位生存時間(11.0±0.8)個月,1年、2年生存率分別為35.29%、17.65%。不良反應主要表現(xiàn)為骨髓抑制和消化道反應,無心臟毒性和明顯腎損害者,無化療相關性死亡者。結論:復發(fā)或難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采用吉西他濱聯(lián)合順鉑和地塞米松治療可取得一定的療效,對延長患者生存時間及提高生存率具有重要意義,且毒副反應可被患者耐受,可作為復發(fā)或難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臨床治療的方案之一。
關鍵詞:復發(fā)或難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順鉑;吉西他濱;地塞米松
非霍奇金淋巴瘤在我國作為常見的惡性腫瘤,發(fā)病率和病死率極高,對患者及患者家庭生活造成了極大影響。大部分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在確診時已經(jīng)失去治愈的可能,而復發(fā)或難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治愈率更低[1]。為了深化研究,我院對2017年2月到2018年9月來院就診的34例復發(fā)或難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進行治療觀察,選取34例復發(fā)或難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采取吉西他濱聯(lián)合順鉑和地塞米松的藥物治療方法,由此得出最終結果。本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資料源于2017年2月到2018年9月來我院就診的復發(fā)或難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共34例,男18例,女16例,年齡為21~65歲,平均年齡為(46.31±6.27)歲,Ann Arbor分期:IIA期5例,IIB期1例,IIIA期12例,IIIB期2例,IVA期11例,IVB期3例。作為本次研究的入選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入選標準:經(jīng)病理學檢查確診,且均有可評價的病灶;全身功能狀態(tài)評分不超過3分;預計生存期長于6個月;心肝腎功能正常;血小板計數(shù)>1×1011,外周白細胞計數(shù)>3.5×109/L;入組前至少已接受過1種化療方案的治療;臨床資料完整;患者近期沒有接受影響研究的治療。排除標準:存在既往嚴重精神病史者;對本研究治療方案不耐受者;心肝腎功能不全者;臨床資料不完整者。
1.2治療方法
復發(fā)或難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均進行常規(guī)化療,為預防性止吐,給予5-羥色胺3(5-HT3)受體拮抗劑,為保護胃黏膜,防止消化道損傷,給予質子泵抑制劑。在化療結束后第二天進行血常規(guī)復查,觀察血常規(guī)中血小板和中性粒細胞變化,如果血小板或中性粒細胞減少,應適當給予升高血小板或中性粒細胞的治療;倘若患者發(fā)生中性粒細胞減少且伴有發(fā)熱癥狀,應及時給予抗感染治療,如抗生素治療。
將1000mg/m2吉西他濱溶于150 mL的0.9%氯化鈉注射液中,充分混合均勻制成注射液,于第1、8天靜脈滴注約0.5h;將25 mg/m2順鉑溶于500 mL? 0.9%氯化鈉溶液中,充分混合均勻制成注射液,于第1~3天靜脈滴注;將40 mg地塞米松溶于100 mL的0.9%氯化鈉溶液中,充分混合均勻制成注射液,于第1~4天靜脈滴注。治療周期為3周。
每2個化療周期為一個單位,進行復查并評價治療效果,如果患者治療有效,應繼續(xù)治療6個周期化療;如果患者病情穩(wěn)定,則應給予4個周期化療,并密切關注各項指標,必要時更換方案;如果患者治療無效,應及時更換方案或相應的支持治療。
1.3觀察項目
觀察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根據(jù)WHO抗腫瘤藥物毒性反應分級標準將各不良反應分為0~IV度。記錄患者的生存時間及1年、2年生存率。
1.4療效判定標準
完全緩解(CR,complete response):所有靶病灶消失,無新病灶出現(xiàn),且腫瘤標志物正常,至少維持4周;部分緩解(PR,partial response):靶病灶最大徑之和減少≥30%,至少維持4周;疾病穩(wěn)定(SD,stable disease):靶病灶最大徑之和縮小未達PR,或增大未達PD;疾病發(fā)展(PD,progressive disease):靶病灶最大徑之和至少增加≥20%,或出現(xiàn)新病灶[2]。
1.5統(tǒng)計學方法
數(shù)據(jù)用SPSS19.0分析;用以表示復發(fā)或難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計量資料,數(shù)據(jù)間比較行t檢驗;%用以表示計數(shù)數(shù)據(jù),數(shù)據(jù)間比較行X2檢驗。P<0.05指差異具備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療效分析
經(jīng)治療,34例患者中達到CR者8例,占比23.53%;PR15例,占比44.12%;SD6例,占比17.65%;PD5例,占比14.71%。疾病緩解率為67.65%(23/34)?;颊叩闹形簧鏁r間為3~32個月,平均(11.0±0.8)個月;1年、2年生存率分別為35.29%(12/34)、17.65%(6/34)。
2.2患者在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上的分析
從表1獲悉,患者的主要不良反應為骨髓抑制和消化道反應,其中骨髓抑制反應包括貧血、血小板減少及中性粒細胞減少,IV度貧血者僅1例,III~IV度血小板降低者10例,III~IV度中性粒細胞減少者8例,發(fā)生骨髓抑制者在減少吉西他濱、順鉑、地塞米松用量并暫停給藥,配合促紅細胞生成素、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療后均恢復。消化道反應主要為惡心嘔吐,發(fā)生率為91.18%(31/34),經(jīng)對癥治療均恢復。其他不良反應有肝損害、周圍神經(jīng)毒性和便秘,經(jīng)處理均得到有效緩解,未對治療造成明顯影響。無心臟毒性和明顯腎損害者,無化療相關性死亡者。
3討論
非霍奇金淋巴瘤異質性特別強,病變部位主要集中于淋巴結、胸腺以及脾臟等器官處,腫瘤細胞主要來源于B細胞型、T細胞型和NK/T細胞型,其中B細胞型最多,高達70%~85%,因此以淋巴瘤命名。對于復發(fā)或難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國際上還沒有統(tǒng)一救治標準,目前來說常見的是DICE、E-POCH、DHAP,緩解率可達305~70%[4]。復發(fā)或難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治愈率極低,延長生存時間、提高生存質量成為了治療復發(fā)或難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首要目標。對于非霍奇金淋巴瘤已經(jīng)達到中高度侵襲性的患者,化療應當作為首選,通常而言,一線治療方案為CHOP方案,即環(huán)磷酰胺、長春新堿聯(lián)合強的松、表阿霉素為方案化療藥物,可使患者生存率提高到35%~40%,但該方案也具有局限性,僅對B細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效果較好,患者群體中高達40%的患者不適用,或仍會復發(fā)[3]。
本次研究中采用吉西他濱聯(lián)合順鉑和地塞米松藥物治療的34例患者中CR8例、PR15例、SD6例、PD5例,疾病緩解率為67.65%,平均中位生存時間(11.0±0.8)個月,1年、2年生存率分別為35.29%、17.65%。不良反應主要表現(xiàn)為骨髓抑制和消化道反應,其他不良反應有肝損害、周圍神經(jīng)毒性和便秘,患者對不良反應均可耐受,無心臟毒性和明顯腎損害者,無化療相關性死亡者??梢姴捎眉魉麨I聯(lián)合順鉑和地塞米松治療復發(fā)或難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可取得較好的療效,且患者對毒副反應可耐受,具有較高的安全性。吉西他濱是一種抗代謝類抗腫瘤藥物,在進入機體后經(jīng)脫氧胞嘧啶激酶活化,并由胞嘧啶核苷脫氨酶代謝,其主要作用于細胞周期的G1/S期,主要代謝代謝產(chǎn)物脫氧二磷酸核苷和三磷酸核苷可有效抑制DNA的合成,促進細胞凋亡[4];順鉑數(shù)廣譜高效抗腫瘤藥物,可抑制DNA的復制過程;地塞米松是一種糖皮質激素,可起到抗炎、抗病毒、免疫抑制的作用,可使淋巴細胞脂肪水解,阻止脂肪酸再酯化利用,從而造成脂肪酸在細胞內堆積,引發(fā)細胞核破裂、細胞解體。三種藥物合用可有效抑制癌細胞DNA復制及癌細胞的擴散,促進癌細胞凋亡。
綜上所述,復發(fā)或難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采用吉西他濱聯(lián)合順鉑和地塞米松治療可取得一定的療效,對延長患者生存時間及提高生存率具有重要意義,且毒副反應可被患者耐受,可作為復發(fā)或難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臨床治療的方案之一。
參考文獻:
[1]李秀瑾.GDP方案治療復發(fā)難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27例臨床治療觀察[J]. 中國實用醫(yī)藥,2015,10(24):192-193.
[2]王浩,張曉波,劉鋒,等.GDP方案治療復發(fā)和難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療效觀察[J].實用癌癥雜志,2016,31(4):668-669.
[3]楊萍,趙偉,萬偉,等.GDP方案治療復發(fā)難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效果觀察[J].白血病·淋巴瘤,2018,27(1):33.
[4]閆世彬,陳忠光,馬德亮,等.含吉西他濱的聯(lián)合化療方案治療難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療效[J].中國實驗血液學雜志,2017,25(5):1415-1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