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紅
摘 要:有效的課堂提問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的應用,不僅可以實現(xiàn)師生之間的積極互動,還可以使學生在有效問題的驅使下,深入地對所學知識進行分析和理解,扎實掌握所學,提高思維水平,實現(xiàn)有效發(fā)展。在本文中,我將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從問題設計和問題提出這兩個方面入手,就如何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實現(xiàn)有效提問進行詳細說明。
關鍵詞: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提問;實施對策
眾所周知,初中階段是學生形成展正確的道德認知和價值判斷的關鍵時期,道德與法治作為該時期需要實施的主要學科,其在促進學生知情意發(fā)展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課堂提問,往往被作為教師推動學生思維發(fā)展,把握學生思維動向的有效方式,其有效的實施不僅可以打破教師知識灌輸?shù)南拗?,還可以使學生在問題的驅使下,展開對所學知識的深入探究,從而在問題分析、思考和解決中,扎實地掌握所學,提高道德與法治學習水平,為塑造良好的道德品質,踐行道德行為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有效設計問題
課堂提問的實施是以問題的設計為基礎的。有效的問題設計,不僅可以驅動學生的思維,還可以使學生在解決中掌握所學。所以,我在組織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的時候,對如何設計有效的問題進行了探索,積累了以下經驗。
1.在重難點處設計問題
道德與法治作為一門德育課程,相較于其他學科,其具有特殊性,教學的實施重在幫助學生解決其頭腦中存在的困惑、疑問等,使其建立正確的道德認知,形成積極的道德情感,從而逐步地將道德認知轉化到道德行為,實現(xiàn)健康發(fā)展。除此之外,在新課改不斷深入發(fā)展的今天,教材編寫人員立足時代發(fā)展的要求,和學生成長的需求,將法律內容和國情國策教育等內容引入其中,實現(xiàn)了教學內容的豐富,同時也給教師的教學帶來了新的挑戰(zhàn)。新增加的內容,復雜抽象,導致學生在理解的時候存在諸多的問題。面對此情況,教師要想實現(xiàn)有效提問,其需要在課前對這些知識內容進行細致的分析,把握其中的重難點內容,以此為切入點,合理地設計問題,力圖突出重難點,使學生在問題解決中扎實掌握所學。
以“根本政治制度”為例,通過分析教材,我發(fā)現(xiàn),該內容的實施旨在引導學生了解我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以此為重難點,我結合課程標準和教參,為學生設計了這樣的問題:在第一單元我們曾學習了憲法知識,誰還記得憲法的基本原則是什么呢?判斷一下,你是人民嗎?作為人民,在現(xiàn)實生活體驗過程中,你能決定國家的重大事務嗎?你可以管理國家的事務嗎?為什么會如此呢?在這樣的問題引導下,學生會在遷移知識的過程中,一步步地對人民的權利和人民當家做主進行分析和探究,以此在問題將解決中實現(xiàn)對重難點知識的掌握。
2.在思維點處設計問題
就課堂提問內容內容而言,其有封閉的,也有開放的。所謂的封閉式問題是指有固定答案的問題。而開放性問題則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沒有一個明確的答案。在傳統(tǒng)的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活動開展中,大部分教師盡管會提出問題,但是其所提出的問題是封閉性的,盡管可以使學生在問題思考中理解所學知識,但是無形之中禁錮了學生的思維,不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立足新課改要求,教師在教學活動開展中,需要設計開放性的問題,啟發(fā)學生的思維,促進學生的有效發(fā)展。一般情況下,我在組織教學的時候,會立足學生的思維點為其設計開放性的問題,從而使其發(fā)散思維,發(fā)展思維能力。以“自覺遵守規(guī)則”為例,教材中為我們設置了與遵守交通規(guī)則有關的情境。這個情境中為我們呈現(xiàn)了三幅畫面:第一幅,在過馬路的時候,盡管有紅綠燈,但是很多人都在跟風闖紅燈;第二幅,在馬路上沒有人的時候,有人在闖紅燈。以此為基礎,我向學生提出了這樣的問題:你覺得我們在什么時候可以闖紅燈呢?在如此問題的引導下,學生會自主地聯(lián)系生活經歷,從不同的角度開展思考和討論,最后在道德兩難的情況下做出一個合理的選擇。如此教學的實現(xiàn),不僅可以實習生獲得思維能力的發(fā)展,還可以使其意識到在參與生活中,我們不僅要樹立維護規(guī)則的態(tài)度,還要樹立維護制度的決心,踐行良好行為,借此為學生有效參與社會生活打下基礎。
二、豐富提問策略
在從不同角度設計了問題之后,教師接下要做的是在課堂中,采取多樣的策略將問題展現(xiàn)給學生,以此真正地發(fā)揮課堂提問的作用,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1.發(fā)問策略
發(fā)問是教師提出問題的關鍵。有效的發(fā)問設計了發(fā)問時間、發(fā)問對象等內容。一般情況下,我在組織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的時候,會根據(jù)教學進度,面對重難點知識向學生提出問題,以此使學生在問題的驅使下,展開探究,建立對所學知識的深刻理解。而提問對象呢?一般情況下,教師所提問的對象是面對全體學生的。但是,在班級授課制下,大部分教師設計的問題是以中等生的學習水平為主的,其主要是面對中等生的。在這樣的情況下,提出的問題,學困生覺得困難,學優(yōu)生覺得簡單,以此導致只有中等生可以對問題進行思考和探究,如此不利于其他學習水平的學生進行思考和探究,限制著學生的發(fā)展。面對此情況,我在實施課堂提問的時候,會采取分層提問的方式,向學困生提出簡單的問題,向學優(yōu)生提出較為復雜的問題,以此使各個層級的學生在參與中,都能獲得思考問題的機會,使問題真正地面向全體學生,提高課堂提問價值。
2.候答策略
在傳統(tǒng)的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活動開展中,盡管部分教師也會向學生提出問題,但是其一提出問題就點名學生回答,很少給予學生思考的時間,導致學生在被點名后,由于緊張無法對問題進行深入的思考;而未被點名的學生則抱著逃過一劫的僥幸心理,放棄思考。無論是哪一種情況,其都不利于學生實現(xiàn)有效的思考,導致課堂提問流于形式。面對此情況,我認為,在道德體育法治教學活動開展中,既然學生是學習的參與主體,那么,教師就需要在提出問題之后,立足學生的學情,或多或少地給予學生自主思考的機會,以此使其真正地參與到課堂提問活動之中,鍛煉思維。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我發(fā)現(xiàn),教師給予學生的自主思考的時間不能太短,最少要有5秒鐘,但是也不能太長,最多不能超過10秒鐘。在這短短的幾秒鐘時間里,學生會在思考中逐步地實現(xiàn)發(fā)展。
3.理答策略
在學生回答問題之后,教師需要對學生給出的答案進行梳理,以此使學生在總結、歸納的過程中,加深對問題的理解。在此環(huán)節(jié)實施過程中,教師要做一個善于傾聽者,認真地傾聽學生的答案,從中發(fā)現(xiàn)閃光點,進而給予學生積極的評價,從而使學生在教師的賞識下,樹立自信心,積極地參與到后續(xù)教學之中,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以“誠實守信”為例,在教學活動開展中,我立足近期的新聞案件,學生剮蹭路邊的寶馬車,向學生提出了這樣的問題:如果你是這個故事中的主人公,你會怎樣做呢?在此問題的驅使下,大部分學生會冷冰冰地給出一個“不跑”這樣的答案,如此是無法達到提問效果的。于是,我繼續(xù)追問:如果你當時選擇逃跑,會怎么樣呢?如果不跑又會怎樣呢?在這樣的問題引導下,學生會從不同的方面繼續(xù)思考,以此做出正確的選擇,根據(jù)學生的選擇,我引導其總結問題答案。
總之,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實施過程中,教師還要立足課堂提問的價值,根據(jù)不同的角度為學生設計探究問題,并利用不同的策略向學生呈現(xiàn)問題,以此使學生在問題的思考和探究中,加深對所學的理解,塑造良好的道德認知,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尚秀娜.問題教學法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中的應用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8.
[2]顧勇鵬.提升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提問有效性的策略——以統(tǒng)編《道德與法治》七年級上冊教材的教學為例[J].課程教育研究,2018(17):70-71.
[3]蘇逵.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有效教學的建構、實施與創(chuàng)新[D].云南師范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