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秀瓊
摘 要:小學中年級即三、四年級階段的語文習作能力發(fā)展是學生真正意義上首次完整的語文素養(yǎng)發(fā)展,寫作教學的成功與否,關系到學生語文習作興趣的培養(yǎng)和語文習作能力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是小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發(fā)展的重要途徑。因此,教師應為中年級小學生提供高效的寫作教學引導。本文從降低初學難度,激發(fā)寫作欲望;創(chuàng)設合理情境,激發(fā)寫作動力;聯(lián)系實際生活,拓展寫作素材;結合課外閱讀,給予寫作指導;拓展練筆途徑,培養(yǎng)寫作習慣五個方面,對小學語文中年級寫作高效教學進行討論,希望對各位語文教師有所助益。
關鍵詞:小學語文;中年級語文;寫作教學
寫作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能夠為學生的日后語文全面素養(yǎng)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礎。教師在實際的語文寫作教學中,應結合學生的實際寫作能力和新知識的學習特點,培養(yǎng)學生對事物的觀察能力、認知能力,通過口述和文字等形式進行事物描述和思想表達的能力。教師應認清自身對于小學生寫作寫作能力發(fā)展的重要引導作用,積極學習教學知識,努力研究學生特點和教材內容特點,從寫作動力、寫作素材、寫作方法、寫作習慣等方面,結合教師自身的教學經驗,對小學生的高效語文教學工作的開展進行討論。
一、降低初學難度,激發(fā)寫作欲望
過高的要求會讓學生望而生畏,學生寫不出滿意的效果就會慢慢失去信心,喪失寫作興趣。對于中年級學生的語文寫作教學,教師首先要做的就是激發(fā)學生對寫作的興趣,產生對寫作方式的語文素養(yǎng)提升的欲望。教師應尊重學生的認知能力和表達能力的發(fā)展規(guī)律,在實施習作教學過程中,要由易到難,隨著年級的升高逐步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根據(jù)中年級學生的特點,首先進行說話形式的簡單寫作,讓學生感到寫作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寫作欲望。
例如,在教學三年級第一單元的習作課程“猜猜他是誰”時,為了讓學生產生對寫作的興趣,激發(fā)學生對寫作的欲望,教師組織學生以口述的方式,讓學生根據(jù)本課中提示的對人物的描述,形容自己的好朋友或者同班同學,讓其他學猜猜他描述的是誰。學生小名積極舉手回答,對同班同學小凱進行了外貌、形體和愛好等方面的描述,其他學生根據(jù)小名的描述方面的逐漸增多,逐漸確定出描述的主人公是小凱。教師引出寫作的方法,幫助學生明確自作方向,激發(fā)學生寫作的興趣:“其實我們的寫作,正是將口述的形式變成筆寫的形式,讓他人通過你的文字描述,能猜出你寫的是誰,或者你寫的是什么。”學生并沒有產生對寫作的恐懼心理,反而因為覺得寫作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產生了寫作的欲望,主動要求寫作。
二、創(chuàng)設合理情境,激發(fā)寫作動力
寫作教學過程中運用情境是目前語文基礎教學中被普遍運用的教學方法之一,它是指教師在現(xiàn)代教學理論的指導下,根據(jù)教學需要,通過創(chuàng)設與教材內容、課堂環(huán)境相應的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以形象為主體的具體場景開展教學活動。情境的創(chuàng)設可以為學生提供更直觀的寫作參考資料或寫作參考原型,讓學生在特定的情境中獲得情感體驗,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寫作觀念,從而產生寫作練習的動力。
例如,教師在教學四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寫作內容“推薦一個好地方”時,就通過多媒體信息展示工具為學生展示了多張學生附近的公共游樂場所,如植物園、動物園、公園等環(huán)境的視圖資料。學生有了這些資料作為想象的參考,產生了寫作的動力。如學生小亮多次游覽動物園,對動物園的地形和動物的位置有清晰的認識,小亮有了寫作的動力,于是以動物園為推薦主題,進行了快速的寫作。其他學生也根據(jù)自己熟悉的場景,如植物園、公園等環(huán)境,參考多媒體屏幕上滾動播放的圖片和短視頻,積極主動地進行了作文練筆訓練。教師為學生展示的學生可以接受的情境,通過激發(fā)學生的寫作動力,保證了教師課堂教學的高效性。
三、聯(lián)系實際生活,拓展寫作素材
生活是寫作素材的來源,學生習作的材料大部分來源于生活,因此學生要通過各種途徑體驗生活,在生活中積累寫作素材。學生的大部分時間在學校,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更多接觸大自然的機會,也讓學生喪失了不少接觸現(xiàn)實生活中多彩情景的機會。所以教師應善于尋找與學生關系緊密的家庭生活,或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教授觀察方法,引導中年級的學生首先從家庭環(huán)境有關的實際生活中尋找寫作素材,并抓住每一個與外界社會接觸的機會,通過觀察,實現(xiàn)第一手寫作素材的積累。
例如,在教學“寫觀察日記(一)”時,教師聯(lián)系了學生的實際生活相關的校園環(huán)境,以及學生在家庭中常見的父母做飯菜、看電視,討論生活計劃等實際生活情景,豐富了學生的寫作思路。尤其是學生對于校園中常見的樹木,很少有學生對校園的樹木、花草、教學樓等常見的實物進行刻意的觀察,所以教師教導學生應善于觀察:“寫作的素材都是來源于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場景和普通的事物,但是我們觀察的仔細程度,直接決定了我們的作文寫作。我們要善于觀察普通事物,在生活中通過認真觀察,尋找積累可以寫作的素材。”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記憶,在課堂上進行了關于自己家庭瑣事或者校園景色的作文練習,同時提升了學生通過觀察積累寫作素材的意識。
四、結合課外閱讀,給予寫作指導
閱讀是積累材料的重要途徑,也是幫助學生提升寫作能力的有效努力途徑。小學生中年級學生的生活范圍較小,經歷有限,且受到的保護多,不可能對一切事情都親力親為,對現(xiàn)實生活的世界有所了解有限,要拓展看世界的視野,很重要的一個方式就是通過閱讀。所以教師應重視閱讀與寫作教學地融合,通過文本資料的閱讀,教授給學生正確的寫作手法,提升學生寫作水平。
例如,教師為了讓學生在平時增加閱讀資料,熟悉文章作者的寫作手法,在進行課文教學的過程中,也為學生準備課外讀物。如在教學“爬山虎的腳”時,教師為學生尋找了作者葉圣陶的《葉圣陶出版文集》中的部分文章。對說明文的寫作進行了方法指導,如“說明文,就是用來解釋或說明事物、事件、過程的文章??梢杂门e例子、打比方、作比較等較為容易的寫作手法,對要說明的事物進行細致的描繪?!睂W生有了寫作說明文的具體的方法,更容易地進行了說明文的寫作練習,提升了教師的教學效率。
五、拓展練筆途徑,培養(yǎng)寫作習慣
對于初學寫作的小學中年級學生,練筆途徑越多,寫作越頻繁,對提升小學生的寫作能力也就越有利。教師應抓住更多的機會鼓勵學生多多練筆。如在觀看電影或者電視劇后,寫觀后感。在平時鼓勵學生多寫日記。在對文本閱讀過后,鼓勵學生寫讀后感。對于寫作的難度,教師可以不必嚴苛要求,而讓學生寫自己想說的話,或者按照一定的順序,記敘自己想要寫的事情,說明自己想要描寫的事物或事情。主要是通過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習慣,促進學生的寫作能力提升。學生有了良好的寫作習慣,首先可以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水平,其次可以起到對教師的長期高效率的寫作教學的幫助作用。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教師要達到中年級寫作高效教學的重要目標,就要將學生放在教學的中央位置,一切教學活動的設計與開展都要以學生的寫作發(fā)展需求為基礎,以學生的寫作能力發(fā)展為目標。通過降低初學難度,創(chuàng)設合理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寫作動力;同時注重聯(lián)系實際,拓展學生的寫作素材,幫助學生積累寫作素材;同時結合課外閱讀教學,給予學生必要的寫作指導;結合練筆途徑的拓展,培養(yǎng)寫作習慣等多種有效途徑,實施高效的寫作教學。
參考文獻:
[1]陳婉貞.小學中年級學生習作興趣的培養(yǎng)[J].華夏教師,2018(36):19.
[2]林進強.小學中年級作文有效性教學的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8(06):47.
[3]肖亞女.快樂體驗輕松習作——中年級“玩”中習作教學策略例談[J].教育實踐與研究(A),2016(02):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