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娜
【摘要】中學是學生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關鍵階段,而學校德育教育又是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三觀”的必要前提。在學習過程中,班主任作為每天與學生接觸最多的直接教育者,更是肩負著學生德育教育的重要職責。此外,“愛滿天下”是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畢生所追求的教育真諦。在教育中融入“愛滿天下”教育思想,用愛去滋潤學生的心靈,能夠更好地促進學生健康快樂成長。
【關鍵詞】初中;愛滿天下;德育
“愛滿天下”是陶行知教育思想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其核心就在于“愛”,倡導在學校教育實踐中要對學生實施一種“愛的教育”,并通過愛的引導,用愛心去滋潤學生的心靈,用愛去呵護孩子們的健康快樂成長。高爾基說過:“誰不愛孩子,孩子就不愛他,只有愛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師愛是人間任何一種愛都無法比擬的,因為這種愛是一種不記回報的、無私的、廣泛的、沒有血緣關系的愛,它是無比神圣的,比淵博的知識更重要。因此,“愛滿天下”思想與目前所推行的教育課程改革要求高度一致。因此,在學生教育與管理中,積極推行“愛滿天下”教育思想也就成為了教育改革的一大必然課題。本文結合我的德育教育經驗,針對初中德育教育中如何實現(xiàn)“愛在心頭,情滿教育”,更好地呵護學生健康成長提出了幾點建議,僅供參考。
一、注重愛的全面滲透,營造愛的濃郁氛圍
對于學生而言,一個良好的環(huán)境氛圍,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們更好地感受生活與學習的美好,同時也有助于培養(yǎng)他們相互包容、積極向上、彼此關愛的良好情感。因此,教師要富有愛心,讓孩子感受到愛。前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者的關注和愛護在學生的心靈上會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象?!蹦軌虻玫浇處煹年P愛,是每個孩子最基本的心理需求,師愛對學生來說是一種良好的道德感化和心靈熏陶,更是一種鞭策和激勵,對孩子的健康成長和全面進步有很大的推動作用。因此,在進行愛的教育過程中,教師可以從環(huán)境創(chuàng)設上下功夫,用心、用愛去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濃郁的愛的氛圍。具體而言,教師可以將愛表現(xiàn)在每一個微小細節(jié)上,同時體現(xiàn)到日常的言行舉止中,這種愛的表現(xiàn)通常也無需刻意去營造,但卻能夠讓學生們時刻都能感受到,如浴春風。
比如我會在每天上學和下午放學的時候,站在教室門口,等待同學們的到來和離開,并對每一位同學給予親切的問候,同時也會給予其一些諸如握手、拍肩等溫馨小舉動,這些行為所體現(xiàn)出的正是老師對學生的愛。在這樣一種環(huán)境中,學生們受到感染,往往會更加積極地投身到學校的生活和學習之中,賦予了校園更多的吸引力。此外,在環(huán)境布置方面,溫馨的教室環(huán)境往往也更有利于各項教育活動的開展。我在此方面所采取的措施為:組織學生一同設計“愛心口袋”,并用其來收集他們的“愛的心愿”,學生們的愛心表達可以通過繪畫、書寫等方式來呈現(xiàn)。在這樣一種感化教育形式中,學生們不僅學會了愛的表達,懂得感恩,同時也形成了愛的有益互動。愛的目光是孩子成長的源泉,愛的微笑是孩子成長的動力。作為一名鄉(xiāng)鎮(zhèn)中學教師,我熱愛教師這個崗位,我捧出一顆火熱的心去愛學生,熟悉他們,了解他們,關心他們,與他們真心實意地交朋友,使他們感受到師生之間的真誠和依賴。我們班上的學生大部分都是留守兒童,因為他們缺少父母的關心呵護,所以學校里,他們更需要得到老師的愛。記得有一次我們舉行家長半日開放活動,戶外活動時需要有家長與孩子們一起參與問答情況,但有幾個學生的家長沒有來參加,當時我看見他們的眼神里充滿了失望,很羨慕那些有家長來的同學,他們的舉動透露出不想?yún)⒓訂柎鹎闆r,后來我和班上的兩名教師微笑的對他們說:“我們來做你們的家長陪你們一起參加這次的問答情況,好嗎?”他們高興地答應了!活動中我看到他們露出了久違的笑容。所以在學生面前只要你永遠有愛的目光和愛的微笑,你就會發(fā)現(xiàn)你用一點微薄的愛都會讓他們銘記于心??傊?,在日常的教學管理中,班主任教師要善于為學生營造出一種愛的濃郁氛圍,促進愛的全面滲透,從而更好地呵護學生健康成長。
二、尊重學生個體化差異,突出愛的教育的個性化
對于初中生而言,雖然歷經小學階段的學習后,在生理與心理上得到了一定的發(fā)展,但畢竟由于年齡還小,依舊存在著諸多的不足。很多時候,學生對于教師都存在的較大的依賴,教師的一言一行都將會對學生們的成長與發(fā)展產生深刻影響。因此,在教育過程中,教師首先需要清醒地意識到自己在學生教育中的重要性,并尊重不同學生之間的個體化差異,克服“趨優(yōu)選擇”的慣性,秉承一顆平等、民主的心態(tài)去認真、公平的對待每一位孩子,讓其感受到被關愛的溫暖。
比如,每個班級中都不乏一些調皮、不守紀律的所謂“后進生”,對待這些“后進生”如果我們一味地采取嚴厲的訓斥和批評或叫家長等形式進行管教的話,很多時候不僅不能達成很好的教育效果,甚至還很有可能會激發(fā)起學生們的逆反心理。此時我們不妨轉變一種思路,用另外的方法來教育他們。如我在對待不注重集體衛(wèi)生的學生時,會選擇和他們一同去收拾教室衛(wèi)生,并在收拾的過程中給予學生一定的表揚和鼓勵,“你做的真棒,以后要保持努力;教室是我們共同的家,我們要愛護好我們的家……”這樣一種形式往往也更有利于得到學生的內心肯定,慢慢地他們也會糾正不注重集體衛(wèi)生的不良習慣。也正是由于教師所給予的愛和寬容,讓學生深刻感受到了希望與責任,所以他們也才會有意識地去約束和克制自身行為,用優(yōu)異的表現(xiàn)來報答教師的肯定與鼓勵,不負教師的期望。
三、加強對學生的道德情感培養(yǎng),促進學生道德信念的形成
所謂情感,就是我們人類所特有的一種針對外界客觀事物的態(tài)度體驗,在我們正在進行著的認知過程中,情感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監(jiān)督和評價作用,同時情感在人類的觀念與信念以及道德的形成過程中發(fā)揮出了一種不可或缺的中介性作用。中學時期是一個人道德品質、行為習慣和個性開始形成的重要時期,對初中生進行愛的教育,將對他們以后個性品質的形成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一切良好行為都產生于良好的情感,才能助人為樂;愛憎分明,才會見義勇為;熱愛父母,熱愛人民,才會無私奉獻。因此,培養(yǎng)愛的情感是塑造良好品德的重要方面。青春時期的初中生易感性強,是情緒、情感萌發(fā)的重要時期,也是進行愛的情感教育的大好時機,作為擔負著中學教育重任的班主任,應不失時機地對學生們進行愛的教育。此外,道德信念,也并不是一種簡單的心理成分,而是一種集合了強烈的道德情感與深刻的道德意識以及頑強的道德意志的有效綜合。道德信念是一個人道德行為得以產生的內在動力,同時也是道德動機的最高級形式。在班主任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加強情感培養(yǎng),同時努力促進學生道德信念的形成對于學生們良好道德素質與心理品質的養(yǎng)成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對此,對于廣大初中班主任而言,在培養(yǎng)學生道德情感和道德信念時,就可以結合學生們的認知特點組織學生開展一些綜合性的課外實踐活動。
比如,讓學生搜集一些名家故事和名人名言,向學生講述一些愛國故事等,同時還可以引導學生給自己定一條座右銘,并以此為戒,能夠做到“每日三省吾身”,在其激勵和約束下,促使自己不斷進步,不斷成長。此外,還可以組織學生選定一名最崇拜的英雄人物,可以是革命領袖也可以是專家名人,將其作為自己學習的榜樣,用其事跡來激勵自己不斷前進等等。班主任在對學生進行情感培養(yǎng)時,可以采取的活動形式還有很多很多。借助這些實踐性活動的實施,不僅有效地豐富了學生內心的情感思想,促使學生逐漸養(yǎng)成一種良好的道德觀念,同時也幫助學生的主體性得到了充分展示,達成一種十分有效的德育教育效果。
四、小結
總而言之,身為一名班主任,在工作中要做的不僅是教書,更要育人,對于初中生的教育,班主任必須要重視起來,結合實際情況優(yōu)化教育理念,給予學生最大的關心和愛護,將“愛”積極融入到學生的教育中去,讓學校生活變得更加有情有愛,為其創(chuàng)造輕松、健康、溫暖的學習環(huán)境,只有這樣才能幫助學生實現(xiàn)健康快樂的成長,并在潛移默化中培養(yǎng)良好的道德品質。初中作為學生身心發(fā)展的關鍵階段,初中德育教育工作高效開展的意義也就顯得尤為深遠。但德育教育工作的開展并不是一個一蹴而就的過程,而是一個需要長期堅持的工作,因此,需要廣大班主任能夠保持足夠的耐心,秉承“愛滿天下”教育思想,尊重學生身心發(fā)展特點與個性化差異,理性、客觀、智慧地實施愛的教育,從而促使學生良好行為品質及情感態(tài)度的形成,也為學生的后期成長與發(fā)展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王正.淺談如何提升初中生德育教育的實效性[J].中國校外教育,2019(07):43.
[2]鄧永紅.以生為本視角下的初中德育工作滲透策略[J].北極光,2019(01):119-120.
[3]王琪.因材施愛,做多元智慧班主任[J].內蒙古教育,2015(3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