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成
摘 要: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這句話也從側面反映了課堂導入直接影響課堂教學質量。好的課堂導入能讓學生在短時間內集中注意力,讓教師更好地參與課堂活動。為此,筆者結合近年來的教學實踐,簡單談一談當前語文課堂導入應遵循的原則,并著重探討初中語文課的導入方法,旨在為其他教師優(yōu)化課堂導入提供借鑒。
關鍵詞:初中語文;導入;原則;方法
《說文》中講道:導,引也。導入即引入。課堂導入是一堂課的開始,積極的思維活動是課堂教學成功的關鍵,精彩的導入語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思維興趣。所以教師上課開始就應當注意通過導入語來激發(fā)學生的思維,以引起學生對新知識、新內容的熱烈探求。課堂導入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之一,一堂課導入的成與敗直接影響著整堂課的效果。蘇霍姆林斯基說:“如果老師不想辦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的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tài),就急于傳授知識,那么這種知識只能使人產生冷漠的態(tài)度,而給不動感情的腦力勞動帶來疲勞。”所以,老師,特別是語文老師一定要重視課堂的導入。那么語文課的導入方式主要有哪些呢?他們分別有哪些優(yōu)點?我們語文老師應該怎樣有效使用呢?我認為,語文課的導入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適宜的情景能迅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情感。比如在學習《土地的誓言》這篇文章時,我們可以通過播放歌曲《松花江上》,創(chuàng)設出悲憤的情緒,控訴日本帝國主義入侵東北后的滔天罪行,表達了流落異鄉(xiāng)的東北人民要求收復失地的強烈愿望,激發(fā)學生的愛家、愛國情懷。如在學習雨果的《就英法聯(lián)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時,可以先通過觀看有關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圓明園的視頻或圖片來激發(fā)學生的憤慨之情,這樣學生更容易理解課文的相關背景,從而取得好的教學效果。
二、通過師生活動導入新課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可采用競猜、玩游戲、講故事、小型比賽等趣味性較強的活動導入新課。比如在學習古詩詞的時候,可以采用比賽的方法,看哪個小組能夠背誦出所學過的李白、杜甫或者本課要學的作者的更多詩歌,以此來調動全體學生的參與,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再如,學習《看云識天氣》的時候,我們可以先展示不同形狀的云的圖片,讓學生猜測這些云分別代表什么樣的天氣。這也能夠很好地活躍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師生對話導入新課
并不是所有課堂的導入都適合開展活動,有時候師生的對話也能起到很好的導入作用。比如在學習《陳太丘與友期》這篇文章的時候,我指名學生提問:“當你家里來客人了,你的父母都不在家,你會怎么辦?”學生的回答多種多樣:“我給他倒杯茶,然后請他在家等會”“我就給爸爸媽媽打電話”……我說道:“這位同學表現(xiàn)得很有禮貌,但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篇課文中,一個小孩子的表現(xiàn)卻和剛才這位同學不一樣,他這樣做對嗎?為什么呢?”以這樣的方式來引入課堂比較直接,但也能調動學生的興趣。在學習《散步》一文時,我們可以請同學講述一下他們跟家人散步對的趣事,或者難忘的經歷,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四、通過欣賞音樂、影視作品導入新課
音樂、影視作品十分直觀,很容易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有的課堂可以直接用它們來導入新課。比如,在學習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的時候,我就先播放由歌手王菲演唱的這首歌曲,許多學生一下就有了興趣了。比如在學習《智取生辰綱》時,通過播放《水滸傳》的一些片段,也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比如在學習《隆中對》《出師表》時,我們通過播放《三國演義》的一些片段,也能在課堂上取得好的效果。
課堂導入的方法多種多樣,遠不止以上這幾種。而且各種導入的方法并不是完全孤立的,它們各有特點,卻又往往相互聯(lián)系,而且,一堂課的導入往往可以用多種方法。所謂“教無定法”,不同的老師對課堂的理解和把握千差萬別,課堂導入的方式各有千秋,但只要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開啟學生思維的課堂導入都是好的導入。只要我們因地制宜,認真分析,就能找到適合不同學生、不同課文的導入方法,從而開啟一堂精彩的課堂。
參考文獻:
[1]宋靜妮.初中語文課堂導入教學方法淺析[J].語文學刊,2015(16):171-172.
[2]周德洪.探討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措施[J].課程教育研究,2015(31):64-65.
[3]楊紅英.新課改下初中語文教學策略探究[J].甘肅教育,2016(04):79.
[4]王玉平,孟凡蓮.初中語文課堂導入教學淺析[J].當代教研論叢,2016(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