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琳琳
常言道:“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農(nóng)民在耕地前要“備耕”,工人在生產(chǎn)前要“備料”,戰(zhàn)士在打仗前要“備戰(zhàn)”,這都是“預”。而預習,就是為上課做心理和知識的雙重準備?!墩Z文新課程標準》中有一條鮮明的教學理論:以學定教。這一基本理念將教學活動牢牢定位于學,學生學先于教,即以學生的預習活動啟動教師的教學活動。每一教學過程是從學生的自學開始的,教師則在學生自學的基礎上施教,有學有教,不學則不教??梢?,預習是教學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是激發(fā)學生求知欲、推動學生不斷進取的“前奏曲”。我對學生進行了語文課前預習的研究,總結(jié)如下:
一、出現(xiàn)的問題
問題一:為什么布置了預習作業(yè),學生根本不做
“真是氣死我了,怎么回事啊,明明是叫他們昨天預習好的,今天上課都沒有人舉手,問啥啥不會……”辦公室的同事又抱怨了,這到底是為什么呢?
我想,應該有這幾點原因。一是老師自己不重視預習,布置了預習下一課的作業(yè),自己都覺得這算不上一項作業(yè),形同虛設。很多學生也不知道如何進行預習,以為語文預習就是讀讀課文,寫寫字詞,看到有預習這一項就認為反正老師也看不出來我預習了沒有。二是家長不重視預習這項作業(yè),給孩子檢查的時候也就問一下而已。久而久之,在孩子的眼中預習就真的變成了可有可無。
問題二:學生不知道怎樣才算是預習
在五年級的課堂上我問我的學生們是如何預習的,學生們答把課文讀一遍,然后再劃出生字新詞讀一讀,把課后的生字詞標上拼音再組詞,就預習完了。出現(xiàn)這種情況可能有以下原因:老師放任自流或要求過死,導致學而無趣。老師的放任自流表現(xiàn)為對學生的預習不聞不問,不作任何要求;要求過死表現(xiàn)為對學生的預習要求千篇一律,比如:課文你得讀兩遍,哪幾個字你得劃下來查字典注音,哪些詞語你得查詞典解釋含義,分段落寫段意等等。這樣缺少正確的引導或是要求過死,都導致了學生對預習的茫然。
問題三:老師缺少對學生預習方法的指導
就我平時的教學來看,雖然我也要求學生預習新課文,卻沒有給學生講要怎樣去預習。比如:課文應該怎樣去讀;立足于詞、句、段、篇,你要注意什么;閱讀提綱怎樣去寫;立足于閱讀感受,你應該如何提問等等。學生不知道,老師也沒有講,甚至以為這些事情是學生都會的,就不應該是老師講的東西。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老師認為預習是學生自己的事,應該讓學生自己去“自主”,老師不應該過問;另一方面是老師對預習的研究不夠,不知道怎樣去指導學生自主預習,所以在布置學生預習的時候也就很簡單草率。時間一長,學生既不會預習的方法,也不會養(yǎng)成良好的預習習慣,當然也就不去預習。
二、有效預習的方法
找到了問題的所在就不難解決,那么面對我們現(xiàn)在所教的學生如何來改變現(xiàn)狀?我談一下我的幾點看法。
(一)重視預習指導,循序漸進
一般來講,預習提示應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循序漸進。教師首先要重視學生的預習,必須做到對預習的指導到位。就拿高年級語文的預習來說,根據(jù)不同的課文可提出以下提示:
1. 朗讀課文,讓學生說說課文主要講什么。這主要是訓練學生理解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的能力。
2. 對自己不理解的詞和挑出的重點詞,采用聯(lián)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的方法寫出詞義,并讓學生說說對重點詞的理解。例如:從這個詞中能體會到什么,表現(xiàn)了人物什么樣的思想感情等等。這主要是訓練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和查字典理解詞義的能力,為進一步理解課文掃除障礙。
3. 畫出重點句或課文后要求體會含義或表達思想感情的句子,聯(lián)系上下文談談自己的感受。主要是訓練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
4. 抓住中心句,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這主要是訓練學生理解課文內(nèi)容,掌握中心思想的能力。
明確了預習的目標以后,首先在第一學段,可以安排學生在課內(nèi)進行預習。此時必須要有具體的指導,要向?qū)W生傳授預習的方法,細致地安排預習步驟。學生有較好的表現(xiàn)及時肯定,加以鼓勵;發(fā)現(xiàn)學生在預習中暴露的問題,及時糾正,認真總結(jié)。其次在第二學段,此時學生已經(jīng)初步掌握預習方法,預習可以采用課內(nèi)外相結(jié)合,以課外為主的方式。根據(jù)學生實際,在課堂上預設一定的時間,進行預習的指導和檢查。
(二)預習的指導方法
1. 查一查。查字典識字、理解字義或詞義、區(qū)別形近字。運用比較和漢字構(gòu)成規(guī)律記字形。
2. 畫一畫。用不同的符號表示詞句的意義。學生初讀課文時,要指導他們邊讀邊畫出文中的生字詞,比如:文中的生字可以用“___”標出;容易寫錯的字用“△”標記;需要著重理解的詞語可用“ ? ? ”標明,并認真思索;要求理解并講出意思的詞、句、段可在其下面或旁邊加上批注等等。
3. 標一標。在自然段前,標出每個自然段序號。如果可以,也可給課文分部分并總結(jié)段意。
4. 想一想。抓住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砂褞讉€段意合起來歸納,可依據(jù)課后問題歸納,也可抓重點詞、重點句歸納。但要注意課題,因為主要內(nèi)容常常是圍繞題目寫的。同時,讓學生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學會找中心詞、中心句。
5. 做一做。對課文中的佳詞、佳句、佳段,可摘抄、熟讀、背誦。開始要求不能太高,應從每個學生的實際能力去確定要求。通過逐步訓練,使學生在預習中掌握讀書的具體方法。
(三)預習評價
以往的教學中即使是學生預習了老師也不一定知道,因為沒有檢查。往往是學生預習了,卻得不到老師的肯定,時間一長學生也覺得預習不預習一個樣,漸漸失去了對預習的興趣。所以對學生的預習除了重在指導外一定要對學生的預習有檢查、有評價。預習的檢查、評價可以是多樣化、多層次的。因為預習工作大多是在家里或課后完成,預習作業(yè)的形式也是多種多樣的,因此預習的檢查和評價的形式也可以是多樣化的,并且應該將家長評價、同學評價、教師評價、自我評價四方面結(jié)合起來。在家中,家長督促和檢查,特別是讀課文之類的行動預習,由家長檢查、評價;口頭交際的預習,同學之間可在課下互相檢查、評價;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教師可以再課堂上進行檢查、評價;自我的檢測、評價,有利于促進對自身的認識。評價的形式可以是口頭的,也可以是書面的。
實踐證明,通過語文課前預習的指導,學生養(yǎng)成了良好學習習慣,提高了閱讀能力,提高了自主學習能力,同時,教學質(zhì)量也得到了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