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杏娟
【摘要】探究式教學是當代教育發(fā)展的趨勢,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葉圣陶也說過:“教是為了不教?!币虼耍虝W生學習的方法才是教育的最終目的。本人根據(jù)自己的教學經驗以及總結了一些文獻,以《題西林壁》為例就探究式教學發(fā)表一些想法。
【關鍵詞】小學語文;探究式教學;《題西林壁》
新課標明確提出了語文課程理念是“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痹谛率兰o中,語文教學不再是封閉式的教學,學生也不再是沒有生命力的“罐子”,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探究式學習,成為學習的主人,逐步培養(yǎng)學生獨自思考、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讓學生在學習中獲得自身的全面發(fā)展。
所謂語文課的探究式教學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創(chuàng)設的一種類似科學研究的情境和途徑,激發(fā)學生探究未知領域的興趣,讓學生主動探索、發(fā)現(xiàn)、感悟,從而增強思考力和創(chuàng)造力?!?/p>
一、為探究式教學創(chuàng)設條件
1.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體,教師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碑攲W生感到自己與老師的地位是平等的,學生才敢在課堂上暢所欲言,因此,探究式教學的前提是擁有良好的師生關系。因此,在進行小學語文教學設計和組織教學活動時,要維護好師生關系,體現(xiàn)出教師較高的專業(yè)素養(yǎng)。
2.點擊興奮,打造好奇宮殿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要讓學生有探究的思想和意識,我們就要把學生引進好奇的宮殿,激發(fā)學生探究的興趣。經常聽說“小學數(shù)學生活化”,但是“小學語文生活化”卻聽得很少。其實對于小學生來說,越接近他們生活的東西就越容易接受,同樣,越接近自己生活的東西,就越容易產生興趣。
3.了解學生,尊重學生個性差異
備課中要重視“備學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性格,自己的個性。學生并不是沒有想法的木偶,可以任由老師擺布。相反,他們是世界上不可復制的唯一。探究式教學要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關注學生的需要,在了解學生的個性品質、認識能力、知識結構的基礎上,確定教學內容、制定教學目標、選擇方法、安排過程、創(chuàng)設氛圍。
二、組織有序的教學活動
探究式教學的一般模式為:①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課題;②引導探究,投放目標;③組織討論,精講點撥;④系列總結,引導歸納;⑤引導驗證,促進遷移。下面以人教版小學四年級第二單元第一課第一首古詩《題西林壁》為例,探究式教學的步驟為。
1.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課題
著名教育學家陶行知說:“創(chuàng)造始于問題。”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老師要創(chuàng)造一個問題情境,讓學生,引起學生的注意,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筆者認為這個問題情境除了是老師提出以外,還必須讓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問題和提出問題,這樣他們才會更加積極地去分析、探究和解決問題。在《題西林壁》的導入部分中,我抓住小學生對熟悉事物感興趣的特點,呈現(xiàn)出幾張友人去廬山時拍的照片,再引導他們背出二年級學過的古詩《望廬山瀑布》來引入課題,引起學生的好奇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2.引導探究,投放目標
在探究式教學過程中,老師并不是一味地把課堂交給學生,讓他們自己當家作主。探究式教學的兩個特征是,一是充分凸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二是發(fā)揮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主導作用。老師是引導者、組織者和輔導者,老師在探究式教學中的角色是不可或缺的。在《題西林壁》一文教學中,老師可以抓住后兩句詩“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生在此山中”讓學生思考“為什么不識廬山真面目?”“怎樣才能看清廬山的真面目?”等問題,組織學生思考討論。這樣,學生就會慢慢地體會到詩人“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的思想。
3.組織討論,精講點撥
小組合作學習是課堂氣氛的催化劑,同樣也是探究式教學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僅促進了師生間、生生間的對話,協(xié)作的功能;而且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團隊精神,充分發(fā)掘了學生個體學習潛在的能力,在交流中增大了學生所能獲取的信息量,使學生在共同互補促進,共同提升自己。當問題在自主探究中解決不了的時候,這時教師就可以使用“小學合作學習”這一教學模式,學生在組內自由交流,當遇到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時,及時向老師提出。在學習《望廬山瀑布》時,學生如果不能體會到“只緣身在此山中”而“不識廬山真面目”時,教師就通過我們實際生活中的視角來引導學生體會詩人在看廬山時的情境,進而引出“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的思想。
4.系列總結,歸納引導
總結能幫助學生理順知識結構,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在總結的過程中可以幫助學生回顧知識點,發(fā)現(xiàn)還沒能發(fā)現(xiàn)的問題,然后再次解決問題;總結還可以承上啟下,為后續(xù)的學習打好基礎??偨Y是課堂的點金之筆,是學生建構概念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在《題西林壁》的教學中,總結的部分當然是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一下這首古詩并說說自己的看法。
5.引導驗證,促進反思
這個環(huán)節(jié),對于老師是驗證、反思,對于學生是拓展思維,遷移應用。學生能否知識遷移也是驗證老師教學的一個重要過程。建構主義的理論學派認為“遷移實際上就是認知結構在新條件下的重新建構?!苯逃睦韺W家桑代克和吳偉士指出,強調各種學習之間具有共同成分或共同因素,才會產生遷移。所以,在《題西林壁》的古詩中,筆者驗證教學的方法是提出問題 “你碰到過這樣的情況嗎? 舉個例子說一說?!边@實際就是把知識點與社會情境聯(lián)系起來,使學生在語文的學習中聯(lián)系到社會生活,把理論和實際有機地結合起來。
總的來說,探究式教學是符合新課標的一個教學設計,對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產生重大的影響。要上一節(jié)好的課堂,教師不僅切合新課標的要求,平時做好鋪墊,還要充分了解學生,迎合學生的興趣,點擊興奮,積極學習。
參考文獻:
[1]米麗英.淺議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探究式學習[J].課程·教材·教法,2003,01:37-41.
[2]張小筱,蘇春景.小學語文有效課堂教學評價探究[J].現(xiàn)代中小學教育,2009,05:7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