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漢強
【摘要】管理效能是衡量從事管理工作結果的尺度,是學校管理系統(tǒng)的整體反映,而追求管理效能的不斷提高是學校高質量發(fā)展的關鍵。筆者通過學校管理的實踐和思考,在文章中簡要分析了以制度文化為基礎的精細化管理和以人文關懷為基礎的增效性管理相結合的管理模式,以此來促進學??沙掷m(xù)發(fā)展、學生個性發(fā)展,并不斷增強教師教書育人的幸福感。
【關鍵詞】管理效能;精細化管理;增效性管理;高質量學校
高質量學校是基于獨特的假設和價值追求,由此生成了有自己特色的做事方式和進步狀態(tài)。如果非要對高質量學校下一個定義的話,筆者認為,高質量學校是一所具有高質量教育教學水平的學校,并且能夠充分認識自己的位置和前進的方向,能將學校的潛力不斷轉化為顯性進步和自身能量的學校。高質量學校不僅在于高質量的結果,還在于不斷地、有效前進和持續(xù)發(fā)展的過程。筆者認為,建設高質量學校必須要與提升學校的管理效能結合起來,而提升管理效能需要堅持精細化管理與增效性管理相結合的管理模式,并要凸顯以人文關懷為基礎的增效性管理。
一、以制度文化為基礎的精細化管理
視角一:領導班子管理精細化
首先是領導分工條塊結合,管理重心全面下移。實行校長負責制,在校長的領導下,領導班子精誠團結,相互支持,齊心協(xié)力,做到補臺不拆臺,分工不分家。在工作上確立“校長抓總,副校長抓線,主任抓塊,條塊結合,指揮暢通”的管理思路。管理程序更簡化,操作流程更明確,責任落實更到位,實現(xiàn)了統(tǒng)一管理要求。其次是構建現(xiàn)代的管理制度。領導班子集中聽課評課制度;領導班子的會議制度;領導班子升旗講話輪流制度;領導班子年級蹲點制度;領導班子項目流動管理制度;領導班子交流輪崗制度。
視角二:年級部管理精細化
一是實施四層管理。以校長為核心的校長團隊抓思路,副校長聯(lián)系年級抓監(jiān)督,中層兼任抓級領導抓落實,年級組長抓執(zhí)行;二是實施初中三年一盤棋目標責任制。七年級抓規(guī)范、抓適應,達到培養(yǎng)學生自主、自理、好學的目標;八年級抓矯正,達到培養(yǎng)好學精神,矯正不良行為,養(yǎng)成良好品行的目標;九年級抓理想教育,專給學生鼓勁,使之樹立信心,立志成才;三是級組三塊細化管理。以班主任為主體的德育實施組,以備課組為主體教學實施組,以信息化教師為主體后勤保障組。
視角三:教師隊伍管理精細化
著名教育家梅貽琦說過:“學者,非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币虼?,學校大力加強教師隊伍的建設:一是立制度。學校制定了《教師精細化管理制度》,從教師的師德師風、職業(yè)行為、教育教學等方面進行了規(guī)范,強化了教師教育教學的管理意識、責任意識、效率意識、質量意識,并逐漸內(nèi)化成教師良好的教育教學品質,提升了教師的師德素養(yǎng)和業(yè)務素質,促進學校教育教學水平的提高。二是塑師德。本校為了強化師德師風建設,關注青年教師成長,開展了校本培訓、名師工作室建設、青藍結對工程、青年教師讀書交流會、手拉手城鄉(xiāng)結對同行等豐富多彩的活動。三是強師能。學校積極組織本校教師參加各級各類培訓,還通過校領導輔導、專人講座、集中培訓、個人自學等豐富多樣的形式,為教師提供學習的平臺。
視角四:德育管理精細化
1.構建雙鏈管理機制。一是校長室—政教處—班主任—科任教師的教育鏈。二是校長—抓級領導—級長—德育級長—德育組成員——學生德育管理團隊的管理鏈。
2.實行主題特色教育活動。本校開展“雅言雅行”特色教育活動,以此加強班級的管理和建設,要求全體師生積極學雅規(guī)、練雅行、揚雅風,達到“舉止文雅、談吐儒雅、情趣高雅、環(huán)境優(yōu)雅”的教育目標,從而提高學生的內(nèi)涵修養(yǎng),提升校園的文明程度。學校從日常生活入手,以《中學生守則》和《中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為內(nèi)容基礎,結合《學生必讀手冊》《班級量化考核標準》,從文明禮貌、儀容儀表、生活習慣等方面制定系列雅行規(guī)范和雅行標高。打造“說話雅、走路雅、集合雅、課堂雅、課間雅、愛校雅、勞動雅、出行雅”的全新博雅人。
3.實行班級量化考核。本校堅持每天對班級進行常規(guī)檢查,每周評選出衛(wèi)生先進班、班風文明班,在每周星期一的升旗儀式集會上進行公布并表彰,以此來增強班級的“爭先創(chuàng)優(yōu)”意識,提高全體師生的集體榮譽感和歸屬感。
4.組建社團,開設校本課程,辦好“四節(jié)”(閱讀博覽節(jié)、科技創(chuàng)新節(jié)、體育節(jié)、藝術節(jié))。本校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以“四節(jié)”為抓手,孵化學生興趣社團,現(xiàn)有學生社團72個,并開設校本課程42門,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個性發(fā)展,初步形成了陶藝文化、心理健康、科技創(chuàng)新和足球等特色教育項目。本校足球隊獲得首屆“市長杯”足球賽初中男子組冠軍;合唱團獲得省第二屆中小學合唱比賽一等獎,并連續(xù)三年獲得市教育局直屬學校合唱比賽一等獎;學生王泳博獲得省第二屆陶藝現(xiàn)場制作大賽金獎,學生朱曉怡陶藝作品獲得廣東省中小學手工藝大賽榮獲一等獎(茂名地區(qū)唯一),其陶藝作品被省教廳選送到東莞參加省級展覽;學生陳俊志的項目《太陽能“稻田滅草布”防治稻田雜草的探索》榮獲省青少年科技創(chuàng)新成果競賽項目三等獎等。
5.創(chuàng)建最美教室。本校開展了“最美教室”評比活動,通過全體師生以及家委會的努力,營造了書香氛圍濃厚、環(huán)境優(yōu)美整潔、富有激勵性的學習氛圍,促進健康向上、富有成長氣息的班級文化建設,形成班級良好的物質、精神文化環(huán)境,打造適合學校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精神文化,充分體現(xiàn)“博學儒雅”的氣質。
6.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本校是省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學校、市首批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學校,心理協(xié)會被評為省優(yōu)秀學生社團。形成了“全員參與,學師行范;開發(fā)潛能,做最好的自己”的“1237”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指確立“培育健全人格,構建和諧校園”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2”指培養(yǎng)兩支隊伍,教師隊伍和以心理社團為骨干的學生隊伍;“3”指創(chuàng)建三個載體:一是陣地建設,修建有符合省級標準的心理輔導室;二是校園文化建設,建成了七大文化教育區(qū):創(chuàng)先爭優(yōu)教育區(qū)、國學文化教育區(qū)、心理健康教育區(qū)、感恩文化教育區(qū)、科技文化教育區(qū)、文明禮儀教育區(qū)和班級文化教育區(qū),以文化育人;三是從教師、課堂、社團、課外活動等方面來拓展教育的渠道建設。“7”指開展七種主題活動:①將心理健康教育課列為正式課程;②在各學科教學中滲透心理教育;③開展專題講座;④舉辦大型活動專場;⑤創(chuàng)設課外輔助活動;⑥進行全校心理普查;⑦進行學生心理咨詢和輔導。
7.打造全國優(yōu)秀家長學校。本校被評為全國優(yōu)秀家長學校,秉承一個理念——“攜手共創(chuàng)優(yōu),齊心同育人”,致力于解決“5+2=0”的問題;成立兩個機構——家長學校工作領導小組和家長委員會;落實三個保障——建章立制、開辟場所、保障經(jīng)費;開展四種活動——宣傳發(fā)動、家長培訓、專家講座、家校聯(lián)動;依靠五個關鍵——教師、教材、教案、課時、課程;取得三個提高和三個進步的六個成效——學校辦學水平、教師業(yè)務水平、家長育兒水平的提高,家長育兒觀、方式方法、教育技巧的進步,實現(xiàn)了學校、教師、家長、學生共同進步的良好局面。
視角五:教學教研管理精細化
1.構建雙線管理機制。一是校長室—教務處—年級組—教學督查小組抓教學常規(guī)工作;二是校長室—教研室—學科組—各年級備課組抓教學教研工作。
2.教育信息化與學科深度融合。一是構建“學生自主+智慧學習”的互聯(lián)網(wǎng)智慧課堂,大力推進信息化教學改革,打造平板班和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鼓勵教師動態(tài)學習數(shù)據(jù)分析,變革教學形式與內(nèi)容,構建大數(shù)據(jù)時代的信息化課堂教學模式。學校中學語文學科和中學英語學科著力打造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中學數(shù)學學科和生物學科著力打造移動終端的教學應用模式,物理學科和小學數(shù)學學科嘗試應用“天河100”軟件開展同課異構網(wǎng)絡直播教研,政治學科和歷史學科采用小組合作競爭學習模式及思維導圖總結模式,小學語文學科則采用游戲互動教學模式開展教學活動。二是大力推動計算機軟件教學改革,激發(fā)教師將信息技術融合到學科教學的興趣和潛能。陶藝專業(yè)社團榮獲廣東省“雙融雙創(chuàng)”智慧共享社區(qū)立項項目。本校榮獲省課堂資源征集集體獎,被省推薦參評全國信息化典型案例。
3.以科研課題為引領,助推教學質量提升。本校注重構建三位一體科研網(wǎng)絡,孕育情智共生的教科研管理文化;成立學校專家委員會,構建五級課題研究體系,并建立課題研究激勵機制,鼓勵教師教學工作的模式從“經(jīng)驗型”轉向“科研型”。本校共有65個課題立項,其中國家級課題2個、省級課題16個、市級課題16個、市直屬課題9個、校級課題22個。形成了“國家、省、市、市直、校級”五級課題研究體系,實現(xiàn)了“科科立有課題、人人參與課題”的科研目標。
二、以人文關懷為基礎的增效性管理
1.注重人文關懷,滿足教師合理需求
①教職工民主管理學校。教師通過教職工代表大會參與學校管理,充分行使教職工對學校進行民主管理、民主監(jiān)督的權利。本校的《獎勵性績效工資分配方案》《職稱評審方案》等與教職工息息相關的分配方式都凝聚了本校教師的智慧。
②教師參與學校建設。在校園文化、?;?、校訓、校歌等學校建設的方方面面,學校都鼓勵教師以主人翁的姿態(tài)參與其中,增強教師的幸福感和歸屬感,在全體教師的共同努力下,學校校園文化氛圍日益濃厚,校園環(huán)境更加美觀,學校榮獲市中小學首屆“最具創(chuàng)意”十佳?;?、市中小學首屆“最富內(nèi)涵”十佳校訓榮譽。
③為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打造平臺。一是多維學訓,促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學校開展以備課組、教研組為依托的“三化”校本培訓,即培訓行為自主化、培訓內(nèi)容專題化、培訓主題系列化。選拔老師參加國家、省、市級培訓;開展人人通、茂名云課堂校本培訓;參加省、市級名師工作室、省級示范教研組的學習研討;開展教師讀書活動;支持教師網(wǎng)上研修、同行研討、閱讀反思、培訓充電等多種學習方式,強化教師學習意識,提高教師業(yè)務能力。二是搭建平臺,促進交流。學校注重搭建教師學習交流平臺,成立了青年教師讀書會,通過QQ群、微信群、人人通等平臺進行教科研的溝通和交流;辦好《科研論壇》,搭建科研平臺,把教師的最新研究動態(tài)和研究成果盡快傳遞給師生,全力為一線教師提供優(yōu)質的精神食糧。三是提供展示,以賽促研。學校開展豐富多彩的競賽活動,如同課異構比賽、“雙師同堂”競賽、新授、復習、講評課比賽、微課比賽、“評課與對話”活動等,老師在學習交流中取得進步,促進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
2.寬松環(huán)境,建設和諧人際關系
①改善教師辦公環(huán)境與教學保障。教師的辦公環(huán)境是教師每天學習和工作的重要場所,更是展示學校常規(guī)管理、辦學水平的重要窗口。為了激發(fā)教師工作積極性,提高工作效率,增強學校凝聚力和教師歸屬感,學校想方設法改善教師的工作環(huán)境和辦公條件,使教師能夠靜得下神,安得下心,能夠全神貫注地投入教育教學工作。
②構建公平競爭的機制。首先,學校注重制度建設,強調(diào)各項制度的執(zhí)行要民主化,公開化,并及時公布執(zhí)行結果,作為學校教師晉升晉級、評優(yōu)評先、績效考核、職稱評聘的重要依據(jù)。其次,學校每學年都公平、公正、公開地通過領導考評、自我評價、同事互評、學生及家長考評等多種方式,就教師崗位工作完成情況進行有效考量。學校構建公平的競爭機制,激發(fā)了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大力提升學校的辦學水平和層次。
3.關心教師的幸福,豐富精神生活
學校關注教師的工作、生活、身體、心理狀況,重視提升教師職業(yè)幸福指數(shù),營造和諧校園。一是以人本的關懷增強教職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學校關心教師健康,定期組織教職工體檢,給全體職工購買重大疾病保險;教職工生日,工會送上蛋糕;教職工住院、生產(chǎn),工會上門慰問;教職工有家庭困難,學校幫忙解決。二是豐富活動載體。學校黨委、行政和工會組織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教師文娛體育、心理輔導等活動,定期舉辦教職工書法比賽、籃球比賽、羽毛球比賽、乒乓球比賽、教職工趣味運動會,緩解教師工作壓力。三是拓展技能。為豐富教師的業(yè)余生活,培養(yǎng)健康的業(yè)余愛好,學校先后舉辦了書法培訓班、插花藝術培訓班、國家三級心理咨詢師培訓班和陶藝培訓班,教師從中感受到了樂趣,提升了教師的幸福感。
“天下難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細?!毙iL要管理好學校每一個細節(jié),使管理更人文化,更智慧化,更特色化,讓校園成為“自然樂園”“人文樂園”和“精神家園”。
參考文獻:
[1]劉賢.中小學參與式管理運行機制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6.
[2]鄧志文.中學扁平化管理改革的案例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8.
[3]雷俊.論“以人為本,制度保障”的學校管理嘗試[J].成功(教育),2009(12).
[4]魏金虎.加強學校管理 提高師資隊伍建設水平[J].淮北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0(03).
[5]薛勇華.運用新理念 謀求新發(fā)展[J].甘肅教育,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