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兵
從2019年秋季新學期開始,全國所有中小學語文、歷史、道德與法治課程都將統(tǒng)一使用部編教材。部編教材不是對原來教材的簡單調整,而是著眼于辦人民滿意的教育,為國家造就忠誠擔當有作為的一代,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教材是立德樹人不可替代的載體,發(fā)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部編教材通過加強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教育和革命傳統(tǒng)的教育,使學生打好中國底色,植入紅色基因,提高核心素養(yǎng),做有高尚情操的中國人。
一、突出立德樹人,培養(yǎng)責任擔當一代
教育具有塑造未來的功能,統(tǒng)一編寫部編教材保證了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具有共同的理想和文化基礎,能夠擔起民族復興的歷史重任。目前,新課程在全國各地如火如荼地進行,新課程的教學手段、教學方法等內容也越來越靈活,就連以前的權威——教材也在發(fā)生變化,各種版本的教材層出不窮。以初中《思想品德》(2016年已更名為《道德與法治》)教材為例,全國就有教科版、人教版、湘教版等眾多版本,這種“一綱多本”有利于調動地方和出版社的積極性,讓出版社有競爭,有利于提高教材的質量,同時讓地方政府可以根據(jù)自身的實際情況,進行多元化選擇,為優(yōu)中選優(yōu)提供了可能。但實際上這很難做到有序競爭和優(yōu)中選優(yōu),育人目標、課程效果不一,不利于形成共同的文化基礎。
二、實現(xiàn)教育公平,辦好人民滿意教育
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基礎,各種版本的教材有可能帶來教育不公平。以中考為例,各地中考絕大多數(shù)是省、自治區(qū)、直轄市自主命題、自主測試,因此各地教育部門都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對教材進行選取,這樣就出現(xiàn)同一個省市、自治區(qū)同一學科不同的教材,這對自主命題的各地市中考來說沒有什么影響,學生們都在地市競爭,考取當?shù)刂攸c高中,但從長遠來看,它將影響到幾年后的高考。本人在廣西西部的一所中學任教,7—9年級《道德與法治》廣西教材以前有好幾個版本。筆者所處的百色地區(qū)屬于“老”“少”“邊”“窮”地區(qū),當?shù)亟逃姓块T選取教材更多的是考慮該地區(qū)落后的教育面貌,于是在選取教材時更加傾向于難度比較低的教材。雖然初中《道德與法治》的各版本教材都將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國情等各領域知識融合起來,囊括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公民意識教育、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法治教育、國家主權意識教育、國情國策教育、國際交往教育等,理論上差別不大,但是由于編者對新課程標準的不同認識和不同看法,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各個版本的教材也存在較大的差異。筆者比較了7—9年級《道德與法治》不同版本發(fā)現(xiàn):百色地區(qū)所選用的教科版和人教版教材內容之間存在很大的差異,除了編排的順序不同外,在具體的內容和表述上也是不一樣的,如人教版教材用了大量的篇幅來學習法律知識而教科版教材涉及法律的內容卻很少。這樣會造成同是接受初中教育,但是由于教材選取的不同,學生們所受的教育也是不一樣的,知識構成是不一樣的。到了高中以后,這樣會造成對落后地區(qū)學生的不公平,高考是同一省份同一張試卷,落后地區(qū)為了在初中階段照顧落后教育而選取難度相對較低的教材,在高考中就會受到影響,多種教材導致的教育隱形不公現(xiàn)象逐步凸顯。為了落后地區(qū)孩子們的明天,實現(xiàn)教育公平,部編教材正當其時。
三、融入國家軟實力,增強文化自信
部編教材融入了國家軟實力,特別突出了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部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材中,用了很多篇幅突出介紹了中國古代燦爛的文明成果和民族精神,將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的精髓融入教材中,以豐富和提升教材的思想性與人文性。教材特別注重選擇在現(xiàn)當代生活中仍富有生命活力的材料,以此增加教材的生命力,讓學生能夠感受到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同時教材還設計相關鏈接、活動設計等欄目,強化提升學生思想認識和品德修養(yǎng),引導學生思考、辨理、體驗和感悟。這對培養(yǎng)學生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親切感、增強文化自信,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青年一代特別需要增加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理解和認同。未來國際社會競爭之一就是文化的競爭,青年一代只有具備文化基礎、樹立文化自信才能在未來的國際文化競爭中贏得主動。在弘揚和傳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同時,我們應當大力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用先進文化去占領主陣地,避免低俗的洋文化和封建的、腐朽的文化侵蝕新一代。部編教材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把公民意識、法治意識融入其中,所要傳達的自由、平等、誠信、法治等素養(yǎng)是公民必備的基本素養(yǎng)。
四、精心打磨新欄目,培養(yǎng)核心素養(yǎng)
我們要與時俱進緊跟時代發(fā)展的步伐,強調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充分體現(xiàn)以人為本,為學生成長服務。部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材,政治站位和格局都比較高。它重視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持立德樹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都注重整體規(guī)劃,層層推進,有機滲透,逐一落實,把思想品德課從以前的飽受爭議、空泛不實變?yōu)椤坝醒腥狻钡母韶??!兜赖屡c法治》是一門綜合性強的學科,其內容涉及范圍廣。比如,國情國策、心理健康等。但它又是一門很靈活的學科,其知識點之間存在一定的聯(lián)系,不會給學生帶來混亂的感覺,也不會禁錮和限制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部編教材《道德與法治》是以欄目的形式來搭建教和學,教材精心打磨的新欄目可分為兩大類,第一類“運用你的經驗”“探究與分享”“拓展空間”構成了主要框架,以“材料中的問題”或者“活動中的要求”的形式呈現(xiàn)。其中“運用你的經驗”作為導入活動,可激發(fā)學生探究和學習的興趣;“拓展空間”則作為一框的結束,是課堂學習的拓展延伸;“探究與分享”是教材活動的主體形式,引導學生思考、分享、探討、碰撞。正文在對話活動的基礎上對觀點進行提煉,進行價值觀正面引導。第二類具有輔助教學性質,分為“閱讀感悟”“相關鏈接”“方法與技能”,是教學的支持性資源。這樣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讓課堂得到有效的延伸,讓學生不斷地優(yōu)化和完善自己,引導學生價值取向,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作為思政課教師,學好用好新教材是社會發(fā)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順應時代對教育的新期待。教育工作者要適應這種變化,不斷轉變和調整教學策略,提升課堂的教學目標和質量,為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