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素梅
在低年級識字寫字教學中我從學生的興趣出發(fā),讓學生喜歡識字、樂于識字。識字是一個人語文學習的基礎,不僅關系到語文學習的興趣,更是一生閱讀的堅實基礎。我進行了以下嘗試。
一、情境中識字,激發(fā)學生的識字興趣
1.開學初,互認姓名。一年級學生剛入學,同學之間還不熟悉,我就讓家長幫忙制作名片,寫上孩子的名字和愛好。一方面加快學生之間相互了解,盡快融入到新的班集體之中;另一方面也能增加學生的識字量。就這樣學生不但認識了新同學還學到了知識,何樂而不為?在學習“口天吳,言午許,耳東陳”時,學生沒有感覺到枯燥,反而感覺更親切更好玩,因為這些字就在身邊。
2.給字配“畫”,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 。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把抽象的識字變成直觀的圖畫,學生很喜歡,記憶也深刻。對學生感興趣的詞語、課文中的畫面都可以讓學生來畫一畫。例如,在教學《菜園里》這一課時,我讓學生們畫一畫自己認識的蔬菜和水果,學生不僅鞏固了這一課學習的生字“蘿卜”“豆角”“卷心菜”……還學會了新的生字“蘋果”“草莓”“櫻桃”“葡萄”等,這些水果的名稱許多學生都很熟悉。另外利用學生熟悉的口語詞匯擴大學生的識字量,他們也樂在其中。
3.每個月舉行識字大王評比。讓學生把自己認識的生字做成卡片,每個月評出認字最多的為“識字大王”,當學生拿著自己的識字卡片,別提有多高興和自豪了。
二、多種識字方法指導,提高學生的識字能力
1.以熟字帶生字,充分利用已經(jīng)學過的偏旁與熟字組合的方法。如課文《小小的船》里,“星星”的“星”當我問學生是怎么記住這個字時,一個學生就說“老師我認識上面是一個扁日,下面是生,學生的生”,我當時就夸獎這個學生,善于動腦思考。從那以后,這個學生對識字就產(chǎn)生了興趣,課下他告訴我,他每天都堅持認五個生字,并且讓他媽媽幫他記在一個小本子上。
2.歸類識字,利于學生理解字義。如帶有月子旁的字,都和人的身體有關,是人身體的一部分,如“腦、臉、肩膀、胳膊、腰、肚、腿、腳”等;帶有提手旁的字,都和手的動作有關,如“打、拍、擠、搬、擦、撥、摔”等。在學習這樣一類字時,學生很有成就感,很愿意說出自己已經(jīng)認識的同一個偏旁的字,他們爭先恐后地舉起小手。
3.猜謎語識字。把字編成謎語,讓學生猜出、記憶,再讓別人猜。如北京下雨是“涼”,元旦到家里很熱鬧是“量”,門里藏人是“閃”,等等。
4.互幫互助,增加學生之間的互動。我讓學生學習生字時,把自己是怎么將生字記入腦子里的方法說給同桌聽。學習是一個互助的過程,對于一年級的學生來說,更是如此。因此,我一直提倡互助互學。我將同桌作為一個最小的互助學習小組,在學習中,他們可以互相討論,互相檢查等。平時如有學生不認識或遺忘的字詞,既可問同桌,也可請教其他同學、老師等。只要學會生字,不管采用什么方法,都會得到表揚。幫助別人的學生很自豪,被幫助的學生也更加自信,更加喜歡識字。這一做法,可以加快全班學生的識字進程。
三、課內外相結合,采取更多的方式引導學生識字
1.結合生活實際,加強生活識字。如在教學《在家里》一課中的“沙發(fā)、茶幾、電話、臺燈、電視、書架”這幾個詞時,我讓學生回家把這幾個詞貼在相應的實物上,過了一個星期,我檢查學生的掌握情況,學生對這幾個字印象特別深并且掌握得特別牢固。
2.講故事、讀兒歌識字。經(jīng)常給學生講故事、念兒歌等,讓他們無形中去識字,就是潛移默化。我們班學生從一年級入學就開始“日有所誦”的誦讀,富有童真童趣的兒歌篇幅短小并且朗朗上口,學生還體會到很多樂趣。
識字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閱讀,只有文字才能喚起學生無限的想象力;閱讀又會促進學生識字,在閱讀中識字更是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E:\劉可可\小語園地\2019園地1期\尾標1.tif>
(作者單位:山東東營市實驗小學)
責任編輯 張 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