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根榮,男,1966年10月生人,漢族,江蘇省蘇州市人,畢業(yè)于揚州大學體育學院,本科,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qū)迎春中學體育教師,中學高級教師,主要從事初中體育教學研究。江蘇省蘇州市中學體育學科帶頭人,全國體育科研先進工作者(中國體育科學學會學校體育分會),江蘇省教育學會系統(tǒng)初中教育研究先進個人。曾獲得江蘇省蘇州市中學體育評優(yōu)課一等獎,蘇州市中學體育教學能手比賽一等獎,江蘇省骨干教師培訓優(yōu)質教學展示課一等獎,全國體育創(chuàng)新教學設計一等獎,課件制作江蘇省一等獎等等,并多次開設區(qū)市級展示課、專題講座。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fā)展素質教育,推進教育公平,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边@就要求初中體育教師擔負好教育學生、管理學生、監(jiān)督學生的職責,促進學生個性發(fā)展。初中體育教師應當始終把“個性”作為關鍵要素和重點環(huán)節(jié),在教學目標設定、教學內容、教學方式選擇等各方面,充分考慮如何將素質教育要求與初中生的特點需求相結合,如何吸引初中生主動發(fā)展個性,如何在這一過程中引導初中生增強創(chuàng)新意識,提升實踐能力,并以此作為評價初中體育教師教學是否達標的重要標準。如果初中體育教學失去了“個性”弘揚,“自彈自唱、流于表面”,將嚴重影響初中體育教學的效果和質量。一方面,從教師本身來講,會導致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導向性不足,失去對學生的影響,弱化教學效果,甚至引發(fā)學生反感情緒,破壞個性教學的初衷。另一方面,從學生個體來講,會因此削弱體育課對學生的興趣培養(yǎng)、個性施展和鍛煉效果,學生既得不到天性的發(fā)揮,又得不到身體素質的提升,長此以往,會使學生忽視乃至厭惡體育課,不利于學生長遠發(fā)展。
一、初中體育弘揚“個性”的教學價值
初中體育弘揚“個性”的教學價值,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有助于學生長遠發(fā)展。體育、德育、智育三者的關系是有機統(tǒng)一的,無論“人才強國”還是“立德樹人”,都必須強調體育的基礎性作用。初中是學生體育教學的基礎階段,加強初中體育教學對引領學生長遠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而初中體育“個性”教學,更是對學生發(fā)展有著深遠意義。這是由于學生年齡、生活經歷、家庭環(huán)境等的不同,對學生個性產生了重要影響,而在初中體育教學中弘揚個性,有助于學生潛力的發(fā)掘,使學生更積極更有上進心,進而形成自身的獨特優(yōu)勢,在未來的激烈社會競爭中占據(jù)一席之地。
二是有助于學生適應社會。初中學習生活只是初中生漫長人生中的一部分,足以影響學生的各個方面,初中體育弘揚“個性”的教學除了能豐富學生體育理論知識,增強其身體素質,還具有一定的實踐性,能幫助其形成對某一體育項目的愛好,促使其走出校園積極參與體育運動,并養(yǎng)成自強不息、堅韌不拔、團結協(xié)作、百折不撓的意志品質。
三是有助于學生自我提升。個性發(fā)展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循序漸進,因此,初中體育弘揚“個性”的教學本質,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培育,能夠使學生不斷改造和發(fā)展,形成良好的自我提升意識。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期,需要大量具有自我發(fā)展、自我創(chuàng)新能力的人才,而從初中體育開始弘揚“個性”教學,對初中生充分認識自己,從而揚長避短、發(fā)揮自身潛力有著重要的意義。
二、初中體育弘揚“個性”的制約因素
(一)教學觀念缺乏時代性
時代性,就是要求初中體育教師在弘揚“個性”的教學中具有鮮明的時代性,時刻關注學生訴求和時代變化,使教學工作及時回應學生心聲。然而當前一些初中體育教師在教學中缺乏時代敏銳性,唯書至上,認為強調“個性發(fā)展”不利于學生成長成才,要求學生消弭個性才能更好地融入社會;或者缺乏認真細致的調查研究,不了解學生的思想習慣和行為特點,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存在“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現(xiàn)象,沒有將具體的個性發(fā)展融入實踐,導致個性培育成為一種形式主義;或缺乏責任意識,對弘揚“個性”的教學存在誤解和偏見,在教學目標設計中沒有納入促進學生個性發(fā)展的方式、手段,導致弘揚“個性”的教學難以落到實處。
(二)教學手段缺乏靈活性
靈活性,就是要求初中體育教師在弘揚“個性”的教學中敢于嘗試新工具、新手段、新載體,教學觀念革新得再徹底,如果沒有好的方式方法,那么執(zhí)行起來也達不到理想的效果。一些教師跟不上學生思想的變化,教學載體單一、手段落后、工具陳舊,不僅不能激發(fā)學生的天性,還會因為時間長、任務重的教學內容打擊學生學習興趣,扼殺學生的個性;一些教師滿足于完成學校的教學安排、教學任務,熱衷于灌輸式和填鴨式教學,在具體教學活動中并沒有個性化的培養(yǎng)理念和目標,難以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主動性,長此以往,不僅造成學生個性需求無法得到滿足,甚至導致學生對體育課普遍比較排斥,出現(xiàn)“寧愿在教室寫作業(yè)、也不愿去上體育課”的情況。
(三)教學內容缺乏激勵性
激勵性,就是要求初中體育教師在弘揚“個性”的教學中提供有效激勵,讓學生在枯燥乏味的學習之余,產生獲得感和滿足感,從而調動起其積極性和主動性,這也是初中生“個性”教學的廣泛共識。然而,盡管許多初中體育教師已經深刻認識到這一點,但在具體的教學中依然缺乏有效激勵,既沒有給學生留出足夠的個性發(fā)展空間,甚至還要求學生完成大量、重復性的訓練,以應對未來的體育考試,這自然會對學生的興趣養(yǎng)成產生消極影響。
三、初中體育弘揚“個性”的有效策略
(一)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
堅持以學生為中心,推進學生個性發(fā)展,是初中體育弘揚“個性”的根本指導方針。初中體育教師應時刻將初中生的特點需求放在核心地位,以初中生的滿意度和興趣作為教學的評價標準。這要求初中體育教師對學生進行調查研究,從興趣和需求出發(fā)開展相關教學活動,積極探索有助于學生個性發(fā)揚的教學內容和課程模式,敢于嘗試、勇于創(chuàng)新,通過不斷修正與再創(chuàng)新,為促進學生個性發(fā)展創(chuàng)造更大空間。
(二)科學設計教學方法
要想在初中體育教學中更好地弘揚“個性”教學,必須采取更加有效的舉措激勵學生, 唯有如此,才能不斷提升學生的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主動性,并讓個性發(fā)展伴隨學生未來的學習生活。在開展具體教學活動時,初中體育教師應該與時俱進,研究新時代條件下教學方法的轉換,創(chuàng)新教學載體;應當充分迎合互聯(lián)網和多媒體技術的發(fā)展,推進“互聯(lián)網+教學”模式,利用動畫、視頻、音頻等形式,做到新技術與體育教學的融合;應當和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增加與學生的互動,一方面真正深入地了解學生,從而采用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法,另一方面積極聽取學生對現(xiàn)有教學方法的意見建議,擇取其中有益的部分,不斷更新教學方式,最大限度激活學生個性發(fā)展的積極性。
(三)著力改善教學內容
初中體育“個性”教學作為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具有趣味性的教學內容,能夠對學生產生導向和推動作用。初中體育教師應充分發(fā)揮創(chuàng)造性,通過互聯(lián)網和書籍,學習相關課堂教學活動設計,給學生更多的自主空間,在制定教學內容時,除了要根據(jù)學生個性需求,設置一定的“規(guī)定動作”,還要讓學生有更多“自選動作”,讓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發(fā)展。
四、結語
新課改以來,初中生個性發(fā)展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如何以學生為主體,促成學生天性釋放與個性發(fā)展,既是初中體育教學適應時代訴求所必須直面的問題,也是關乎學生未來長遠發(fā)展的重要命題。當前初中體育教學促進學生個性發(fā)展存在“自彈自唱、流于表面”困境,根本原因在于教學觀念缺乏時代性、教學手段缺乏靈活性、教學內容缺乏激勵性。解決初中體育弘揚“個性”教學的“自彈自唱、流于表面”問題,要求體育教師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科學設計教學方法、著力改善教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