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素玉
摘要: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小學數(shù)學也應該實現(xiàn)師生角色的轉變,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中,從而達到教學的要求。因此,教師要深入探索參與式的教學模式,利用這種創(chuàng)新型的教學思路來進一步完善教學模式,推動素質化教育進程。
關鍵詞:小學數(shù)學;參與式教學;學生
參與式的教學,顧名思義其特點是“參與”。這種教學模式與以往不同,教師需要強調(diào)師生地位的平等性,構建多向合作型的課堂,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中。參與式課堂的建立需要綜合考慮多個方面,教師要真正從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出發(fā),從課前、課中、課后多個方向來構建完整的參與式教學活動流程,以此來激發(fā)學生的潛能,使其在參與中得以提高。
注重課前導入,為參與做鋪墊
在參與式教學模式下,導入環(huán)節(jié)顯得尤為重要。一旦學生在導入階段,無法建立學習的興趣,學生進一步的參與欲望也不會太高。因此,教師要設計引人注目的教學導入內(nèi)容,利用貼近學生生活的元素來調(diào)動其積極性。同時,還要注重問題的引導,讓學生的思維真正融入到課堂中。這樣,參與式教學才能進一步開展,滿足教學需求。
比如,在講解“三角形的認識”時,在導入環(huán)節(jié),教師對學生說:“我們生活在一個形形色色的世界中,有著各式各樣的圖形。下面來觀賞我們家鄉(xiāng)的宣傳片,從中找出我們認識的圖形。”然后,教師利用多媒體播放了家鄉(xiāng)的宣傳片,學生們看到后都洋溢出了自豪的神態(tài),其注意力被有效地吸引到了課堂中。接下來,教師從中截取了一些片段,讓學生從這些圖片中來找出隱藏的圖形。在觀察和討論過后,教師板書課題“認識三角形”,并說:“三角形也是生活中一個重要的圖形。那么,三角形又有哪些特點呢?三角形各部分又是如何測量的呢?”最后,教師讓學生帶著問題正式進入了這堂課的學習活動中。
在這個導入片段中,教師利用趣味生動的導入元素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不僅調(diào)動了他們的情緒,也起到了一定的預熱作用,為學生們進一步參與課堂教學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關注課堂引導,讓參與更明確
參與式教學的目的是提高教學的效率,很多教師在關注“參與”的過程中,忽視了其引導的作用,導致課堂活動只“放”不“收”。由于小學生自制力較差,如果不做好引導,課堂教學活動會流于形式。因此,教師在尊重學生主體性的同時,也要加強相應的監(jiān)督、引導,善于選擇合適的時機來“收”。這樣,參與式教學的作用才能得到發(fā)揮。
比如,在探究與負數(shù)相關的內(nèi)容時,首先教師對學生說:“同學們,珠穆朗瑪峰山腳和山頂?shù)臏夭詈艽螅霈F(xiàn)這種情況是海拔高度不同造成的?!比缓?,教師給學生出示了一些有關珠穆朗瑪峰的資料,并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來研習這些資料。接下來,教師利用課件來為學生動態(tài)演示了珠穆朗瑪峰海拔圖。同時,教師讓學生思考在圖中所獲取的信息,并進行討論。學生交流過程中,教師也進行了巡視,發(fā)現(xiàn)有些小組開始討論與課堂無關的內(nèi)容時,教師會對他們提問,讓他們的思維回到課堂上,從而達到“收”的目的。最后,教師讓學生來闡述從資料中所得到的結論,讓他們在生活情景中進一步認識負數(shù)。
在這個教學片段,教師不僅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性,達到了“放”的目的,而且也發(fā)揮了引導的作用,起到了“收”的效果。在這樣收放自如的課堂上,學生的參與度得到了提升,且教學效率得到了保障。
課后檢驗,讓參與更高效
參與式教學模式借助于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因而每個學生探究所得都會存在差異。因此,教師要做好課后檢驗,以明確的教學思路,從學生那里獲得學習反饋。同時,為了進一步鞏固學生的知識成果,升華學生的認知,可以進一步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讓他們自己對學習成果進行總結。這樣,可以促進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
比如,在學習“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后,教師設置了參與檢測的環(huán)節(jié),以此來進一步深化學生認知,得到更為清晰的教學反饋。首先,教師從學生熟悉的情景入手,設計了幾組習題,讓學生列式計算。然后,教師讓他們對列出的式子進行觀察,發(fā)現(xiàn)其中的特點和規(guī)律,體會利用運算律的簡便性。同時,教師讓學生以“小教師”的身份再次參與到課堂中,其他聽講的學生作為“評審員”來對發(fā)言的學生進行評價和糾正。在學生的發(fā)言中,教師再次提問:“如果可以用字母a、b、c來表示三個加數(shù),那么你們得出的規(guī)律可以如何表示?”最后,學生們對整個參與結果進行了總結,加深了對數(shù)學規(guī)律的認識。
在這個教學片段中,教師在課后設計了學生活動,讓他們通過觀察、實驗、類比、總結等活動,發(fā)現(xiàn)規(guī)律的同時,又用自己的方式表達了出來,這不僅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而且還促進了學生學科素養(yǎng)的提高。
總而言之,參與式教學是素質教育背景下的必然選擇。但就目前而言,這種教學模式仍然有需要完善之處。因此,廣大教師需要不斷總結經(jīng)驗,靈活多變地進行引導,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活動中,成為課堂的主人。
參考文獻
[1]王華峰.小學數(shù)學課堂參與式教學的有效性[J].教育,2018(52).
[2]劉瑞錦.小學數(shù)學參與式課堂教學的實踐研究[J].數(shù)學學習與研究,2018(20).
(作者單位:江蘇省啟東市圩角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