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雅紅
【摘要】詞語是語言的建筑基石。小學低年級是書面語言學習的起始階段,其中,詞語教學是一個重點。從某種意義上講,如果一名學生熟練掌握并能靈活運用的詞語越多,其語言理解與運用能力就越強。因此,本文立足低年級詞語教學,提出了“聯(lián)系生活”“直觀理解”“重點詞語優(yōu)先教學”等具體的教學策略,希望能促進小學低年級的學生快速有效地掌握詞語教學的內(nèi)容。
【關(guān)鍵詞】聯(lián)系生活;直觀理解;詞語教學
低學段閱讀的準確性和豐富性主要依賴于詞語教學。詞語教學可以分為用詞、認詞、寫詞三個不同的層次和階段。眾所周知,兒童學習詞語有兩種途徑:一是通過“間接沉浸”自然習得;二是通過“直接教學”有心學得?!伴g接沉浸”是一種浸泡、熏染式的學習方式,與課堂教學的關(guān)系不大。而“直接教學”能夠讓兒童更好地學習較難理解的詞語、概念和有別于口語的書面詞語。作為身居一線的低年級語文教師,筆者認為,詞語“直接教學”的策略主要有“聯(lián)系生活”“還原生活”“創(chuàng)造生活”三種。
一、聯(lián)系生活,感悟詞語的形象性
詞語是語言的基石。一個兒童,從牙牙學語到對書面語言的學習,必定要積累大量的書面詞語。而這些詞語的理解、感悟必然來自兒童的生活經(jīng)驗,這樣,兒童學習起來才會覺得輕松愉悅。“直接教學”倡導的就是把詞語與兒童的生活經(jīng)驗聯(lián)系起來,使兒童從心理上感知、認同詞語所表達的意思。
根據(jù)低年級兒童形象、直觀的思維特點,教師在教學詞語的時候,應引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想象畫面,賦予詞語鮮活的生命力。這樣,詞語的形象就走進了兒童的腦海里,走進了兒童豐富的詞語庫。
在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小公雞和小鴨子》的教學中,理解“吃得很歡”“急得直哭”等詞語是教學中的一個難點。在教學“吃得很歡”“急得直哭”時,教師可以借助課文的插圖來引導學生進行情景想象,讓學生想象自己就是小公雞,捉到了很多蟲子,吃得很開心?;蛘呦胂笞约菏切▲喿?,捉不到蟲子,感到著急和傷心……從而理解詞語的意思。同時,還可以讓學生進行遷移運用,教師可以提出問題:“還可以吃得怎么樣?急得怎么樣?以此調(diào)動學生的生活記憶?!比纭俺缘煤芸臁薄凹钡脠F團轉(zhuǎn)”等,在學生打開思維后,讓他們試著說說這樣的詞語,如“開得飛快,冷得發(fā)抖,痛得打滾”等。
又如,部編版二年級下冊課文《開滿鮮花的小路》在描寫小路上的鮮花時用了一組詞語,即“絢麗多彩”“五顏六色”。這些詞語分別出現(xiàn)在了課文的第7、9、11三個自然段中。在教學中,教師可以用詞串的方式將其進行集中出示,根據(jù)詞語的特點采用不同的方法讓學生去理解。如對于“絢麗多彩”“五顏六色”這兩個詞語的意思,教師可以請學生借助課本插圖,說說小路上的鮮花都有哪些顏色,這樣能使學生理解“五顏六色”的意思。接著再請學生說說這么多顏色的花聚在一起,給你什么感覺,學生就會理解“絢麗多彩”除了表示“色彩多”,還有“燦爛美麗”的意思。
再如,統(tǒng)編教材二年級上冊《大禹治水》一課中的“泛濫”是一個典型的書面詞語。教師可以利用學生熟悉的詞語,如“漫過”“淹沒”等幫助學生建立初步的認識,再引導他們通過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淹沒了天地,沖毀了房屋,毒蛇猛獸到處傷害百姓和牲畜,人們的生活痛苦極了”這句話的含義。最后結(jié)合影視等畫面把語言圖像化,并建立新詞語與事物、現(xiàn)象之間的聯(lián)系。
二、還原生活,理解詞語的情境性
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化歷史造就了豐富的詞語,每個漢字都有它淵源的歷史文化背景,每個部件都有它獨特的意思。對于低學段的詞語教學,教師可以根據(jù)漢字結(jié)構(gòu)構(gòu)成的不同還原漢字的原義。如統(tǒng)編教材二年級下冊《中國美食》一課中有很多帶“火字旁”的生字,如“燒、炒、烤、爆、炸、燉”等。學生根據(jù)“火字旁”這個部件,可以推斷出這些字都跟“火”有關(guān)。教師可以將“火字旁”延伸到“四點底”,再到“煎、蒸、煮”等字,進一步結(jié)合圖文認字找出規(guī)律,讓學生明白無論是“火字旁”還是“四點底”一般都與“火”有關(guān)。
對于低學段的詞語教學,教師還可以借助概念圖來幫助學生進行理解。概念圖及思維導圖是一種有效的以圖像理解詞語的方式,它可以拓寬學生的思路,幫助學生積累大量的詞語,使其牢固掌握已學過的或是新接觸的詞匯。例如,統(tǒng)編教材二年級上冊的《田家四季歌》一課后有讀一讀、記一記“四季農(nóng)事詞語”的練習題:
讀一讀,記一記
播種? ?插秧? 耕田? 采桑? 除草? 割麥? 打谷? 積肥
這八個表示四季農(nóng)事的詞語沒有規(guī)律可循,當今的兒童缺乏與之相應的生活體驗,若讓他們一個一個進行識記,難度較大。因此,我們可以按春夏秋冬四個季節(jié),把主要農(nóng)事進行歸類并整理出詞語網(wǎng)絡,如圖1所示。如此,并排呈現(xiàn)的文字就變成了一個一個組塊,這樣一來,學生記憶起來就會輕松很多。甚至還可以適當增加詞語,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四季的主要農(nóng)事。
三、創(chuàng)造生活,還原詞語準確性
詞語的學習不僅僅要建立在理解之上,有吸收還應有“吐出”,即創(chuàng)造的過程。將詞語準確地運用在恰當?shù)恼Z言環(huán)境中,才是詞語理解的最終目標。例如,教學近義詞“驚奇、奇怪”時,第一步,理解詞語。在教學中,我們可以將詞語放到句子中,通過朗讀讓學生體會比較這兩個近義詞之間的細微差異。如文中寫的是“驚奇地說”“奇怪地問”,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在朗讀體驗中發(fā)現(xiàn)“驚奇”含有驚訝、奇怪的意思;而“奇怪”是指由于與他人或別的事物不同,令人感到出乎意料。第二步,創(chuàng)境造句。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展示各種非洲木雕,這時學生會一臉驚訝,一聲驚嘆,于是,許多美妙的句子會從學生的口中誕生:
“這么多木雕,真令人驚奇呀!”
“看到這些形狀各異的木雕,我們個個感到十分驚奇?!?/p>
“為什么木雕成了非洲的特色,我感到奇怪。”
“我感到奇怪的是,非洲木雕中為什么大象居多呢?”
……
想檢驗兒童學習詞語的豐富性,還是得看兒童對詞語的運用。除了傳統(tǒng)的造句,看圖說話、寫話,依文仿說、仿寫都可以檢驗兒童運用詞語的豐富性、準確性。低年級的詞語教學策略還有很多,這就需要教師走進兒童的心里,了解兒童的語言建構(gòu),把握兒童學習語言的規(guī)律,找到讓兒童樂學、易學的詞語教學方法,促進他們語言的積累和發(fā)展,豐富兒童的詞語積淀,捕捉詞語的形象、意義,讓詞語“活”在兒童心中。
【參考文獻】
謝錫金,林偉業(yè).提升兒童閱讀能力到世界前列[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