鄔燕春
【摘要】拓展教學是通過對課堂學習資源的遷移,達到促進學習主體擴大有效信息、激活感知體驗、訓練思維和建構新知識的效果。遵循英語教學規(guī)律,實施有效拓展,將會為課堂教學增加亮麗色彩。本文擬結合教學實踐,淺談初中英語課程拓展的一些基本策略。
【關鍵詞】英語教學;課堂拓展;深度教學
在英語課堂上,如何去拓展學生思維能力?筆者認為,其關鍵點在于服務于教學內(nèi)容與教學目標,立足于有形的課堂教學,拓展無形的教學過程,從課內(nèi)到課外,從知識到能力,以此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知識能力和情感態(tài)度,提升英語素質(zhì)。
一、功夫在詩外——課程拓展的準備
在進行課程設計時,首先要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教學目的、教學的側(cè)重點和難點去確定不同的教學方法,靈活地運用各種手段,用盡可能少的時間和小的投入去取得盡可能好的教學效果。
以新課標下的英語教材 (外研版)為例,該教材的教學內(nèi)容貼近學生生活,但也存在教學容量大,一些聽力訓練過難,一些模塊任務難以落實等問題。因此,在備課時,得首先對整個模塊內(nèi)容作統(tǒng)籌安排。比如,把Unit3中一些語法功能訓練的活動分散到Unit1、Unit2中,對一些較難的聽力訓練進行刪除或降低難度處理,對一些模塊任務進行適當改動,同時增加一些學生感興趣的、與模塊話題有關的一些讀寫活動,把一些帶重復性的活動作為學生課后練習使用,等等。在設計一節(jié)課的任務時,應緊扣教學目標,注意動靜結合。語言輸入時,可以設計Guessing game, Brain storm, Talking, Practise in groups等活動,節(jié)奏可以較快。而在語言輸出階段,可以設計Discuss and give a report, True or False, Interview, Debate, Writing 等任務活動,讓每位學生都有足夠的思考時間,并借此鞏固本課的語言知識與技能。
二、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有效的拓展從情感開始
“情不通,則理不達。”英語教學是在雙層次上的情感活動,當教師有意識去創(chuàng)設情景,在細微處著手,那么教學的過程就會在無形的拓展中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如在講授(外研版)初中二年級上冊Module 2 Unit 2 Cambridge is a beautiful city in the east of England. 一課時,考慮到學生會因為該課生詞和新地名較多而覺得難以理解的情況,我先入為主地以一種輕松愉悅的語氣向?qū)W生描述:If you are lucky enough to win the prize of traveling around London , you can visit anywhere in London with this map as a guide . Please find out where you would like to go 。學生的興致一下子被提起來,都迫不及待地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在地圖上勾勾畫畫,如同一個真正的游覽者即將展開自己有趣的英倫之旅一樣的開心和投入。
三、由寬及深 踏準節(jié)拍——課程拓展的實施策略
(一)有效拓展的三個原則
1.以本為本,切忌舍本逐末
為了讓課堂拓展實效而又針對性,我在教學實踐中,重點做到緊扣以下“三個實際”:①教材實際——保持拓展與課文教學的黏合度,使課堂拓展與模塊主題融為一體,不牽強附會,吻合課堂教學的目標和重點;②學生實際——要因材施教,讓每個學生都在原有的基礎上獲得發(fā)展。并且通過有效的小組合作,使每個人的“學”最大化得到發(fā)展;③課堂實際——要考慮時間、場地、情景的限制,確定好拓展的時機,把握好拓展的時間,要根據(jù)實際情況作適當調(diào)整,自然而然把課外內(nèi)容引入課堂,把學生的興趣引向課外。
以本為本,結合學生和課堂的實際,課程的拓展才能彰顯其不可窺視的作用,才具有實效的意義。
2.由寬及深,變教材為課程資源
將教材內(nèi)涵進行延伸,拓寬教材的功能,變教材為課程資源,使教材成為學生與他人、生活、社會、自然等發(fā)生聯(lián)系的橋梁和紐帶。
“英語課程應創(chuàng)造性的開發(fā)和利用現(xiàn)實生活中鮮活的英語學習資源……” (摘自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讓學習與時俱進的一個有效方式是抓住學生的“胃口”,正確引導地把英語學習與網(wǎng)絡聯(lián)系起來。如,結合課本鮮活的話題,給學生創(chuàng)設更多有效的發(fā)揮他們能動性的話題去進行課外的拓展,如:話題的討論與演講,話題的思維導圖概括等等。或者可以通過微信留言的方式來推動學生口語練習的競賽等。
3.把握節(jié)奏,遵循英語學習規(guī)律
英語課堂拓展并非憑空想象或隨意選取一些實例來讓學生進行拓展練習,而是緊緊圍繞著本節(jié)教學內(nèi)容,針對 “聽-說-讀-寫-學”環(huán)節(jié),有節(jié)奏地進行適當拓展,從而掌握英語。
(二)聽——拓展暖身,放飛聯(lián)想
教師應堅持“聽說先行”的正確路子,將聽力訓練納入日常的教學計劃中,有步驟,分層次,在實踐中堅持開展。對每個模塊Unit 1的對話和Unit 2 的課文進行的“預處理”都是以聽力先行。對于篇章的理解先讓學生聽材料,然后就學習內(nèi)容設計各種形式的題目來考察學生的理解。而對這一個環(huán)節(jié)有效的拓展就是聽前的“暖身活動”,在瀏覽聽力題目的選項時,在同中求異的基礎上,充分發(fā)揮想象力和聯(lián)想力,對所要聽的內(nèi)容、大意和答案做出大膽的預測,變“被動聽”為“主動聽” 。
(三)讀——讀誦為先,限時記憶
在完成了“聽”的語言輸入的基礎上,學生對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nèi)容已經(jīng)有了初步的感性認識。這時,再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的一個途徑就是“讀誦跟上”。課文的模仿朗讀和背誦尤顯重要。背誦能幫助學生在腦子里儲存相當數(shù)量的詞匯和有用短語,形成流暢的語流和良好的語感。
(三)說——強化記憶 ,吸收固化
選取教學內(nèi)容的精華片段讓學生通過讀誦進行限時記憶,將書上的語言融為自己的語言,讓學生嘗試著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語言、組織句子,并大聲地說出來,使消極的語言接受轉(zhuǎn)為主動輸出,形成巧妙的過渡。
如:外研版初二上冊的Module 3 Unit 1 Journey to space (太空之旅)。學生對該話題稍感陌生,且對話中的新單詞偏難和坳口,因此,在誦讀后“說”的拓展中,我設計了一個“news time”的環(huán)節(jié),旨在增強學生自信心的同時,鍛煉學生的概括性的口語表達能力。當學生把自己置身于一個新聞主播的角色中,淡定自如而煞有其事的播報時,“Here is the latest news ,…..Thank you for listening !”給人以直接真實之感的拓展性活動有如“潤物細無聲”般地慢慢在學生頭腦中滲透著。
(四)寫與學——課后反饋 ,二次拓展
通過研究各種反饋信息,比如作業(yè),課堂問答,小測過關等等,可以及時掌握班級情況,即時反思自己的教學成敗,從而采取不同的查漏補缺措施,以保證每一節(jié)課的高效性。另外,有效拓展還要關注學習過程的實踐性和體驗性。課外可以結合不同學生的實際,結合社會熱點,布置一些啟發(fā)性、思考性、實踐性的作業(yè),讓學生跳出課本,跳出課堂,和自己的日常生活進行全息互通的交換,讓學生實現(xiàn)學習經(jīng)驗、學科知識和社會發(fā)展的有機整合。
緊扣文本和教學任務,從意識上著眼,在細節(jié)上入手,通過一個個微型的或深入的拓展性活動能賦予日常的英語課堂教學別樣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