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潔
2019年3月召開的兩會上,關(guān)于家庭教育的話題成為熱點之一,多位代表就此提出了多個議案。全國政協(xié)委員、民進中央副主席朱永新教授倡議要多方合力營造良好家庭教育環(huán)境,在學校教育方面,要著力構(gòu)建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良性互補關(guān)系。其中,朱教授在建議中特別指出要幫助家長了解親子關(guān)系的科學知識,了解家庭教育的特點、規(guī)律和方法。作為一名班主任,對此建議表示深深認同。如果家庭教育缺失,又何談家校共育的合力?然而目前的教育現(xiàn)狀是,家長因為不了解孩子的心理,不知道如何與孩子正確地交流,導(dǎo)致親子溝通不暢,甚至出現(xiàn)了親子關(guān)系不和諧的情況,這就必然使家庭教育不能發(fā)揮其應(yīng)有的作用,同時也會給學校教育帶來困難。
我目前所帶的班級,親子溝通不暢的問題就比較普遍。很多家長抱怨,孩子回家后幾乎不怎么和他們交流,只要談到學習往往話還沒說兩句,孩子的對立情緒就很嚴重。有的甚至和孩子已經(jīng)到了無法交談的境地,只要他們一張嘴,孩子就會大喊大叫。如此糟糕的親子溝通,不禁讓我緊張了起來。為了把信息了解得更全面,我又找機會和學生單獨交流,他們也承認確實不愛和家長說話,并且言語之中透露著無奈。有的認為家長太嘮叨了,顛來倒去永遠是那幾句;有的抱怨家長不理解他們的壓力,只知道一味讓他們學習;有的認為家長居高臨下,什么事都是他們說了算,完全沒有商量的余地……聽了學生這么多心里話,我發(fā)現(xiàn)親子溝通不暢有時并不完全是孩子的問題,也有可能是家長沒用對溝通方式。怎樣才能讓溝通變得更有效呢?通過給家長指導(dǎo)后的實踐反饋,發(fā)現(xiàn)只要按照以下四個步驟走,親子溝通效果則會改善很多。
一、客觀地描述所見所聞
青春期的孩子,最忌諱的就是被冤枉和被過度指責。而有些家長在和孩子交流時總喜歡加進自己的主觀臆斷,比如孩子一次成績沒考好,家長會說“你怎么又考得這么差,你每天到底在干什么,是不是除了玩,你就不想學習了?你上課是不是睡覺了?作業(yè)是不是抄的?……”面對一通沒有事實依據(jù)的狂轟濫炸,孩子的第一反應(yīng)肯定是反駁,比如“我上一次考得比這次好多了,怎么能說我又考得這么差?我每天大部分時間都花在學習上,根本沒有時間玩,憑什么說我不想學習?我上課根本沒睡覺,作業(yè)也是獨立完成的……”孩子的一次次反駁,并不能換來家長的反省,他們只會覺得孩子太叛逆,總是給自己找理由,家長的情緒也越來越激動,最后親子溝通變成親子沖突。出于自我保護,再有這樣的情況出現(xiàn)時,孩子就不愿意和父母交流了。有時,甚至會真的成為父母主觀評價中的孩子。比如,“你不是說我不想學習嗎?那我就不學了。你不是總說我懶嗎?那我就躺著不干了?!倍斐蛇@種僵局的根源就是,父母在與孩子交談問題時,夸大事實,以偏概全,喜歡翻舊賬。正確的做法應(yīng)該是,真實客觀地描述當下的問題,不帶任何主觀評價。
二、耐心地傾聽孩子心聲
有些家長總是給孩子居高臨下的感覺,在孩子犯錯誤或發(fā)生問題時,不給孩子任何解釋的機會。他們把自己認為的所有原因都說了個遍,就是沒有真正了解孩子內(nèi)心到底是怎么想的。看到孩子沒考好,就認定孩子沒有認真學習,猜想孩子課堂睡覺、作業(yè)抄襲。而從孩子的角度出發(fā),這次沒考好也許是某個知識點沒聽懂,需要再向教師請教;也許是沒把控好時間,部分試題沒來得及做,影響總體得分。此時,家長如果能停下嘮叨,給孩子解釋的機會,耐心地傾聽孩子,相信孩子的心里肯定倍感溫暖,他們就不會產(chǎn)生抵觸情緒,也不會覺得家長只是關(guān)心成績。孩子內(nèi)心的真實想法有了輸出的渠道,并且能得到家長的理解,親子溝通才能繼續(xù)下去。在涉及孩子問題的大事小事上,家長也應(yīng)該多聽聽孩子的意見,在雙方都認可的前提下做出的決策,才能得到有效執(zhí)行。交流是個雙向行為,家長不能把話語權(quán)、主動權(quán)牢牢地掌控在自己手中,否則交流就無法進行下去。
三、正確地表達自我感受
在了解了孩子的心聲后,家長還需要把自己的感受合理表達出來。之所以會出現(xiàn)孩子不愿意和家長交流,或者沖家長大喊大叫的情況,除了因為家長沒有客觀描述所見所聞和從不耐心傾聽孩子心聲外,還有就是不會向孩子正確地表達自己的感受。當家長看到孩子成績下降或者得知孩子在學校表現(xiàn)不佳時,內(nèi)心肯定是焦灼不安的。他們希望孩子好,所以嗓門很大,所以一味指責,而孩子卻不以為然,甚至很反感,最后的教育結(jié)果也是事與愿違。事實上,任何一個人都不喜歡這樣的方式。人都是有感情的,孩子雖小,但是情感細膩。如果此時家長不再是責怪的態(tài)度,而是真切平和地表達出對孩子的擔心,讓孩子感受父母溫柔的愛,相信孩子也會平靜下來,體諒家長的不易,反思自己的不足。
四、合理地提出具體要求
有效溝通是為了問題的成功解決。當親子溝通的雙方都能站在對方的立場上去相互理解,相信此時家長再對孩子提出要求也就水到渠成。比如,要解決孩子如果因為早晨賴床而導(dǎo)致遲到的問題,家長在客觀描述事實的基礎(chǔ)上,耐心傾聽孩子的解釋,孩子有可能是因為前一晚睡得太遲,所以第二天早晨起床困難。這時候,家長要表示對孩子的理解,同時要及時向孩子表達出自己的擔憂,一是,擔心晚睡影響孩子的身體健康;二是,睡眠不足會影響一天的精力分配,長此以往會形成一個惡性循環(huán)。自始至終,家長都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只有平和地表達,孩子才能領(lǐng)會家長的良苦用心。最后,針對遲到問題,家長合理地提出要求。所謂合理,就是不能過度,比如定一個早睡的時間,孩子完全做不到,就失去意義了,可以讓孩子逐步提早睡覺時間。另外,家長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一個留有余地的時間規(guī)劃表,幫著孩子逐步養(yǎng)成早睡習慣,從而改掉遲到的毛病。并且在孩子取得了階段性進步時,給予一定的獎勵,這樣要求也能得到盡快落實。
當家長們在和孩子交流時,能按照以上四個步驟去實踐,孩子開心,家長也會覺得原來教育孩子可以不那么累了。教育很復(fù)雜,教育其實也很簡單。只需要家長們多一份客觀,少一份武斷; 多一點耐心,少一點焦灼; 多一些鼓勵,少一些指責,親子溝通就可以順暢進行了。愿每一個家長都成為會說話的家長,愿每一個家庭都能有和諧的親子關(guān)系。
(責編 ?侯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