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敏
摘要:本文基于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對其功能的利用點,結合三年級的相關寫作教學提出幾點建議。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材文本;閱讀;寫作
語文課程的特點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這也決定了它的使命是培養(yǎng)學生對語言和文字的綜合、靈活運用能力,而語文教材作為最主要的教學文本,教師有必要在對其進行深入研究之后,制定有效地教學策略,以求最大化發(fā)揮教材的作用。
一、教材編排特點
1、能力序列化(應當是寫作能力遞增,一年級要求對寫話有興趣能說完整句子,二年級能樂于表達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事物; 能寫幾句連貫、通順的話;能寫留言條、請假條;三年級要求樂于用書面語言表達自己的見聞、感受和想象;能寫內容較具體的片段,修改明顯錯誤的詞句;課內習作每學年16次左右,小練筆每學期30次左右,40分鐘完成不少于250字的習作。 四年級要求能用書面表達自己覺得新奇有趣、印象深刻、最受感動的內容;愿意將自己的習作讀給人聽,與他人分享習作的快樂;能用簡單的書信、便條進行書面交際;能修改有明顯錯誤的詞句;每學年課內習作16次左右,小練筆50次左右,40分鐘內完成不少于350字左右。五年級要求懂得寫作是為了自我表達和與他人交流;學習寫簡單紀實作文和想象作文,內容具體,感情真實;學寫板報稿、建議書;.自擬題目,學習編寫作文提綱;能從內容、詞句、標點等方面修改自己的習作;每學年課內習作16次左右,小練筆50次左右,40分鐘內完成不少于400字左右。六年級要求有自我表達和與人交流的欲望.能寫簡單的紀實和想象作文,內容具體,感情真實,條理清楚;學寫會議記錄和讀書筆記;能根據習作要求自主選材,編寫作文提綱;能獨立修改自己的習作,并與人交流修改,做到語句通順,行款正確,學寫規(guī)范、整潔。每學年課內習作16次左右,小練筆50次左右,40分鐘內完成不少于450字左右。請以以上不同年段具體要求重寫能力序列化部分)
寫作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點,同時對于教師來說,也是一個難點。那么如何改變這樣的狀況,使寫作真正便教利學,教材的編寫者在編寫上已經為教師指明道路。從教材上看,教材編寫者制定了一個能力的培養(yǎng)序列,其中關于寫作中涉及到的觀察、想象、反思、修改等能力都有所體現,細化到不同年級階段應重點培養(yǎng)審美能力,又結合課程標準以及往年的教學成果,為教師提供了一定的依據。例如,觀察能力貫徹教材的寫作教學始終,在第五冊的第一個寫作單元中,就開始讓學生體會閱讀單元中不同文本的作者是如何留心觀察自己身邊事物的,并讓學生試著對自己周圍的一切進行仔細觀察,還要有所感,一同寫下來。而直至該冊教材結束,教材都期望能夠通過整本教材的寫作訓練來為學生打好學會“觀察”的基礎。
寫作單元的編排完全從培養(yǎng)學生能力出發(fā),從引導學生體會優(yōu)秀文本的作者是如何寫好一篇文章,到一系列的訓練來為學生的能力形成和突破所服務。如三年級階段訓練學生的觀察與想象能力;四、五年級重點讓學生認識和了解寫人記事的不同寫作技巧與方法;六年級則引導學生關注如何能夠圍繞一個中心來表達真實的思想感情。教材雖然為師生建構了一個相對科學的序列,但作為教師自身還需要有一個清醒的認識,教材在某一冊中對某一能力進行了訓練,并不代表以后教師就不再對其進行訓練了,而是要更加重視。總之,寫作水平必須依托于時間和頻率,這是實現量變到質變的關鍵。
2、內容立體化(內容立體化應當是指從聽到說,從說到寫,既循序漸進又相輔相成。從一上我說你做明白如何聽話,到我們做朋友,用多大聲音、打電話等明白如何說話如何自我表達;由例句例文仿說仿寫到由幾個描述心情的詞語展開想象,由口語交際說有趣的動物明確寫物順序到動手寫自己的玩具介紹自己的好朋友。內容是跟他生活息息相關,可視的,方法是有本可鑒,可操作的。)
單元寫作每學期有8次,是寫作教學的主要內容。其實這在數量上并不是很多,因此教材在內容上還增加了小練筆,比如在三年級的上冊與下冊上就分別設置了約20次。小練筆,顧名思義應存在于課后,不會占用過多教學時間,有直接以課內語言材料為依托的課后題;也有提示學生來模仿課文進行表達的。例如,《秋天的雨》課后題是“想象一下,秋天的雨還會把顏色分給誰?根據例子寫一寫?!贝祟}便是以課文中的句子為范例,引導學生發(fā)揮想象力,這種為學生提供形式和材料的方式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學生的寫作難度。再如,《美麗的小興安嶺》課后,“你的家鄉(xiāng)哪個季節(jié)最美?為什么?仿照課文寫一段話?!鳖愃七@樣的練習首先為學生打開思路,而后則主要看學生的自主發(fā)揮。除此之外,教材中還設有語文園地、習作修改、語言積累等內容,這些都是有機組成教材的重要部分,其中大大小小地涉及了多個單項內容,都是為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所服務,形成了一個較為完善的系統。
3、題材生活化(1·2年級有如下題材:請你幫忙、打電話、寫通知、有趣的動物、做手工寫玩具,留言條,商量,我的好朋友,仿寫春天,運用比喻仿寫身邊的景物,長達后你想做什么,提問大自然,推薦一樣東西,寫小動物)
一般的寫作規(guī)律是心中有所感悟,或是有表達欲望是就會提筆寫文,但這對于小學生來說,想讓其自覺地進行寫作恐怕并不現實。因此,教材中給出了一些題目來讓學生在做與練中逐漸解決表達主動性不足這一問題。教材始終遵循“違背或遠離學生認知經驗的題目,一律不要”這一原則。例如“我們眼中的繽紛世界”“才才他是誰”“我有一個想法”等寫作單元,都是基于學生的生活認知經驗所給出的命題,學生先做再寫,便也不會覺得生硬。
二、寫作教學開展策略
1、處理好修辭教學中的關系
語文教學強調要培養(yǎng)出一個在工作、學習和生活各方面必須要具備一般寫作能力的青少年,具體要確保內容的準確、條理的清晰等等,對自己的知識見聞和思想情感可以如實或加以修飾的進行表達。因此在義務教育階段,語文寫作教學的目標就是培養(yǎng)學生寫清楚一件事,將一個觀點表達清楚的能力。在此基礎上,需要的就是文章修辭的合理運用,修辭可以分為兩個大的方面,第一是在消極的方面要注意表達的清晰,不能帶有絲毫模糊,這是比較普遍的修辭用法。第二是在積極的方面,主要作用是為了打動人,使文章更加有力。前者講求清晰通順,后者要求具體生動,也就是常見的比喻、擬人、夸張等。教師需要做的是在教學中把握好不同年級階段的教學重點,如對于三年級的學生來說,只要求他們能夠表達清楚即可,積極地引導學生去關注一些消極修辭,如辨析近義詞,對詞語的準確運用等等。
2、明確區(qū)分記實性作文與想象類作文
區(qū)分寫實作文與寫虛作文是一個原則性問題。根據課程標準重點要求來看,學生要能夠不拘形式來寫下自己的見聞,對自己的想象和感受進行表達。因此,教材中設置了想象的寫作練習,讓學生體驗在寫作中進行虛構,如“我來編童話”“奇妙的想象”等等。類似這樣的寫作練習對于提高小學生的寫作興趣和形象思維有著促進作用。而除了這一類寫作教學之外,其它的寫作就要求學生記真人真事,表達真情實感。如“那次玩的真高興”就要求學生寫一寫自己的游戲經歷,不能帶有虛構成分。
3、處理好語言積累與運用之間的關系
教材重視語言的積累,其中包括許多名言佳句、經典篇章,這都是為了讓學生在耳濡目染中用心記住它們,并在未來的寫作中加以運用。例如,在“這兒真美”中,可以用上本學期所學的詞語,這一要求就是在提示學生將自己在平時所積累的詞句進行運用。教師需要注意的一點是,要辯證地看待積累和實際運用之間的關系,小學生在寫作過程中往往經常會寫一些刻板表達,如描寫春天就只會用“春光明媚”“春意盎然”之類,這是因為他們內心只能想到這些詞語,而且沒有意識到觀察、感受的存在,單純地在用文字來形容事物。因而教師要讓學生明白,表達自己的真是所見和所感,絕非僅僅是用幾個詞匯,而是在于你表達的是否準確得當。
綜上所述,教材文本的主要功能是供學生閱讀和學習,而閱讀又是為寫作和表達所服務,教師應在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意識,將閱讀課上成表達準備課,充分發(fā)揮新教材的價值,使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得到培養(yǎng)和提升。
參考文獻:
[1]劉瑞芹.小學語文寫作能力培養(yǎng)策略[J].現代農村科技,2019(08):83.
[2]李嬌陽.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小練筆的有效設計[J].名師在線,2019(22):17-18.
[3]張麗.小學語文閱讀與寫作有效契合途徑概述[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9(0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