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音達拉
摘要:在高中數學學習中,學習以及考試對學生運算能力的要求和質量上了一個臺階。學生不僅需要掌握數字與數字之間的運算,還需要掌握數字與圖形之間、函數、集合等知識類型的運算。在此過程中,學生的運算能力會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教師只有掌握學生運算較差的原因,才能夠對癥下藥,找到合適的改善以及提升方法。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理念;高中生;數學運算能力
在數學學習以及應用的過程中,運算能力是最為基礎的能力類型之一,運算能力的培養(yǎng)需要循序漸進。在高中數學學習中,學習以及考試對學生運算能力的要求和質量上了一個臺階。學生不僅需要掌握數字與數字之間的運算,還需要掌握數字與圖形之間、函數、集合等知識類型的運算。因此高中學生的數學運算能力需要在掌握核心素養(yǎng)的基礎上實現(xiàn)提升和發(fā)展。
一、高中生數學運算能力發(fā)展的影響因素
高中數學需要對學生的智力要求以及能力要求更高,在此過程中,學生的運算能力會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教師只有掌握學生運算較差的原因,才能夠對癥下藥,找到合適的改善以及提升方法。
1.學生自身的重視程度不足
高中數學教學容易走向格式化以及模式化,大部分高中數學習題都有一套較為完善的解題方法以及技巧,學生在耗費心思關注、記憶以及學習解題技巧的同時就會忽略對自身運算能力的培養(yǎng)以及提升。對此在具體的表現(xiàn)上主要分為兩個方面:第一,學生在平時的數學學習中缺乏對運算能力的培養(yǎng)以及練習;第二,學生在做題或者考試的過程中忽視對運算的關注和檢驗。
2.教學工具以及運算方法的過度使用
高中數學運算一般具有運算步驟繁多、運算過程復雜等現(xiàn)象,因此很容易分散學生的學習時間以及精力。對此為了將學生的主要精力集中在對重點知識的學習上,簡化運算的教學工具以及運算方法應運而生。第一,計算機、計算器等教學工具的普遍應用和使用替代了學生的手工運算,因此學生的運算能力逐漸下降和退化。第二,運算公式以及簡化公式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簡化了學生的運算過程,使得學生只需要記憶公式、套用數字就可以完成運算過程。
3.單一解題方式的應用
高中數學比較靈活、有彈性,往往一道數學題目具有多種解題方式以及策略。但是教師為了追趕教學進度,往往將一種解題方式模式化,并重復、強制使用。在該種教學方式下,學生往往只需要進行模式化的數學學習,缺乏了自我探究以及自我運算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二、基于核心素養(yǎng)理念下高中生數學運算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
在高質量的數學教學課堂中,教師需要從學生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角度出發(fā)提升和鍛煉學生的數學運算能力。基于核心素養(yǎng)要求實際上就是指不僅要教育運算的方式、步驟,同時也要在此基礎上提升學生的數學運算思考能力以及實踐能力,培養(yǎng)和鍛煉學生的終身學習和發(fā)展能力。
1.提升學生對數學運算過程的重視程度
針對上述存在的問題,高中數學交是需要提高學生的運算認識,改變學生的運算觀念。數學運算能力培養(yǎng)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因此教師需要在日常授課的過程中潛移默化的對學生進行意識教育,幫助學生體會數學運算的意義以及運算在建構數學系統(tǒng)中的作用,明確運算是高中新課程內容設計的一條主線之一。只有提高學生對運算重要性認識,改變思想上的不足,認清提高運算能力的必要性和緊迫性,才能夠避免學生在高中數學學習過程中出現(xiàn)重分析,輕運算的現(xiàn)象。
對此,教師可以通過課程再設計的形式提升學生對運算課程的感知以及認同。教師需要每周至少設計一次運算訓練的課程,將運算練習從其他課程獨立出來,以提升運算課程的重要性。
2.合理運用教學工具以及運算方式
針對運算過程的工具、技巧具有一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以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都要注重使用的程度以及頻率。
對此,首先在教師教學的過程中,需要教師在教學設計階段認真處理,鉆研教材,精選例題,并詳細對例題時的算法以及運算過程進行歸納和總結,充分揭示知識的內在聯(lián)系,使學生弄懂弄通算法,算理,運算律。在具體的課堂實踐以及執(zhí)行過程中,教師也需要關注學生目前的運算水平以及改進需要,在因材施教的基礎上激發(fā)學生運算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幫助學生形成嚴密的、完整的運算知識架構和圖譜。同時在運算方式的教育上,教師需要加強對學生常規(guī)方式的訓練和提升,通過大量的常規(guī)化運算練習和學習穩(wěn)固提升學生的運算能力。
在學生自我學習的過程中,高中學生自身需要牢固掌握運算所需要的概念、性質、公式、法則、定理等是進行數學運算的基礎。只有提升自我學習的意識,不斷提升自身對常規(guī)知識的記憶程度以及能力,才能夠牢固掌握一些常用的數據和常用的公式、法則。同時在練習習題的過程中,學生應該自主學習、總結以及反思數學定理、定義由具體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過程,自然地形成概念,導出公式、法則,弄清運算過程以及運算方式的來朧去脈,明確每一道習題中、每一步運算中的條件、結論、使用范圍等內容,并更高層次的透徹地闡明概念的本質屬性,揭示出概念的內涵和外延。為了提升學生自我學習的效率和效果,教師需要靈活暈運用數學筆記的教育方法。數學筆記不僅能夠幫助學生記書寫、記憶上述的數學原理知識,也能幫助學生進行知識圖譜的繪制和梳理,同時將相關的習題穿插進知識回顧和復習中,將知識點和題型完美融合在一起。數學筆記的使用應該具有一定強制性,以作業(yè)的形式固定下來,能夠有效約束和規(guī)范學生的數學總結、反思以及學習過程。
3.提升學生的自主探究以及學習能力
運算能力的提升是一個較為漫長的過程,因此學生需要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要求提升自己的自主探究能力。首先,學生自身需要指定較為完善的訓練計劃,對此,學生可以進行三個階段的運算能力的練習:第一,模仿練習階段:根據已有的例題示范下進行練習,其主要的練習目的是為了熟悉解題的步驟和法則。第二,理解掌握階段:習題難度適當提高,形式多有變化,并在此過程中對運算過程、依據、方法進行總結、概括,加強自我的理性運算思維。第三,綜合運用階段:學生自己可以選擇要有一定難度的綜合題,訓練自己確定運算方向、靈活運用法則的能力。教師可以根據不同的學習階段設計不同的習題演練內容,根據學生的成長狀況設計具有遞進式的、階梯式的習題難度,引導學生依次建立對數學習題的認知和理解。
三、結束語
在現(xiàn)有的高中數學運算能力的教育教學中,由于教育意識不足、教育過于格式化模式化等問題影響了學生數學運算能力的長足、穩(wěn)定發(fā)展。對此在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運算能力的培養(yǎng)下,教師可以通過提升學生對數學運算過程的重視程度、合理運用教學工具以及運算方式、提升學生的自主探究以及學習能力等方式循序漸進提升學生的運算意識以及運算能力,并在運算教育的過程中提升學生的數學以及運算綜合素養(yǎng)和能力。
參考文獻:
[1]李琳.數學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高中生運算能力的培養(yǎng)[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9,20(05):61-64.
[2]顏麗.核心素養(yǎng)理念下高中生數學運算能力的培養(yǎng)[J].華夏教師,2019(06):80.
[3]張娟.核心素養(yǎng)理念下高中生數學運算能力的培養(yǎng)心得[J].課程教育研究,2018(2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