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經(jīng)濟社會的發(fā)展和生活品質(zhì)的提高,大學生消費的欲望也不斷提高。但大學生沒有固定收入,無法滿足自身需求,因此校園貸憑借其方便快捷的申請放款優(yōu)勢,受到廣大學生的歡迎。但由于缺乏有力監(jiān)管、高校缺乏對大學生的教育和引導、大學生不恰當?shù)南M觀念以及其金融和法律知識、誠信意識的缺乏,很多大學生受到了校園貸的嚴重危害。因此,需要培養(yǎng)大學生正確的消費觀,傳授金融知識、法律知識,加強法律監(jiān)督及教育以及誠信意識的教育,才能更好地防范不法校園貸對學生造成的傷害。
關鍵詞:校園貸;大學生;防范對策
一、校園貸概述
校園貸,是指在校學生向各類借貸平臺貸款借錢的行為[1]。校園貸嚴格來說可以分為電商背景的電商平臺、消費金融公司、P2P貸款平臺、線下私貸、銀行機構五類。校園貸具有貸款程序方便,放款迅速、具有誘導性、催款方式粗暴等特點。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的發(fā)展,校園貸校園貸等新興的借貸產(chǎn)品不斷擴大,其主要原因是校園貸具有能夠滿足學生需求,借款門檻低,申請程序簡單,審核及放款簡單迅速,無需抵押等特點。
二、校園貸的危害
校園貸近些年發(fā)展迅速,校園貸平臺將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與傳統(tǒng)借貸業(yè)務相結(jié)合,為大學生提供現(xiàn)金分期、消費貸款等互聯(lián)網(wǎng)金融服務,通過資本的流動來解決大學生在學習生活、自主創(chuàng)業(yè)等過程中面臨的資金不足問題[2]。然而,在校園貸產(chǎn)品的發(fā)展進程中頻繁發(fā)生暴力催債、裸條貸款等一系列問題,給學生、家庭以及學校帶來嚴重的危害。
(一)不利于大學生良好價值觀念的形成
很多大學生看到其他同學使用名牌商品, 便也跟著購買高消費產(chǎn)品, 容易造成大學生彼此間相互攀比的消費心理。大學生強烈的消費欲望在校園貸平臺的“便捷”、虛假宣傳甚至是誘導消費下不斷擴張,“分期付款和網(wǎng)貸平臺的便捷性和新穎性,滿足了大學生的好奇性,拉動了學生對非必需品的消費需求”[3], 長此以往, 大學生必將建立一個錯誤的價值觀。在校園貸平臺上鼓勵大學生借款超前消費拉動業(yè)務發(fā)展是商家的普遍做法,有的校園貸平臺還打出“免息”等誘人的消費字眼,誘導大學生超前消費。超前消費觀適用于有穩(wěn)定收入的社會人士,對于大學生而言他們?nèi)砸蕾囉诩彝ソo予經(jīng)濟支持,不適宜超前消費。伴隨著當這些不當?shù)膬r值宣傳充斥著大學生的生活環(huán)境, 則會嚴重破壞校園文化的主旋律, 不利于大學生良好價值觀念的形成。
(二)嚴重威脅學生和家庭的生命和財產(chǎn)安全
校園貸產(chǎn)品在向大學生發(fā)放貸款時,為了追求業(yè)務的高速增長,簡化手續(xù)、虛假廣告、隱瞞不平等條款,甚至是誘導大學生進行超前消費而陷入債務陷阱當中。辦理了校園貸的同學往往會背負上沉重的還款負擔,貸款利息往往要比貸款本金高出許多。在還款日來來臨時, 這部分借貸的大學生整天收到催款人的電話、短信等, 其中包括威脅等信息, 有的催款人甚至會暴力催款, 對借貸的大學生進行毆打等行為,很多學生因無法忍受暴力催款,選擇自殺。校園貸高額的利息,也會令整個家庭都陷入到泥潭當中。借貸大學生的父母在知道孩子借貸以后, 往往湊錢幫大學生還款, 有的父母甚至在巨大的還款壓力下, 產(chǎn)生輕生的念頭。由于無力償還債務,無法逃避債務,逃稅,導致非法犯罪,跳樓自殺等極端行為一再發(fā)生。
三、校園貸亂象頻出的原因
(一)缺乏有力的監(jiān)管
隨著市場經(jīng)濟的不斷發(fā)展,商品種類不斷增多,大學生的消費需求不斷增大。社會上一些網(wǎng)絡媒體,也經(jīng)常會給大學生消費觀帶來很多負面的引導。有的媒體在利益的驅(qū)使下,對校園貸進行過度甚至虛假的宣傳, 引起大學生的關注以謀取利益,而政府和相關部門缺乏對其的監(jiān)管。同時,校園貸平臺通常只需要在工商部門登記注冊就可以成立,沒有受到嚴格的監(jiān)管,對于校園貸還存在著監(jiān)管空白。校園貸監(jiān)管的缺失將導致一系列嚴重的問題,如使用暴力手段進行威脅恐嚇,通過非法行為要求借款人償還借款,嚴重侵犯了大學生的人身財產(chǎn)安全,造成不良影響。因此,政府和社會各界要進一步規(guī)范行業(yè)準入機制, 加大對校園貸以及媒體的監(jiān)管力度, 確保校園貸校園貸內(nèi)容的積極向上, 減少校園貸給學生帶來的不利影響。
(二)高校缺乏對學生的教育和引導
大學生剛剛步入大學校園,開始獨立生活,他們會接觸到很多之前沒有接觸到的東西,對周圍的新事物充滿好奇。然而,由于很多高校如果沒有對學生進行有效的金融、法律等基礎知識的教育,當學生遇到問題后也沒有進行及時的引導,很多學生在遇到校園貸等不良新事物時候,無法正確辨別是非,做出正確的選擇,這往往會造成嚴重的后果。因此,高校應該充分利用課堂、班會、講座、宣傳欄、微博等方式加強對學生價值觀等的教育和引導,教會學生懂得如何保護自己。同時,校園貸利用學校監(jiān)管疏漏,在校園內(nèi)過度推廣,通過在食堂、宿舍、廁所等地方發(fā)傳單、塞廣告、貼廣告等方式推廣校園貸。因此,學校也應該做好對不良校園貸的排查和監(jiān)管工作。
(三)大學生自身因素
一是不恰當?shù)南M觀念。隨著生活品質(zhì)的不斷提高,大學生消費觀念也隨之發(fā)生變化,超前消費和享樂消費等不良消費觀念漸漸受到大學生認可。大學生思想還不成熟,自控能力差,更容易受到誘惑,無法抵制一些不良消費觀念的誘惑,致使他們很容易成為校園貸的主要對象。他們在校園貸的虛假宣傳和誘導下,以及不恰當?shù)南M觀念的影響下,不顧自身消費和還款能力使用校園貸,滿足自身需求。然而由于沒有固定的收入來源和還款能力,很多學生往往會背負嚴重的還款負擔。
二是金融和法律知識的缺乏。金融知識的缺乏,使很多大學生不能夠正確學會理財和合理的控制自己的消費,對于超前消費帶來的嚴重后果不能正確預料。同時,大學生還缺少對法律專業(yè)基礎知識的學習,對貸款的相關法律責任缺乏了解,不能正確認識到校園貸款的陷阱和危害,在利益受到損害后也不懂得如何正確保護自己,這也是造成校園貸在大學生中產(chǎn)生不良后果的一個重要原因。
三是誠信意識的缺乏。誠信在當今社會越來越重要,但由于誠信意識的缺乏,一部分學生存在僥幸心理,企圖通過使用“拆東墻補西墻”等方式使用校園貸滿足自己需求,結(jié)果最終使自己陷入校園貸泥潭。大學生由于還款能力不足存在很高的違約風險,有的大學生不重視沒有按時償還貸款而造成的不良信用記錄,這將對學生未來的學習、就業(yè)等方面產(chǎn)生嚴重影響。
四、大學生避免校園貸的防范對策
(一)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
不良校園貸款在高校學生群體中廣受青睞, 其本質(zhì)原因是大學生沒有樹立理性的消費觀念, 在錯誤消費觀念的影響下過度消費、超前消費。因此,高校應加強大學生消費價值觀的培育和引導,可以通過系統(tǒng)性、科學性的課堂教學, 學生社團活動、主題班會、專題教育講座等,也可以通過微博、微信新媒體、展板等多種平臺,使用學生喜愛的宣傳方式,營造良好的價值觀學習氛圍,潛移默化地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培養(yǎng)選樹勤儉節(jié)約、自立自強方面的先進典型,營造崇尚節(jié)約的校園文化環(huán)境,引導學生養(yǎng)成文明、健康的消費習慣。強化理性消費意識, 剖析錯誤消費價值觀的危害, 倡導適度消費、勤儉節(jié)約。在面對“校園貸”時,能夠作出正確的判斷,準確了解自身的消費能力,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免受傷害,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理性消費,增強風險防范意識和防詐騙意識[4]。
(二)傳授金融知識
大量“校園貸”的負面案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學生金融知識的缺失,因此,學校應通過開設金融類課程, 將基礎金融知識教育納入到學校的教學計劃中, 以使學生系統(tǒng)的學習基本的金融知識。通過課堂、講座等幫助大學生學會理財,使大學生對校園貸宣傳中的虛假信息有一定的辨別能力,提高大學生的風險防范意識。同時,學??梢匝堛y行等機構的專業(yè)人士,提高學生對不良校園貸的識別能力[5]。為大學生開展金融知識講座,給學生宣傳講解基本的金融知識,做好金融知識法普及,分析不良校園貸存在的陷阱,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提高學生的金融風險防范意識,引導廣大學生學會正確辨別不良借貸平臺,謹防陷入高利貸陷阱。
(三)加強法律監(jiān)督及教育
加大對違法校園貸的打擊力度, 加強對校園貸平臺的監(jiān)督與管理。針對校園貸類 P2P 平臺的新情況、新特點,有關部門應進一步促進行業(yè)標準化、透明化、人性化管理,完善監(jiān)管制度,在建立健全相關法律法規(guī)的同時,進一步聯(lián)合學校和家長等社會各界,構建共同監(jiān)督、執(zhí)法機制,督促校園貸類P2P 平臺加強行業(yè)自律;強化宣傳防范和分析預警,提高大學生的風險評估能力,以法治思維、法治方式和公平公正的原則推進校園貸類 P2P 平臺規(guī)范、守法經(jīng)營,促進互聯(lián)網(wǎng)金融健康、有序發(fā)展[6]。對于用非法手段誘導學生貸款非法獲利的平臺, 要給予嚴厲的打擊, 保證學生的合法權益。
大量的校園貸案例,都反映出當前大學生法律意識和法律基礎知識的薄弱。大學生應當具有系統(tǒng)的法治思維, 能夠運用法律分析和解決問題。因此,應當通過開設專門的法制教育課程、專題講座等,提高大學生法律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培育大學生的法治思維,避免受到不法校園貸的侵害。并在大學生新生教育中,結(jié)合《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采取多種形式加大法律知識的宣傳力度[7]。
(四)加強大學生誠信教育
個人的信用記錄在當今社會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一個人的信用記錄與其生活和和工作等各方面都息息相關,它與大學生今后的畢業(yè)、購房、找工作、出國留學等都有很大關系。但是由于誠信教育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很多學生還沒有真正意識到信用的重要性。因此,學校應該增強大學生的誠信教育,把誠信教育納入大學生思想道德修養(yǎng)課,提高大學生自身素質(zhì),培養(yǎng)大學生的責任感等,讓學生認識到失信后將會產(chǎn)生的嚴重后果以及要承擔的責任。通過舉辦演講比賽,講座、知識競賽等活動,宣傳誠信,營造風清氣正,誠實守信的良好教育氛圍。同時還要將教育與管理相結(jié)合,幫助學生形成誠實守信的習慣。教師也應該提高自己,用自身高尚的品行來影響學生,為學生樹立好榜樣,幫助學生成為一個誠實守信的人。
四、結(jié)語
目前,校園貸在其開展過程中暴露出了一系列問題,要想更好解決這些問題,既需要來自國家、政府、社會等各方面對校園貸的監(jiān)督和管理,還需要加強對大學生正確價值觀、金融、法律知識,誠信意識的教育,只有這樣,才能杜絕校園貸給大學生身心健康和未來發(fā)展帶來的負面影響,確保大學生的健康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陳淑琴, 霍麗惠. 校園貸害人害己,揭秘校園貸陷阱[J]. 女子世界,2017(11).
[2]林燕霞,許再佳. 關于 “校園貸”亂象的背景分析及對策[J]. 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7 ,33 (2) .
[3]朱建定、楊學英.校園網(wǎng)貸中的風險識別及其應對研究.西南林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2017(5).86.
[4]孫美芝. 提高自我保護意識 防范護理糾紛[C]. 全國手術室護理學術交流暨專題講座會議. 2003.
[5]林鴻雁. 校園貸的現(xiàn)狀、存在問題及應對策略[J].知識窗 ( 教師版),2016 (1) : 2.
[6]黃志敏,熊緯輝.“校園貸”類 P2P 平臺面臨的風險隱患及監(jiān)管對策[J].福建警察學院學報2016(3):17-22.
[7]孟莉.當代大學生法律意識培育微探[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6(05).
作者簡介:王朵朵(1990.06-),女,漢族,籍貫:陜西渭南人,渭南師范學院傳媒學院輔導員,助教,碩士學位,專業(yè):英語筆譯,研究方向:法律翻譯。